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
(周口恒大中學,河南 周口 466000)
教學評價方法是指評價者在評價原則的指導下,以某種教學方法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方式或方法。評價對象指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及其引起的現象;價值判斷指將價值標準進行比較而得出的結論;價值標準指課堂教學能促進全體學生符合社會需求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并能得到最優化的水準。近些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廣,教學評價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教學方法,對此教學模式如何評價?評什么,怎樣評價?一是影響教學的效果與質量,二是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只有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才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的改善。
從教育目的出發,結合實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教學評價應樹立全面觀點,從教學工作的整體出發,進行多方面的檢查和評定,防止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體。貫徹全面性原則。
反映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改變過去的評估方法,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評價方法,注重教師教學實效,使學生在教學中的綜合表現成為教學評價地主要內容之一,即"以學論教"。
教師的教學過程清晰,課堂氛圍良好,體現教與學的民主、和諧的互動過程。學生的學習環境應寬松切滿足各類學生學習的需求,教師應努力創建一個健康,獨立,和諧、安全的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習者都感到快樂和充滿活力。
查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自我意識程度和參與的廣度,觀察和分析學生參與的目的,是否積極參與或凝聚力參與以及他們的熱情,遇到困難和障礙時的處理方法與程度。查看學生提問回答問題的深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情況。
多媒體電腦等現代教具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觀地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知識掌握,并查看教師是否在教學中適當地使用多媒體,熟練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且可以在課件的使用中發揮最佳作用。
教學評價是反映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價值取向并促進學習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應采用適當的教學評價策略,以促進學習目標更好地實現。在此過程中既包括對教師的評價,也包括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是學生學習中最重要的指南針,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對于教學有著指引方向,正確導向,傳授知識,督促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學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對學生的評價應多方面、多角度的開展。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指指導教師、學生、家長參與評價;有他評與自評、對各自學習小組的評價以及學習小組內個人互評等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手段要多樣性,既采用教師設計的評價方案,也采納學生或小組設計的評價方案。評價的內容有書面材料、口頭報告或活動與展示等。
研究性學習活動重在過程,重在學生從過程中學習或領悟了什么。而不是看其最終考試考了多少分。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態度,主要觀察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活動,是否努力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是否主動提出研究設想與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及采納他人的意見等。過程性評價應建立可操作的指標體系,確定評價的項目和分值。
教學必須是教師與學生共同配合的情況下展開的,只有教師與學生科學積極合理地配合,那么課堂才會和諧,教學的過程才會更加順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益,才能在高中生活中有效進行教學,真正享受教學的多元化知識的洗禮。評價教學的多元化應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整體一個班級是由若干個學生組成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學習的權利。教師應該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積極引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注重整體性。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不能讓學生有失落感,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一帆風順地進行,才能夠使日后的教學有意義,因此,注重整體性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改變單純接受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的同時,逐漸培養一種積極探索知識、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環境,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方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教師是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活動的建議者、促進者和評價者。研究性學習活動彰顯了濃郁的人文精神,也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在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牢固把握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特點與實施要領,努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