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忠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第十九小學,貴州 遵義 563000)
有幸參加由唐光恂老師組織研究的省級課題《小學數學數據分析觀念培養教學研究》,在課題活動中承擔示范課教學任務,課題是《條形統計圖(一)》,現就些許感悟做如下淺述。
《條形統計圖(一)》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知識內容。條形統計圖的第一課時,認識一格則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本單元內容隸屬四大板塊中的統計與概率,此前學生已在一年級下冊學習了分類與整理,經歷了簡單的數據整理,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表示數據,呈現分類結果,象形圖也是這時候學習的;二年級下冊學習了數據收集整理,知道會用調查法來收集數據,能用寫正字的方法記錄數據,會用給定的統計表呈現和整理數據;三年級下冊學習了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第一學段主要是學會分類,會進行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第二學段學生則要正式開始學習各類統計圖。在本單元的知識構成當中會將原本分散在1至3年級的條形統計圖知識聯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統一學習,促使學生能夠認識條形統計圖,并且學會使用統計圖來描述數據,結合統計圖回答并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運用統計圖完成對數據的分析。
統計的核心是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也正是我們課題研究的內容。“數據分析觀念”在課表當中是這樣解釋的:能夠了解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收集系列數據,以此為基礎來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從而發掘出數據深處隱藏的信息。充分了解到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解析方法,并且結合問題的相關背景來選擇針對性的分析方法。通過數據分析來體驗其隨機性,一方面,針對于同一件事情每次所收集到的數據可能會存在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持那么便能從其中發現規律,數據分析便是統計的核心。于是我從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
目標:1.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促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經歷對一些簡單的數據進行處理,并且描繪出分析數據的過程,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價值。2.初步認識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并且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當中的數據來回答和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感知在數據當中所蘊含的信息,引導學生能夠逐步形成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3.通過對比象形圖和統計表,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形象直觀便于比較的特點。
重點:認識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充分理解條形統計圖的實際特點。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理解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盡管學生在第一學段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為這是學習整個統計圖的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經歷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為此我通過運用舉手的方式調查學生喜歡的早餐以及課前對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菜肴、睡眠時間、雙休日喜歡做什么進行調查,這些素材就在學生身邊,他們比較熟悉,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能從數據背后看到許多問題,如視力、合理膳食、作息時間等,讓學生明白統計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過程,進一步體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的意義和價值。
在讀圖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學呈現出的三個問題,其實分別代表體會信息的三個層次,一是數據本身的讀取,包括能用得到的信息來回答具體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圖表當中得以體現;二是數據之前的讀取;三是數據本身基礎上的讀取。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和預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夠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問題發現能力。
在隨機性的體驗方面,主要是想通過調查早餐,個別同學不能代表全班,本班不能代表全校,可能其他班的結果不同,讓學生明白有足夠多的數據可能以從中發現規律。全國的體質健康測試也是為這點做準備的,可能學生沒有能體會到。
課堂通過繪制象形圖、條形圖、對比象形圖、統計表,以及體驗數據信息,其意圖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認識條形統計圖,體會條形統計的特點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形象直觀便于比較,從而能在統計中正確選擇和使用。整個過程以培養學生數據分析為出發點,同時向學生滲透基本的統計思想。
所謂理想豐滿,現實骨干,從教學實際來看,課堂存在許多問題,其一在教學中想把更多的內容呈現出來,為此引入劉叔叔在校門口開早餐店讓學生進行統計,經歷統計的過程,指導統計的目的是方便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從教學實踐來看,時間不夠,學生在后續的活動中沒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看法,在根據收集的數據獨立完成統計表的時間不充分,部分學生沒能及時完成,課堂總結也很匆忙。
其二是為了讓統計有充分的背景,與生活聯系更密切,教學中我選用了體質健康數據測查、學校外早餐類別的調查、最喜歡的運動項目調查、最喜歡的菜肴調查、雙休日最喜歡什么調查、班級學生睡眠時間調查、近五年天貓商城雙十一銷售總額等素材,其目的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同時明白,要積極鍛煉身體,不挑食偏食、遠離電子產品保護視力等,但從實際教學來看,因為素材太多,教師不易把每一種都完整地呈現和表述出來,預設目的沒有達到,同時因為素材太多,學生更多是關注素材內容,而忽略地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反而沖淡了教學目標。正如唐老師引用的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為此我們教學中不要過多追求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品格培養應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應貫穿于每一學科的每一課堂之中,不應是某一節課中必須就全部完成。在此還希望唐老師及課題組成員指導和幫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讓課堂更精彩高效,讓學生陽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