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彥,董來春
雞西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黑龍江雞西 158100
胃潰瘍為消化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飲食結構逐漸發生變化,該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長[1]。通常患者患病后的臨床癥狀多集中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腹痛等,一旦患病,需及時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否則將會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發展惡化,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甚至會誘發胃癌,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2-3]。根據相關醫學研究發現,造成患者出現胃潰瘍的主要原因包括自身機體修復能力及防御能力下降、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等[4]。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發病原因,且與胃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因此為進一步促進胃潰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應當從根治幽門螺桿菌的角度出發,從而對患者施以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措施,促進其機體早日康復[5-6]。該研究方便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1月該院收治的90 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0 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單雙號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組,每組45 例,即對比組和研究組。對比組45 例患者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齡22~59 歲,平均(41.56±2.64)歲。研究組45例患者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齡21~58 歲,平均(41.72±2.4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已經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60 歲以內;②觀察臨床癥狀表現,均出現腹脹、胃脘部疼痛等癥狀;③經過臨床診斷,均符合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④研究前3 個月沒有服用過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等對該次研究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的藥物;⑤潰瘍數量≤2 個,同時潰瘍直徑在6~20 mm;⑥對于該次研究內容全部知曉,并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確認。
排除標準:①經過臨床診斷,出現合并幽門梗阻、胃腸道出血、胃穿孔等癥狀的患者;②曾經接受過上消化道手術治療的患者;③出現復合性或多發性潰瘍的患者;④同時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⑤對于該次研究中所應用的相關藥物存在過敏癥狀的患者;⑥同時患有胃癌或其他器官惡性腫瘤的患者;⑦對于該次研究內容表示不認可、不支持的患者。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臨床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指導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當注重科學合理,且以清淡飲食為主,切勿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油膩、高酸性食物,每餐在進食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細嚼慢咽,促進口腔中唾液的分泌量,使胃酸能夠得到中和稀釋,促進胃黏膜保護能力的提升。②待患者出血癥狀消失后,可以指導其適當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攝入,并在一日三餐飲食中應當確保具有規律性,使消化道正常活動能夠得到有效維持,盡可能地保障每日飲食均衡、合理、全面、營養。③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培養出規律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從而促進自身機體免疫力地提升,強健體魄。在此基礎上,兩組患者分別接受不同的藥物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針對對比組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工作時,奧美拉唑聯合治療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①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19 990114;規格:20 mg×28 片)進行治療,1 片/次,早晚各服用1 次,在空腹狀態下服用。②口服克拉霉素膠囊(國藥準字H20 058223;規格:0.25 g×6粒)進行治療,2 粒/次,早晚各服用1 次,在餐后服用。③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44 024116;規格:0.25 g×24 粒)進行治療,2 粒/次,每6~8 小時1 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用藥調整,單日服藥劑量不得超過4 g。
針對研究組患者,在實施臨床治療工作時,利用埃索美拉唑聯合治療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①口服埃索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 046379;規格:20 mg×7片)進行治療,1 片/次,在早晚空腹狀態下各服用1 次。②口服克拉霉素膠囊及阿莫西林膠囊的治療方法與對比組相同。
兩組患者均接受連續1 周的臨床治療工作,并在治療后,通過胃鏡檢查的方式對其恢復情況進行了解。
①分別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癥狀積分的記錄,若患者經治療,其臨床癥狀(如腹脹、腹痛等)完全消失,則臨床癥狀積分記錄為0 分;若患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臨床癥狀積分為3 分;若臨床癥狀沒有明顯明顯改善,則積分為6 分;若癥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出現癥狀加重的情況,則積分為9 分。
②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分別對其血液樣本進行采集,并對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實施檢測,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將患者白介素-6 水平及C 反應蛋白水平進行檢測。
③針對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進行測定。通過利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及C 尿素呼吸試驗共同檢測,若兩種檢測結果均顯示幽門螺桿菌陰性,則可判定幽門螺桿菌已經得到根除,此外的任何一種結果均為幽門螺桿菌未得到根除。
④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分別利用SF-36 生活評分量表對其生活質量變化進行評價,并于完成治療后再次進行評分。評價指標內容包括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總體健康及情感職能。每項觀察指標的分值在0~100 分,分值評價越低,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不佳,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質量越好,二者之間為正相關關系。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顯著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情況對比[(),分]
對比兩組治療前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進行對比,研究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經過治療,研究組患者幽門螺桿菌陰性例數為43例,陽性例數為2 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5.56%;對比組陰性例數為30 例,陽性例數為15 例,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66.67%,研究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顯著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256,P<0.05)。
治療前,研究組精神健康為(63.12±3.66)分,生理功能為(62.89±2.81)分,總體健康為(63.64±3.31)分,情感職能(63.22±1.98)分;對比組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總體健康以及情感職能分別為(63.36±3.48)分、(62.84±2.77)分、(63.58±3.28)分、(63.19±1.7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19、0.085、0.086、0.076,P>0.05)。治療后,研究組精神健康為(92.58±1.19)分,生理功能為(92.30±1.48)分,總體健康為(92.06±3.22)分,情感職能為(92.54±1.08)分,對比組患者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總體健康及情感職能分別為(83.59±3.48)分、(83.20±4.09)分、(83.41±2.16)分、(83.49±2.5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397、14.035、14.965、22.218,P<0.05)。
胃潰瘍疾病在臨床中非常常見,患者一旦發病,其機體將會產生強烈的疼痛癥狀,進而出現惡心、食欲不佳等問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7],特別是在當今社會,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居民飲食結構在發生著變化,再加上生活、工作、學習等壓力的不斷增長,該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對于胃潰瘍疾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主要包括多種類型,其中最為常見的發病因素便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胃部黏膜保護作用將受到影響,使之出現潰瘍面,導致疾病的產生[8-9]。因此在對此類患者實施臨床診治的過程中,應當將重點放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抑制胃酸分泌過多、保護胃黏膜等內容上[10],目前臨床常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多以莫西沙星、奧美拉唑等藥物聯合治療為主,其應用效果較好,但是對于清除幽門螺桿菌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應當在對患者實施臨床診療工作時不斷深入研究,從而采取更加科學的治療措施[11]。
在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內容:①奧美拉唑在臨床治療中主要可以在胃黏膜壁細胞中產生作用,可以對胃酸分泌產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的過程中具有非競爭性及高度選擇性[12]。目前在臨床中主要針對胃酸導致的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等疾病進行治療。不過患者在接受該藥物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便秘、惡心、腹痛等,因而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此外,該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相對較低,在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效果作用產生較慢,且藥效不夠持久,因而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樣還會存在著一定的局限。②埃索美拉唑屬于奧美拉唑純左旋光學異構體的一種,對于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更強,且對胃黏膜損傷問題能夠實現良好的緩解。相比較于奧美拉唑,對于血漿清除率能夠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13]。另外由于其具備與奧美拉唑相同的弱堿性及藥物活性,因此患者服用后,可以更好地吸收,并且具有較高的生活利用度[14-15]。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其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說明運用埃索美拉唑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突出。同時,在該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各項指標[(6.48±1.02)μg/mL、(4.54±0.65)mg/L]均明顯低于對比組[(9.86±1.14)μg/mL、(7.28±0.92)mg/L](P<0.05),這與朱懷平[15]在相關研究中得出觀察組CRP指標(4.62±0.61)mg/L 以及IL-6 指標(6.84±1.19)μg/mL均低于對照組(7.06±0.94)mg/L、(9.42±1.41)μg/mL(P<0.05)的結果一致,說明在對患者利用埃索美拉唑進行治療時,能夠促進炎性反應恢復,對于提升胃潰瘍患者機體免疫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另外在該次研究結果中,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均顯著較對比組更高(P<0.05),說明通過運用該方式能夠對患者機體健康進行良好調節和改善,使之生活質量能夠得到不斷提升,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意義[16-18]。
綜上所述,與奧美拉唑聯合治療相比,利用埃索美拉唑聯合治療可以對胃潰瘍患者產生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緩解臨床癥狀,促進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均具有重要意義,且能夠有效提升幽門螺桿菌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