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乙然 關麗娟
(重慶市綦江南州中學校,重慶 綦江 401420)
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本質,整體認識自然界。形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科學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指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基本具備但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尚顯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高端研究和實踐人才依然短缺”。
由此可知,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當今教育教學發展的大勢所趨,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把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問題轉化為生活化、情景化的場景,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物理的欲望,讓物理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方式有多樣,如Flash動畫、動靜態圖片、視頻、微課、3D制作、全息成像等可以將抽象的運動過程、圖形變化趣味化和形象化,能較好地觸發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教學情境的創設更具有立體直觀性,不斷擴充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一線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進行深度融合。
在物理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容易受教學時間、實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而應用信息技術,便可以借助Flash動畫、課件清晰地演示實驗操作過程,有利于學生了解物理實驗的實驗過程。另外物理教師還可以利用仿真物理實驗,目前仿真實驗的軟件平臺逐漸增多,如希沃白板5、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Comsol Multiphyscics、101教育ppt等軟件。這些仿真實驗也深受高中物理教師的歡迎。
物理教師可以采用計算機Excel計算數據,減少學生的計算量,還可以對實驗數據進行繪圖,所獲得的圖象準確、形象、直觀,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探究結果。還可以使用幾何畫板、Maple、Vpython等工具軟件將復雜的數學計算和空間位置關系變得形象簡單,易于學生掌握和理解。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進行講臺演示實驗操作,但是教室后排的學生很難觀察到講臺上教師所展示的實驗步驟。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投屏功能,隨時隨地將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將學生實驗操作過程和對實驗數據進行拍照,并投到大屏幕中,更好幫助學生發現實驗操作問題,明確錯誤原因。
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遇到一些重難點的物理問題,尤其是變量分析、動態平衡、條件變式等問題時,往往需要建立物理模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建模,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分析物理變化和規律,同時還可以做到物理量的可控、可變,結論直觀準確,能獲得很好的成效。
傳統的教學師生互動的機會很少,大多時候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沒有主動參與課堂。如采用希沃白板5進行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自帶的克隆、聚光燈、蒙層等功能應用到教學課件中,可以聚焦學生對相關重難點內容的關注,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中有趣的“課堂活動”來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
傳統的教學評價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總結性評價,難以實現實時掌控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高中物理課堂上的小測試,我們可以利用問卷星進行在線測評,根據每道題目的正確率,有針對性地講解題。還可以利用清華大學“雨課堂”微信小程序,課堂上向學生推送“隨堂習題”,學生當堂完成后提交,既能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得分及正確答案,也能讓教師看到班級統計數據,強化物理課堂的評價。
高中物理教學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代表著國內基礎教育已經朝著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科技化的方向邁進,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起來,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自主學習,豐富物理探究、實踐與創新活動,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為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