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燕
什么樣的工作更可能會給你帶來快樂?
有人說,你的工作對你而言要有意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快樂的秘訣就在于工作與熱愛。
1
11年前,我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信寄出的地點是某監獄,寫信人是高墻內的一位服刑人員。打開這封信,我當下就在辦公室紅了眼眶!
寫信人是一個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的主犯。他在信里這樣寫道:感謝你在辦案過程中對我說的那些話,我能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善意,我敬重你!
這是我們南潯區第一個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我是專案組成員之一。整個辦案過程很艱辛,幾十卷案件材料堆了滿滿兩大箱。經審查,我們形成了幾十萬字的審查報告,又冒著酷暑輾轉三地看守所,多次對18名嫌疑人進行審訊。訊問完關鍵案情后,我們堅持與每一名嫌疑人談心,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分析他們犯罪的原因。
案件庭審是一場不分晝夜的持久戰。在3尺公訴席上,我們面對的是法庭上18名被告人,以及3排辯護人。我們克服身體疲勞、生病不適等困難,在法庭上積極應戰,訊問、舉證、質證,庭審過程進行得有條不紊。最終,法院均按照我們指控的犯罪事實對18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
庭審過程中,讓我特別有感觸的是,在發表第一輪公訴意見后,通過我們的法律分析和證據論證,以及在前期情感交流的基礎上所做的法庭教育,部分被告人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有些從眼神中已開始流露出一絲悔意。而這些轉變,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公訴的力量。
在實踐中,我一直要求自己帶著情感去辦案,總是堅持“多費唇舌”,爭取最好的效果。在提審時,主動去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在庭審時,也總是特別珍惜發表公訴意見時的法庭教育環節,在分析社會危害性的同時,嘗試傳遞我們對于人性的理解和認識,盡可能傳達一份善意。
這個案件判決后半年,我收到了這封信。不知道為什么我當時就是想哭,就像堅持了很多年的事,在得到理解與回應后,一下子就釋然了。
《納尼亞傳奇》作者C.S.劉易斯曾經說,仁愛,必須生活在公正的土壤中。我想,對于一名檢察官來說,公正和仁愛是一組相對應的概念。一方面,公正是仁愛的基礎,離開了公正談仁愛就沒有意義;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公正司法的過程中始終懷有仁愛之心,公正才具備生命力。
這就是這封特殊來信教給我的道理。
2
2016年,我遇到了這樣一個未成年人:15歲,犯搶劫罪。他來自于貴州一個偏遠山村,父母在他3歲時就外出打工,他和弟弟在老家跟著奶奶長大。在他12歲那年,奶奶去世了,從此,他帶著弟弟在老家生活。家徒四壁,兩個孩子唯一的娛樂工具,也是唯一和父母聯系的渠道就是一部手機。這次犯罪發生在他來南潯后不久,他沒有抵擋住蘋果手機的誘惑,實施了搶劫行為,而在搶完后,他一直把手機放在枕頭下,直到案發都不敢拿出來使用。
在提審時,他說弟弟比他聰明,學習成績比他好,所以平時多是他做家務并負責照顧弟弟的起居,他想讓弟弟有更多的學習時間。他還說,爸爸媽媽在外打工非常辛苦,他擔心搶手機的事會被發現,讓他們操心,給原本就困難的家里帶來更多的麻煩。我至今仍記得他那雙清澈的大眼睛,里面閃爍著光與愛……
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們會有高同理心,內心也會變得很柔軟,在辦案過程中會很自然地傾注更多的情感去教育和挽救他。但是很快我就發現,僅僅有柔軟的內心是遠遠不夠的。在這個案件中,有諸多現實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未成年人犯搶劫這類暴力犯罪是否可以輕易地從輕處罰;被害人的權益該如何維護;諸多外來流動涉罪未成年人應該怎樣去教育和管束……
從這個案件開始,我們探索了一種新的工作模式——“人格甄別前置、分類觀護”機制。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強調,未檢工作的特殊保護和優先保護,絕對不是一味保護和一律從寬,所以,“人格甄別前置”首先解決的就是從寬的科學性問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不僅關注犯罪事實本身的嚴重程度,而且也通過心理測評和社會調查等人格甄別措施關注行為人本身的危險性和挽救可能性。而“分類觀護”機制解決的是教育矯治的有效性問題,“三大觀護平臺”(羈押觀護、網格觀護、雛燕之家)的搭建,專業社工力量的引入等,讓我們在辦案過程中做到了教育與懲戒同步跟進、保護與管束協同推行!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談論同理心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復雜,需要考慮的維度也很多。對于我們檢察官來說,同理心應該具備特殊的含義,即一種既同情又超脫的代入能力。同情讓司法更具溫度,而超脫的視角則能讓我們更加注重科學性與合理性!
3
2020年上半年,在醫院工作的一位朋友向我敘述了一段讓她印象深刻的“醫患對話”。對話的主角之一是我們團隊的小陸。
小陸因為工作急事錯過了一次重要的產檢,再次前往醫院檢查時醫生略有些生氣,帶著埋怨的口吻開始數落她:“你能上點兒心嗎?你現在是快要當媽媽的人,有什么事能比這件事更重要呢……”小陸被數落得漲紅了臉,沒等醫生說完便脫口而出:“我的工作真的很重要,我們是在維護公平正義!”當時,現場的人都愣住了。醫生沒有接話,但默默地重開了檢查單……
后來我告訴朋友,小陸之所以錯過產檢,是因為她跟進的一起監督案件到了很關鍵的時期——案件被害人愿意來做一次陳述。這位被害人很特殊,是性侵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害人。無論是在挖掘真相方面,還是在維護權益防止二次傷害方面,我們都需要做好萬全準備。
就在這一起案件中,我們發揮刑事檢察監督職能,立案監督6人,其法定刑期均為10年以上,現已獲法院有效判決;我們通過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解決了案件背后反映的娛樂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精等突出問題。也是受到這一起案件的觸動,我們開展了“以‘一號檢察建議助推校園文明建設”專項行動,并被確定為首批中央文明委重點工作項目基層聯系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要更加關注個案背后的普遍性問題,運用新時期檢察監督職能推進社會治理,這是新時期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
身為這一時代的檢察人,我們非常幸運。“四大檢察”“十大業務”檢察工作新格局的形成,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有更好的能力去滿足人民群眾更高層次的法治需要。我沒有看到小陸那天在醫院說出那句話時的神情,但我相信一定有深深的滿足與自豪!
4
人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會有一種豁達、極樂的感受,通常稱為高光時刻。高光何來?我想,這束光的光源就是我們自己。高光就來自于我記錄的這些時刻,外面沒有掌聲和歡呼聲,而內心已收獲了滿足和幸福。
讓我們從此不再畏懼和疑慮,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匯聚微光、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