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盧寧,盧莉,孫佳瑜,徐梓益
[1.中化舟山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國務院2016 年發布的《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 年)》中明確提出:到2020 年,國家要不斷強化和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要實現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職業衛生培訓率均達到95%以上。但由于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在近十年中,職能多次在衛健委與應急管理部間轉換,導致職業衛生培訓的信息平臺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等工作未能連續、系統開展。同時,從2019 年底至今,全球不同程度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面向企業的培訓工作實施難度倍增。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發布第46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統計:截至2020 年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其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應用服務在維持社會經濟正常運轉、穩住民生基本所需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至2020 年6 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 億,占網民整體的40.5%[1]。在線教育培訓模式已日趨成熟,市場份額占比較高,用戶已習慣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提升學習。
本文以中化舟山危化品應急基地有限公司開發的職業衛生取證培訓平臺應用為例,闡述了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課程開發、平臺服務功能開發、平臺數據對接等各項工作思路、實施過程、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為拓展工業互聯網+在培訓教育等各領域的應用提供參考。
《職業病防治法》是我國針對職業病預防和控制的單行法。從法條中不難看出,開展職業病后果宣貫、普及職業因素危害相關知識、傳授職業病防控技術、監督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措施落地,是政府、企業以及勞動者共同的責任。
(1)企業負責人及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對于職業衛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這只是政府主管部門強派的一項任務,大家更多是以“應付政府要求”的心態和目的來接受培訓,并不理解企業為何要重視職業病防控,如何進行職業病防控。
(2)企業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對參加政府組織的專項培訓積極性不高。絕大多數學員認為,脫產參加政府組織的職業衛生培訓不僅不能直接創造價值,反而會影響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因而,尤其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出現了很多“替學、替考”的現象。
(3)培訓內容大多數為通用性知識,未結合地方企業所對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提煉,有針對性開展;課件質量不高,授課過程照本宣科。培訓內容和要求缺乏標準,培訓效果往往受授課人員專業素質的影響,參差不齊。
(4)授課形式單一,絕大多數都是以線下集中學習為主,往往學員完成報名、學習、考試、取證需要往復跑好幾趟,不僅增加了學員的時間成本,同時也給組織者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
一是用人單位對職業病認知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職業病的認知都存在缺陷,有些企業不了解生產經營過程中到底有哪些職業危害因素,應該如何防控;有些企業認為職業衛生管控投入對于企業經營效益促進不大,能少投就少投,能不投就不投;有些企業認為員工對職業病的認知不多,且職業病發病也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所以先顧著眼前的利益,后面的事情以后再說;有些企業認為如果過多強調職業病,會嚇著勞動者,可能會出現招工難的問題[2]。
二是企業職工個人防護意識淡薄。部分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員工,即便了解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但由于培訓不到位、怕麻煩或僥幸心理等因素,不按照要求規范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有的員工甚至會拆除防護設施,以犧牲個人健康來換取工作效率。
三是職業衛生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受客觀因素影響,職業衛生監管職能在國家衛健委和應急管理部之間多次轉換,一方面使得很多管理機制出現斷點,沒得到很好的延續;另一方面,從事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的人員也多次變化崗位,工作的連續性和專業性沒得到深入的拓展。
盡管《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 年)》中都提出了開展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要求,但對培訓的內容,以及采用何種教學形式等方面并無明確要求。鑒于各地區產業的差異性,所對應的職業危害因素也不同,因此,在課程設計上應統籌兼顧、細分行業,針對不同行業細化對應課程大綱。
例如,在給從事汽車修理的人員制定職業衛生培訓課程大綱時,除法律法規解讀的知識內容外,應結合汽修行業涉及的電焊煙塵、紫外線輻射、苯及其化合物、噪聲、粉塵等職業危害因素,將其對應的職業病危害、PPE 使用、作業現場管理、衛生防控臺賬管理等內容細化到培訓大綱中。
為幫助企業弄清“要干啥、為什么要這樣干、怎么干”的問題,在課程設計上,需要通過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專家、優秀企業共同組成工作組,來分別解決政策解讀、技術措施、實踐案例3 個要素。
政府主管部門主要負責法律法規、政策解讀類課程開發,幫助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以及勞動者厘清政策要求和職責邊界。行業專家講解不同產業所涉及的職業危害因素,后續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如何預防和控制等技術問題。優秀企業代表從責任體系落實、管理體系建設、職業病防控過程管理等角度,將典型做法,好的經驗分享給同行,幫助企業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對于企業負責人及職業健康管理人員的培訓,一定要通過考試測評來促進學習效果。考試范圍方面:國家法規政策中所要求的紅線、底線類內容,應作為必考知識點;行業專家所提供的技術措施等知識點,也應充分融合進考試題庫中;在合格線設置上,將“60 分萬歲”提高到“80 分合格”,督促學員必須認真學。“以考促學”的落實,能夠讓學員回到企業后進一步提升認知,提高踐行能力。
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化平臺可實現注冊報名、在線繳費、在線學習、在線練習、錯題分析、在線考試、學員檔案、證書申領、發票服務等環節全過程一站式服務管理功能。參訓學員可不受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組織方在確保課程質量的前提下,可減少人工投入和溝通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后臺數據監管,公開透明。最終實現學員滿意、企業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
一是兼顧安全性、先進性和可靠性。在保障數據安全、流程可靠的前提下,采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采用高效可行的數據采集方式并建立數據質量保障機制,為信息系統的良好運轉提供穩定的數據支撐。
二是確保開放性和可擴展性。應用系統的體系架構設計、服務器、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等軟硬件的選型,減輕系統維護負擔、增強系統的擴展能力。
三是統一數據規范。系統建成后,需要梳理出一整套數據字典并統一數據規范以及接口,方便與其他第三方系統的對接。
平臺開發內容以客戶操作便利、頁面簡潔明了為出發點,由11 個功能模塊組成。
4.3.1 系統功能設計
(1)搜索。通過二維碼或微信端搜索、點擊。
(2)注冊登錄。通過填寫身份證或者手機號信息進行注冊驗證。
(3)開班報名。根據不同的課程類別,可以顯示對應的開班信息,進行報名。
(4)線上繳費。個人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支付課程費用。
(5)在線學習。完成線上繳費后,學員可觀看學習購買的課程視頻。完成學習后,可以對每一章的課程進行評價。
(6)題庫練習。根據所學課程,隨機抽取試題,進行題庫練習,強化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查看錯題解析、全部解析、重新做題。
(7)在線考試。課程學完后,進入“在線考試”環節,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考試。考試過程中,彈出身份驗證的提示,便于實名制監督驗證。完成考試后提交試卷,自動出分、查看解析。
(8)成績查詢。考試通過后,進入服務界面,查看我的成績、學時記錄。
(9)獲取證書。該模塊功能可以獲取“我的證書”,查看證書列表。
(10)發票服務。完成線上繳費后,進入服務界面,填寫開票信息,申請發票服務。
(11)聯系我們。可通過該模塊咨詢培訓相關問題。
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化平臺的操作方法見圖1。
圖1 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化平臺小程序的操作方法
4.3.2 平臺監督管理
在設計平臺功能時,充分考慮了如何監管代學、代考、掛課的防作弊行為。在學習過程中,設置包括彈出身份驗證的提示、禁止快進、禁止同一賬戶同時多端訪問課程等代學、掛課作弊行為。同時,在考試過程中,設置人臉抓拍功能、彈出身份驗證的提示、禁止考試過程關閉或者退出頁面,嚴防代考作弊行為。
4.3.3 平臺檔案管理
實現“一人一檔”功能。培訓檔案包括學員基本信息、培訓信息、學習記錄、證書編號等信息,便于查詢,易于長期保存,減少人工投入,降低組織方成本[3]。
4.3.4 平臺數據對接
職業衛生平臺與政府相關部門信息平臺進行數據對接,促進信息交流和應用,為政府提供信息數據支撐及管理功能。
“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完成后,一經上線推廣,便取得良好的應用,通過該平臺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和取證的人員,達到了9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培訓效果得到一致肯定,從多維度驗證了這一思路的可行性和正確性。
1)“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應用是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升級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是線上培訓教育工作的又一個良好實踐,同時更是“一次不用跑”辦事服務的典型案例。
2)“職業衛生管理信息平臺”經過1 年多的運行周期,不斷積累與改進系統功能,達到本系統最初的設計目的,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效,可在全國職業衛生管理取證工作中推廣試用。
3)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新模式快速傳播職業健康管理的先進知識、優良做法,并得到各相關主體的共同認可,必將有效促進職業健康工作在我國的整體快速發展,同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