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璐
(江西省豐城市袁渡鎮王洲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大多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相對落后,導致課堂氣氛壓抑沉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對事物的專注性也有限,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他們很難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學習熱情也會持續下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厭倦的情緒,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一些課堂小游戲或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語文教學有效率地開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對之后一整節課堂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與課堂開始環節,即課堂導入有著很重要的聯系。良好的課堂導入,會讓學生在課堂開始時將分散的學習思維迅速聚合,并且使學生滿懷期待、滿心愉悅地去學習新知識,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快樂地學習,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有著很積極的作用和意義。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環節的重要性,精心對課堂導入進行設計,爭取在課堂一開始就點燃課堂氣氛,做到讓學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奇妙的舌頭》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節給學生出一個謎語:“白門樓,紅圍墻,里面住個紅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嘗。”通過揭曉謎底“舌頭”來引出接下來文章的學習,這樣不僅使課堂氣氛充滿活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過去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心中一直都是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嚴肅形象,這種刻板印象一旦在學生心中形成,學生對教師就不僅是尊敬,更多是敬畏,這會使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積極表現,不敢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為調動課堂氣氛帶來很大困難。新改下的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新的師生關系應是相互理解、心理相容的,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過程中都能有一個輕松的氛圍,而不只是教師單方面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也不再是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講解。
新改下的小學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班級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各自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部分學習任務,來培養小組團隊合作學習的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充分強調和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強課堂上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安排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進行課程講授,例如,在學習到《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小組討論,各小組分別派出一個小組代表回答狼牙山五壯士的行為表現出了哪些精神?以此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勤于思考,并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之后教師再進行糾正與總結,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習氛圍,也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生字詞,更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堅持凸顯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才能實現有效保障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諾曼底號遇險記》這一章時,教師可以由學生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通過學生自己的演繹,讓他們親身體驗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堅持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
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更多先進的教學設備為教學活動提供便利。科學技術的創新帶動著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靈活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氣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例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PPT,通過網絡搜索相關事跡介紹、圖片和視頻等,將其放置在PPT中。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先向學生介紹故事發生背景,展示相關圖片和視頻,通過圖片和視頻能夠更直接地帶給學生震撼的感受,使學生更投入地進入故事情境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語文課文的學習。
綜上所述,良好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拉近師生間距離;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上,運用好多媒體技術;多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些都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