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青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高嶺鄉楊家村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補充內容,需要教師提起重視。眾所周知,只有形成良好的美德,才能形成良好的個人素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和優秀傳統文化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像是一些家國情懷內容、誠信內容等都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精華,通過將道德與法治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和發展意識的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和品德,例如:學生在學習上會更加勤奮努力、和同學相處的更加和諧、懂得尊重教師等,有利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建設。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和現實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也與我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其中有些內容是根據具體真實的案例引申出來的,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辱母案”是轟動社會的一項重大刑事案件,其中于歡的做法是出于對母親的保護,這可以體現我國自古以來的“孝”這一優良傳統,同時,該案件也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需要學生認真分析其中的內容。此外,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學生能夠深刻地明白法律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能養成良好的守法習慣。再者,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讓學生深刻地明白二者之間的契合點,這樣學生可以全面理解一些有關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學生既可以學到當今社會上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還能受到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一些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方法,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只是學生所有學習課程中的一小部分,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教學,這將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個人素質。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教師并沒有做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互動”,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是我國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內容。法律主要是規范和約束人們生活中的行為,道德關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層面和自身修養方面,從這就可以看出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但是據筆者觀察,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割裂道德與法治、現實生活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也沒有將教學的視野拓寬到生活領域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域,學生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比較狹隘,難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階段,如果教師還是利用說教形式開展教學,可能會磨損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預防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可以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內容。在教學道德與法治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內容,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幫助學生學好小學道德與法治內容。
教師需要做到教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踐行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第一,在和其他人交往時,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體表現為對教師和家長等長輩,學生要做到尊重和愛戴,對同齡學生,學生也要做到尊重和友好相處。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班級里開展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活動,可以出一些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黑板報,更好的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使學生受到良好傳統美德的熏陶。其次,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的聯系。教師可以不定期地組織一些相關的課外實踐,在實踐中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福利院奉獻愛心,看望鰥寡老人,和老人聊天,為他們洗腳,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溫暖,同時,可以去福利院和小朋友玩耍,并且教給他們一些知識,讓他們可以感受到周圍有愛的包圍。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一些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覽,包括中國的孝悌思想、忠誠愛國思想等等,在參觀這些內容時,學生會受到良好文化的影響,并且通過上述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且還能豐富自身的閱歷,為提升個人學習能力和素質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作用。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其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豐富學生的涵養,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愛國意識、誠信意識、友善意識等良好修養的培養,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