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嬋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西麗小學,廣東 廣州 511400)
在小學數學的課程中,充斥著大量的問題,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數學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問題組成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為了找到這些問題并將其解決。且在課堂上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享受到解決問題而得到的老師的夸獎和自身的成就感,這是任何玩耍都無法相比的。當學生習慣之后,課堂活躍度提升,學生自發的去回答問題,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得到十足的增強,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生見過的事物較少,任何新鮮的事物都能快速且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很難做出改變,學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但在課堂中引入提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學或許沒辦法得到改變,但提問可以隨時得到改變,當學生慢慢失去興趣時,教師可以改變問題,或者找一些學生沒見過的,能輕松吸引學生的問題,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我在講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課程的時候,為了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將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比如,問一個學生的鉛筆盒多少錢,在得出答案,五十元一個,這個時候我就會對學生提出問題“我現在有七百六十二元,可以買這樣的鉛筆盒多少個呢?”,因為事物就在身邊,學生的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當學生用加法得出,可以買十五個的時候,我會告訴學生,“其實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就在我接下來要講的這節課里”,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我吸引,聽到我有更簡單的方法時,自然會拿出百分之一百的興趣,全神貫注跟著我講課的進度進行學習,學生學習興趣十足,學習效率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傳統教學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師和學生很難得到互動,學生面對枯燥的教學提不起興趣,課堂活躍度自然很難得到提高。而通過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方式,雙方在問答中都能得到一個充分的互動。而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可以不用那么嚴肅,讓學生明白,教師不僅不是第敵人,而是自己的戰友。只要教師處理好其中的關系,課堂氣氛必定能得到充足的改善,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例如,我在講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程的時候,就會在講解開始之前,準備一些具備這些形狀的物體,在講解開始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提問“這個面是什么圖形?”。學生在沒有接觸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時候,可能見過這些圖形,但卻不一定能說出其準確的名字,當學生口中說出“正方形、長方形”等相似的圖形時,我就可以用一種詼諧幽默的話語告訴學生,這些是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是不一樣的。也正是因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也可以趁機引出這節課的內容,并且將我帶來的有關圖形分給學生,充分拉進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得到改善,課堂氣氛也會得到一定的改善。
學生想要在考試中拿到一個高分,就必須對知識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但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雖然會將知識點很清楚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也能接收和記憶這些知識點,但問題就在于學生在接收這些知識點之后,只是將其生硬記在腦中,很難對知識點有一個理解。而通過課堂提問,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找出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在講解“大數的認識”這一課程的時候,就會在講解開始之前,給學生布置下一個任務,“回去詢問父母或者查閱資料,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學生在課下進行一個預習,我在講課的時候也會輕松很多。而當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得到一個城市的人口,并且在家長的指導下,知道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應該怎么讀的時候,我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而我只需要趁著學生的興趣,將這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一個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的同時,再次給學生留下一個問題,“大家知道一個城市的人口就已經這么多了,那么中國的人口有多少呢?”,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并且這個數字能夠涵蓋這一篇課程的所有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一些課外知識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兩全其美。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對小學數學課堂的幫助很大,對學生來說,通過提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效率會更高。進而對整個課堂的氣氛有一個充足的改善,課堂氣氛好了,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得到一個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