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利
(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街道海慧寺社區衛生服務站 北京市 100075)
“我有高血壓”“我血糖高”絕對是目前中老年群體,乃至于一些青年群體日常聊天的高頻話題。從該現象也不難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正逐漸成為困擾我國大部分成年人群的慢性病,乃至于部分患患者因為血壓居高不下而產生恐慌心理,這對于健康狀況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今天我們就來普及一下幾個你不知道的細節。
雖然高血壓已躋身于我國慢性病患病人數前三的位置,但是就目前醫療水平所還不能達到根治,其致病原因也沒有完全清楚。目前所知高血壓和飲食習慣、熬夜等因素有關,另外有些患者由于本身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藥物,而所服用的某種藥物本身所含的成分誘發高血壓。所以說,想要規避高血壓的困擾,還是要科學的、有計劃去預防。
首先,聊一聊睡眠對高血壓的影響。睡眠絕對是高血壓的主要誘因之一,毋庸置疑,大多數人群也會通過控制睡眠時間來預防高血壓。但是,并不是睡得時間長,或者睡的早就可以預防的。一方面,睡眠時長并不是越久越好,反倒是每天睡的時間過長,還會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副作用;另一方面,早睡也不意味著一定好,身體各個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進行自我修復是有固定時間的,只需要避免晚睡其實就可以了,如果每天過早的上床準備睡覺,反而會引起失眠。
其次,再圍繞飲食習慣進行分析。飲食是民眾最關心、也最重視的領域。也正是由于廣大群眾對飲食的重視度,催生出了許多健康飲食宣傳,講的大多數內容也沒有錯,都是一些健康、能夠改善身體活力的。但是現在平臺上宣傳的飲食觀念都是一些針對多數人群的,而中老年群體本身身體各項機能都在下滑,如果沒有接受過科學化的營養學教育,還是會走入一些誤區的。具體來說,目前易患群體更愿意購買一些高蛋白的肉類,旨在為心血管系統提供優質的補給,但沒有考慮到消化和吸收的問題。而當其體內的消化系統無法將高蛋白肉類進行轉化和吸收,就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繼而影響到心血管系統的正常運轉。所以說,應當切實提高對飲食習慣的重視,不一定要使用高端的食材,但一定要符合自身身體的實際情況。
注重細節才能真正幫助你擺脫高血壓的困擾。作為一種慢性病,控制血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于患者,或者疑似患上高血壓的人而言,都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不管是飲食還是吃藥,都要先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才能保證血壓恢復到理想化。所以希望大家要知道,心理因素同樣也是高血壓的致病原因之一,學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想到高血壓就會焦慮,這樣才能保證對血壓的控制效果,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通過上文的分析,其實大家也能發現,對于高血壓而言,飲食和睡眠是兩個最根本的致病因素,所以把好這兩座“大關”,實際上就可以把血壓控制在一個健康的范圍。
睡眠方面,要注意質量,而不是時間,要保障睡下后都處于深度睡眠狀態,一直到睡醒之前都能夠保持住。并且要注意對午休時間的控制,最長不超過40 分鐘。而為了判別自己是否睡夠了,則要根據自己起床以后的表現進行判斷,如果頭腦昏沉,或者面部感覺有浮腫的現象,則要注意縮減睡覺時間;飲食上,則要綜合各類膳食纖維,遵循多元化的原則,將各類果蔬和魚蝦肉搭配起來,吃得合理。當然,改善飲食方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三個月才可以看到一點效果,不能說完全不吃某一類食物,或者全年每一天的飲食都要遵循少鹽少油的原則,還是可以進行適當放縱的,這樣也可以對調節情緒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學會對血壓進行分析,才是預防高血壓或者控制血壓的根本,而如果慣性地認為120/80 毫米汞柱就是最合理的,一旦高于該數值就是高血壓,而低于該數值便是低血壓,這種慣性思維對防治高血壓是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
我希望你們能夠注意的是,人體的血壓,在每天不同時間節點測量到的是不一樣的,而可參考往往是身體處在一個較為平靜狀態下測量得到的。另外一個角度,每個人的身高體重不同,血壓的標準值也會有所不同,120/80 毫米汞柱只是一個針對大多數群體的數值,對于體重較重的人群可能標準數值應當上浮+10 才是最標準的。
如何預防高血壓,首先要知道如何才能患上高血壓。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高血壓都不是一天能夠得上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細節的把控,從飲食、行為習慣,再到睡眠等方面,主動去學習,積極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