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市 132021)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ICT)的飛速推進以及與現代教育的互相融合,大大推動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已經不適合當前注重職業技能的高職教育。而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MOOC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同樣不適合高職教育。隨后出現的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縮寫(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向。如何設計適合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以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為例進行分析與設計。
近兩年來高等職業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生源類型也在增多。這樣就造成了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之間知識結構和深度有著極大的不同。而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比本科院校的學生更具有個性。所以我們會發現傳統教育的整班教授模式已經不適合現代的高職教育。
從上面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情分析,我們會發現要想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教授過程中就得有針對性。如何實現我們以信息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平臺、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由于高職學生特點我們首先考慮該模式的針對要強,所以我們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相融合。教授方式一改傳統的模式。從原來的固定地點、固定時間、固定內容、固定授課對象的方式,改為導向自選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制作專項課程內容(課程教程、實訓操作視頻、輔助資料等)并放置教學平臺上。學生根據自己喜歡或者薄弱的方面選擇課程內容。學生選擇好課程內容后可以通過各種終端設備(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等)接入平臺進行學習。教學過程由教師監督、輔助。
教學平臺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課程資源、實驗實訓資源、教學管理、數據采集分析系統。實驗實訓資源可以采用最新的云計算虛擬化技術以網頁方式進行操作。課程資源和實驗實訓資源呈現在一個界面上。屏幕分為左右兩部分,左邊為課程資料和教學視頻,右邊為實驗實訓環境。學生不受限制(時間、地點、設備)進行學習。同時可以邊學邊練,能夠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管理方面包含課堂教學模塊、自學模塊、教學管理模塊、測試模塊。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模塊對學生存在的共同性問題進行講解也指導。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模塊對自己薄弱的地方進行補充與加強。教學管理模塊可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在降低教師工作量的同時獲得的平時數據也更準確。測試模塊完成對學生日常學習測試和期末測試,可以采用試題庫方式也可以教師自定義試題上傳。
數據采集系統采用大數據方式進行,對教學平臺和物聯設備過程數據(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實驗實訓過程數據、行為數據等)進行采集與分析。
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學習相關課程知識。但由于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自律性相對較低。我們采用固定時間范圍內由教師以在線課堂的進行組織學習。在指定時間范圍內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跟著自身情況分配各個學習內容的時間。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演示、組織討論、問題和測試來督促和監督學生學習進程。
教學評價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主要包括學生每天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實驗實訓數據、階段性測試、活動參與度。學習成果主要是該課程的最后測試結果。一般將各部分的比重設置為學習過程部分占30%,實驗實訓部分占30%,活動參加占20%,最后測試在20%。
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兩個班級60人)以SPOC混合教學模式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教學。教學平臺記錄的和大數據采集的數據:人均觀看教學時間為248(教學視頻180小時,每個教學視頻30分鐘)小時,點擊次數632次,討論532條,實驗操作860次。從數據上看學生每天觀看教學視頻的時間在4個小時左右,實驗操作次數為14次左右,反映出學生有些視頻可能學習了幾次、同一個實驗也可能做了幾次。相對傳統方式教學學生的主動性顯著加強了,同時也解決傳統方式下學生學習一次掌握不好的弊端。對兩個月的學習成果測試,90分以上15人,80分段40人,70分段20人,60分段3人,2人不及格。成績明顯優于上屆同期水平。而整個教學平臺的電子化管理也大大降低了教師的日常管理工作量,使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程內容和課程設計上。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教學平臺的實訓環境搭建難度較大和對設備要求較高。同時高職類型院校學生的自律性相對較低,教學過程的約束性仍需加強。
基于云計算的SPOC混合教學模式采用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學生由過去固定的學習方式改為了自主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采用云計算技術提供在線web方式實驗實訓環境。通過大數據對教學過程的數據采集與分析。有效提高了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