袁琴
(宜春市宜陽新區官園學校,江西 宜春 336000)
素質教育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目標,即要求教師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與此同時,教師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這也是對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之一。由于當前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影響學生計算能力提升的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由于應試教育的深入人心,大多數教師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重點放在教授學生如何應對各種考試上,忽略了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對于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認識較為薄弱。
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已經形成主觀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課堂時間緊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活動也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無法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教師應該加強認識,并提高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教師應該立足于充分理解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接班人,而不是模糊教學目標,忽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淪為學習的機器。
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教師讓學生一味地做題來培養計算能力,只會削弱學生對計算的興趣,甚至內心拒絕計算。因此教師應當摒棄傳統教學觀念,在科學有效的教學環境中,寓教于樂,不僅能讓計算變得簡單,學生算的快速準確,還能調動學生學習與計算的積極性,因而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想創設生動、科學的教學環境,首先要明確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然后利用教師幽默的教育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玩在其中,學在其中。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的?《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的課程為例,教師可以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主題,隨機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組織計算能力接力比賽、奪紅花等競賽。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做記錄,并在活動結束后,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讓優秀學生分享提升計算能力的方法,幫其他學生正確歸因與積極面對,而不是把問題原因都歸結于智商、能力等因素,使學生認識到努力就有收獲,只要足夠認真努力,就一定能提高計算能力,最終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算理以計算規則為基礎,規則又是算理的分解化。為了促進學生的算理學習,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讓學生清楚如何計算的同時,也要理解計算方法的原理,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探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為新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采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如操場的大小可以容納10排,每排有55個座位,請問總共容納多少人?組織學生分組思考討論,使其認識到這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充分時間思考。然后挑選小組代表講述計算結果與算理規則,讓其他同學補充完善。課程結束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與課堂總結,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算理過程,并加強習題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才能更科學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實踐證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離不開習題練習和專業化的訓練。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策劃習題的重要性與趣味性,加強針對性與科學性,防止學生陷入機械化學習中。科學趣味性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寓教于樂,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滿足感與自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20以內的進位減法》一課的教學開展中,組織學生通過擺方塊的游戲讓學生自己找“7 □”的算式,在移動3個方塊湊“10”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湊10法”加深情感體驗,從而促進算理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6□”、“5□”的算式,鼓勵學生自助探究與總結規律:一看、二拆、湊十、連加。口算也指腦算,其訓練方式涉及聽算與視算。視算以眼睛觀察為基礎,腦海中快速演算,最后口述計算結果的過程;而聽算則以耳朵聆聽為主,腦記后口述結果的過程。把視算與聽算科學合理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口算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不是一帆風順的,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并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不斷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而努力。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充分認識到計算能力對學生今后學習道路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教學重點與難點為之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