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鋒
(玉山縣下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700)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且在豐富有趣的興趣活動中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興趣教學是將體驗與愉快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故而開展有效的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是現代小學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身份,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融入到學生中。在與學生近距離的溝通中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使他們樹立自信,肯定他們的成績,堅定他們學習的信念。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學習。教師與學生打成一片,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這樣便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和藹可親的形象,學生就會樂于與教師交流,想要得到教師的賞識,期待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習觀念,讓他們自覺投入到學習中,以達到讓學生努力認真學習的目的。振奮學生的學習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協調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應端正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由于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極為嚴密的邏輯性,這不僅是小學數學的特點,也是數學這一學科的特點,并且隨著近年來對小學課程進行優化的進步,在開展教學時之前學習過的知識,基本可以為下一個知識點提供服務,為后續的諸多知識點打下基礎。例如在進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一課的教學時,筆者采用常規的數學思維模式指導學生根據題目列出“1234+4321”進行解答,學生的接受率僅為60%左右;課后筆者分析后發現,大多數小學生無法接受算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夠的數學思維。所以在進行情景創設教學時,筆者將常規的抽象化數學思維進行具象化調整,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高斯關于“1+2+3...+100”的故事,讓學生學習高斯的數學思維,并且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告知學生在進行加減法的運算時不需要一味地進行數據的增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尋找其中的規律。在通過情景調節以后,課堂的教學有效率達到了98%,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注意的是,無論是何種問題的設置,其主要目的都是使學生能夠更為配合的開展后續教學,切不可本末倒置,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影響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重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設計與學生心理需要相適應的數學游戲,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興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數學好玩、好學。例如針對作業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錯誤,教師可以設計一道或多道題目來涵蓋這些錯誤,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來比拼眼力,看誰找的錯誤多、找的錯誤準。通過這種競賽性質的小游戲,可以加強學生對作業中的錯誤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數學游戲、數學趣題等內容貫徹于數學課堂中,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把學生帶入一種合作與競爭的愉悅數學世界,讓學生在游戲與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小學數學在進行問題創新的設置時,應當符合現代小學教學過程中已有的教學經驗,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并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滿足以上的條件后,教師在創設問題創新時需要明確問題小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設置的創新。游戲性問題創新的設置就是指課堂問題創新在建設過程中需要與小學生的興趣活動有所連接,但在上文中提到的是小學生的生活與教師所想象的可能存在差異。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在指導“加法與減法”的學習時獲得的效果較差,究其原因與學生加法和減法的應用不熟練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差。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學生代表一個數字,例如男生代表1,女生代表2,大家一起轉圈,當教師隨意喊出一個10以下的數字時,代表不同數字的學生可以快速聚集在一起,形成教師所說的數字,而沒有完成的學生應當接受一定的懲罰,例如唱歌和講故事等。這種方案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通過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改善教學質量。
總之,新時代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觀念的教師來實施,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標準,落實新課程基本理念的教學中提出了比較明確、具體的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應該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這些都需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努力探索。面對新形勢,肩負新使命,應不斷提出教學方法的新思路,改進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方式,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