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喜婷
(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樹德小學,吉林 長春 130302)
引言:家長參與孩子的英語還應考慮到文化意識在中的影響。家長根據各自家庭的實際,構建出獨特的家庭活動。寓寫于樂,設計活動,實施家庭活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家校融合教育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英語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家長參與是指家長在孩子的學校教育階段中,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就,在學習過程中與孩子的互動和完全參與。家長參與在美國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早在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洲時,"holy triad" (圣三位yi體:教會、學校、家庭)被當時的基督教徒認為是成功家校合作模式。隨后家長參與逐步發展成為三種類型:家庭學習活動,參與學校的管理事務,及家長對學生的發展前景引導。很多的國外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對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參與為孩子提供真實的學習任務,輔助課堂學習,提高親子關系,和諧家庭氛圍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好的教養方式、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的引導方向、父母和孩子的討論、優秀的教育理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都會決定著家長參與在孩子學習成就上的影響和作用。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與學生所學習的英語知識相關。因此,小學英語家長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向學生布置貼合生活的英語作業,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能夠從生活的角度,有效地積累英語知識。
例如,在學習“My favourite colour is yellow'這單元知識時,主要的教學內容,就是一些有關顏色的英語詞匯。因此,筆者便會在此基礎上,探究與之相關的生活元素,向學生布置貼合生活的作業。筆者會讓學生深入觀察自己的實際生活,搜集身邊常見的顏色,讓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查詢與這些顏色相對應的詞匯,記錄在本子上,或者制作成精美的單詞卡片。在課堂上的時候,筆者會觀察學生的英語詞匯積累效果,并對學生所積累的英語詞匯進行一定的聽寫,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積累下豐富的有關顏色的英語詞匯,讓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獲得提升。小學英語家長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能夠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學習英語知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效果。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便捷快速地獲取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家長應該抓住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充分利用智能手機便捷省時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閑余時間來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起自主的學習能力與意識,從而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快速發展。
雖然我國學生在讀寫方面能力較強,但是在英語聽說方面有著很大的缺陷,這是現今我國英語教學當中的普遍問題。在此,家長可以利用聽說類的手機App,讓學生通過這些手機軟件來進行英語聽說方面的練習。如在聽力方面,家長便可以推薦學生使用“扇貝聽力”“可可聽力”等App,使用其中豐富的學習資源來進行聽力練習,而且在這些App當中都有各種趣味的小故事,能夠輕易地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輕松愉悅的英語聽力練習當中。而且這些聽力App都是基于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之上,能夠滿足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能夠帶領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受到廣大家長的青睞,智能手機App更是以豐富的網絡資源受到人們喜愛,將其合理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可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知識面,切實有利于實現英語學科的有效學習。基于此,家長可利用手機App資源豐富的特性,讓學生感受多元化視域下英語學科涉獵的廣泛性,這不僅能充分激發他們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使之逐漸積累更多課外英語知識,這對學生構建英語思維具有積極意義。
結論:家長參與并非是完全取代家長來對孩子進行英語指導,而是家長在參與孩子的過程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引導作用。參與需要家長一起和孩子完成整個過程,尤其是家長還得幫助孩子構建起工具包。在整個參與過程中,由于親子關系的不斷提升,家長也在學習和進步。通過逐步構建學習型家庭,最終達到和實現學習型社會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