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英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蓮湖鄉第二中學,江西 上饒 333124)
引言:在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趣味化生活數學資源,是為了讓課堂生動有趣,不抽象,在課堂上,教師運用生活化的語言教學,讓抽象的知識點變通俗易懂;用生活化的數學資源,將書本上抽象的例子變得貼近生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趣味化生活數學資源在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是為了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目標。讓學生愿意學習,主動學習,體會數學的快樂。
現階段,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氛圍不強,大多數教師都是‘教’的角色,在課堂上講解數學課本的概念、例子、題目,教師只負責傳授課本里的概念,講解習題,導致課堂內容枯燥趣味,學習氛圍不強,課堂學習效率也不高。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到的內容較少,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僅僅學會了做題,并不能應用到生活。教師不重視興趣的培養,學生只是為考試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對數學的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學不只是簡單的知識講授,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是否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數學知識,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生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問題。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上,只講授書本知識以完全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趣味化生活數學資源引入初中數學課堂,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生活化教學的引入能讓學生觀察生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隨著教育不斷改革發展,很多教師越來越關注教學內容創新這個問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方式、方法需提高,在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趣味化生活資源,發揮課程引導的最大效果,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刻板印象,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1]。
數學是各學科的基礎,是培養鍛煉學生思維法、分析能力的學科,學習數學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生活實際遇到的問題。教師著重篩選數學資源,使用貼近生活的趣味化數學資源,促進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習輕松快樂[2]。
家庭收支、時間問題、路程長短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挖掘,趣味化合理化的應用,把學生的課堂融入生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觀察生活,生活中觀察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為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課堂導入趣味化生活數學資源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從學生好奇關注的事物出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探索中摸索,總結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更加主動的學習,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去[3]。比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一提出問題,“在班級內尋找,什么是直線?什么是射線?什么是線段?桌子邊是直線還是射線還是線段?”將每一位同學的答案記錄里下來,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能夠將課程知識融入學習中,還可以提出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是一個系統化的學科,初中數學已有自己的體系,要求教師幫助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夯實基礎,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結合趣味化數學資源的應用,要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為提升學習興趣,搭建知識體系,優化學習結構。比如,在‘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組’的學習中,可以聯系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校園排球比賽,將排球比賽話題導入課堂,排球比賽中,每一場比賽中獲勝得1分,輸一場口1分,假設在十場比賽中,我們班獲得10分,那贏幾場比賽?輸了幾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扎實掌握知識點。
結語:綜上所述,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生活化教學資源導入的有效性,作為初中數學教師,一方面要具備結合生活實際的意識,能夠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生活,將生活實際引入課堂,把生活中積極向上有益進取的素材導入課堂,另一方面,要改變數學的刻板印象,在課堂上用生活化的語言,實際發生的事例講解數學知識,把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最后,把趣味化生活資源和初中數學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學思維思考,知識體系的構建,編寫教案,讓課程生動有趣,真實愉快,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課堂,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