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引言:在以往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導致其解題能力很厲害,綜合學習素養水平卻得不到提高。尤其是部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無法利用口頭語言準確、清晰地表達解題思路。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幫助學生鍛煉口頭說題的能力。
進入初中后,數學的學習難度逐漸加深,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幾何語言能力等要求大大提高,很多同學在做題時出現“課上一聽就會,課下一做就錯”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生課上被動學習,獨立思考不夠。為了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題目解答過程中,讓其認真講好一道題,可能比做十道題的教學效果更好。教師可以利用錄制視頻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方便教師隨時對學生說題過程進行錄制,并將其上傳到交流群中。舉例來說,在學習華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一次函數》時,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并培養學生的說題能力,教師應選擇合適的題目展開教學。一般來說,教師會選擇教材、試卷或是作業中的題目,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選擇大部分學生都容易出錯的題目,另外,選題時要有針對性,不要貪多。如小名寒假要去北京參觀故宮,做火車出發,上車后發現火車每小時行駛速度為220千米,已知全程為1200千米,小名想知道火車開始行駛后,距北京的路程和火車行駛時間有什么關系,以便根據時間估算距離北京還有多遠。學生在分析這道題目時,要先找準問題中的變化量,并用字母表示,再探索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從而列出算式。課后教師仔細觀看說題視頻,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方便其更好的溫習相關知識點。
素質教育倡導課堂上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則要承擔起引導者的身份,在錄制學生說題視頻前,要引導其形成完整的思維結構,避免講題時遺漏重點。培養學生說題并不是讓其直接說出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分析題目,講解自身解題方法及思路,并總結解題經驗,這樣才能增強其說題能力,更好地建立解題思維。舉例來說,在學習華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求一次函數的表達式》時,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印象,可以教授學生利用五步法來說題。在用手機或是攝像機來錄制視頻時,學生第一步應根據題目分析已經條件,并聯想利用這些已知條件可以解決哪些問題;第二步則應說明想要得到結論,還缺少哪些條件,應如何轉化;第三步通過前兩步的分析,找到解題思路,聯系已知條件推測未知條件;第四步需要學生梳理思路,將自己的解法完整、準確地說出來;第五步則需要說一說通過說題對這類題目有哪些新的認識,能否格局這道題目進行延伸和拓展。視頻錄制好后,教師可以將其上傳到班級群或是微博上,并讓同學分析視頻中的優缺點,通過以上方法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增強其說題能力。
教師將學生說題視頻上傳到班級交流群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視頻進行講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其分成學習能力較強和學習能力較弱兩個層次,教師可以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安排為講評人,讓其充當“小老師”評價說題情況,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為其安排難度較高的題目,讓其說題,這一過程既鍛煉了說題能力,又充當了能力較差學生的“小老師”。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對雙方都受益匪淺。講評的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指出說題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使說題者的錯誤可以得到改正并反思,從而進一步鞏固知識。當看到自己的說題視頻被他人贊賞時,還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有效提高探究數學的興趣。而講評的同學想要正確評價視頻內容,就要先理順解題思路,通過同學的講解反思自身解題思路,吸取他人的長處來提高自身解題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說題能力,調動其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比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社交軟件上都有投票及點評功能,教師組織線上投票活動,鼓勵學生、家長及學校其他教師參與活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說題方式,還可以空間和時間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并挑選優質地說題視頻上傳,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仔細觀看視頻后,為自己喜歡的說題視頻投出一票。最終說題視頻得票最多的同學,可以得到數學教師準備的一份小禮物,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說題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上傳說題視頻需要經過平臺審核,審核通過后才可以投票,為了保障投票工作順利進行,教師要合理設置活動介紹和投票規則。
教師培養初中生提高說題能力,讓其將審題、分析、解答、總結等思維過程說出來,使其在說題和對話中,清晰表達自身意見,暴露思維,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公眾號投票、交流群評價等方式開展實際教學活動,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