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燕
(江西省豐城市袁渡鎮王洲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很多教師一直沿用以往應試教育的教學思路,主要圍繞應試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而課后為鞏固和加深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大量密集的習題練習幫助學生記憶。如此的教學觀念完全沒有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課堂教學死板枯燥,缺乏必要的互動、探討與思考環節,沒有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使學生的思維拓展受到影響和局限。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對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這樣的特質使學生極易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而出現分神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提不起學習的興致,甚至出現左顧右盼、精力渙散等狀況,導致其學習效果不佳。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對課程進行深入地學習和準備,教師可以制定完善的數學教學方案,這對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展示機會與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其感受到數學探究樂趣,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
比如在對《觀察物體》進行教學時,教師通過教材分析,確定本堂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長方形物體。教師要提前準備教學設計方案,通知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前一天,把自己喜歡的積木帶到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幾組,并且讓他們使用積木組成不同的物體,然后引導學生對物體進行多維度地觀察,以此獲得觀察體驗。教師進而組織小組合作討論,讓其歸納物體觀察的方法和不同角度得出的圖形,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和實踐能力。
比如在對《折線統計圖》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出示2018年和2019年A市的個月降水量條形統計圖.要求各個小組通過討論.整理出條形統計圖所包含的信息。教師隨即提問:“如果將兩個條形統計圖合為一張圖,會是什么樣子?應該怎樣合并?”。學生經過討論、合作制作出復式條形統計圖,這時教師提問:“如果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應該如何處理?”,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相關知識,使其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用法以及特點。在課后練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小組統計家庭用水量,并繪制折線統計圖,一方面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理解,一方面能培養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隨著網絡不斷發展,多媒體也開始廣泛地應用于各大學科當中。將多媒體適當地應用于小學數學的課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目光,將抽象復雜的知識更加簡單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使用色彩鮮明的圖片、動態的圖形運動、變化視頻,以及趣味的數學故事,這些內容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使數學不再枯燥、無趣。
比如在對《位置與方向》進行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熟悉和直觀地理解方向位置的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方向和位置的基礎信息在屏幕上表達出來,并適當加入一些好看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的目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知識。在這一教學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創設一些關于該課堂內容的問題,如運用多媒體展示班級座位圖,引導學生準確說出自己的位置,并通過描述位置信息,讓學生猜一猜說的是哪位同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其對行、列形成初步認知。
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能逐步深入地理解學習的知識,教師則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后續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此外,問題的設置能在不同程度上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數學思維的發展。
比如教師在對《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進行教學時,可以創設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分配事先準備好的蘋果、蛋糕,如將蛋糕平均分成六份,小組成員每人一份,緊接著提問:“整個蛋糕可以用什么表示,一份蛋糕可以用什么表示?”,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能逐漸了解分數的產生和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單位的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趣味問題,讓學生根據成語寫出分數,如學生根據“百里挑一”成語,可以寫出一百分之一,類似這樣的成語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多搜集一些用于組織數學游戲,活躍課堂氛圍,并且學生積極參與游戲,能讓其主動進行思考,從而鍛煉其數學思維。
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學科,學生可以將數學廣泛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小學階段是建立學生思維方式和提高其實踐能力的基礎,教師落實有效的數學教學策略,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數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關鍵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保持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