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籽雨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陜西 西安 710002)
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正在不斷提高。選擇去城市邊鄉村旅游的城市居民越來越多,只為感受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樸素的風土人情。城市居民往往會選擇去鄉村旅游度假,發展鄉村旅游要以此為基礎,建設更多更加豐富多彩的旅游形式,從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只有這樣,鄉村旅游業才能得到持續蓬勃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科技水平相較于農業水平較低,這就導致自然環境在農業發展的行列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發展科技,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擺脫傳統農業模式的束縛,創造新的農業發展模式,而這,就需要依賴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在鄉村旅游中完善農村基礎建設,加強農村貿易,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農業經濟中的作用,將鄉村旅游與農業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村民因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得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長,城鄉差距也在不斷減小。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業又使當地的其他經濟得到了發展,使地區的綜合經濟得到了發展。
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使得鄉村旅游業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缺少正確有效的引導,開發和旅游規劃的時候,目光短淺,方法缺少科學合理性,導致很多旅游項目盲目發展,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另外還有一些旅游項目重復出現,缺乏特色,沒有吸引力。資金、人力、物力和管理等因素時刻影響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加強重視,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動經濟的發展。
鄉村旅游實際上以服務為本,強調服務他人,時刻關注游客的體驗與感受,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時刻影響著游客的游玩體驗,因此要加強當地餐飲質量、住宿條件、醫療環境、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等,這樣才能推動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
鄉村旅游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足夠的人參與其中,然而鄉村旅游的專業人才缺稀,無法滿足行業需求,而且其中的人才也不是都能滿足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上的要求。如果進行鄉村旅游的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與技能,服務意識也不到位,這樣游客就無法擁有良好的游玩體驗與感受,鄉村旅游的長遠健康發展也因此受到了制約。
保護生態環境在發展鄉村旅游、振興農業經濟過程中尤為重要。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要注重環境的保護,對發展的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做到少污染、多科學的發展。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經濟得到循環發展,使鄉村旅游與保護環境攜手并進。對待生態環境、自然風光、風俗習慣等要堅持遵循尊重和保護的原則,規劃旅游線路時,采用少建設、多優化的原則,結合實際地理情況合理建設旅游設施,并且要注重與當地特色相融合,避免在開發過程中破壞農村的生態環境。要加強保護環境理念的宣傳,讓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對保護環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總而言之,環境保護是促進農村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利用當地特色的鄉土文化以及美麗的自然風光進行開發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主要方式。發展過程中,要保護當地鄉土文化,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同時也要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豐富鄉村旅游項目,達到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在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意識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是以當地鄉土文化和自然風光為基礎的,只有保護好自然環境,才會有充分的吸引力。因此保護自然環境相當重要,在這過程中,完善監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環境保護制度,落實到處。另外,農村自然風光往往都具有當地特色,在宣傳當地文化時,可以開展一些相關活動來讓當地居民進一步了解當地文化,同時也能加強傳承和保護意識。農村可以設立有關當地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的旅游產品,使鄉土文化更能深入人心。
鄉村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要以多種形式來為游客打造最真實的游玩環境。豐富鄉村旅游項目需要對旅游產品進行創新,注重產品內在,為游客展現濃厚的鄉村文化;對傳統文化加以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展現當地樸素的風土人情。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要充分利用農耕文化在鄉村旅游中的作用,了解游客的喜好,以此對旅游項目進行創新和拓展,從而吸引游客。可以讓游客動手做農家菜,親身感受傳統手藝所帶來的當地特色文化,還可以進行地域上的創新,根據南北方的地域差異,打造四季不同的風景、建筑、節日等等。堅持綠色發展對于鄉村發展來說最為重要,盡可能展現出鄉村綠色的生態環境,讓旅游者在鄉村中放松身心,體驗自然,感受鄉村文化的豐富內涵。
4.3.1 保證旅游開發的有序開展
堅持政府主導是優化升級鄉村旅游經濟產業時首要的事,同時也應考慮多種外界因素,來提升農民水平,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農民在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的道路上共同富裕。另外,要開發新型的旅游產品,選擇合適時機,利用第三方資金,發揮市場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進一步保護和發揚農村傳統文化。
4.3.2 提升農民在旅游開發中的參與度
本地農民積極參與,分享旅游經濟所帶來的利益,這樣才能推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同時,要注重農民的共同富裕,使農民投入進旅游產業中,成為參與者。
政府要打造與農民相關的鄉村品牌文化,通過增加農民收入來激勵農民留存創業或工作,打造充滿活力的農村特色產業。地方政府還應優化旅游業來提升農民的文化水平,讓農民改變對旅游事業的傳統看法,鼓勵農民積極投身旅游事業的發展,將傳統文化與旅游事業相融合,為傳統文化的發揚提供保障,讓旅游者有良好的體驗與感受。
大部分傳統模式下的鄉村旅游走馬觀花,模式單一, 當務之急是要豐富旅游模式,改變以往淺層的模式,加深游客對環境的感知力,使游客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旅游的特點,從而為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另外,在發展過程中,要重點專注旅游途中游客的需求,從小事做起,還原真實的農村生活,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加深游客對鄉村旅游的情感。打造特色的旅游線路,有效增加產業附加值。鄉村旅游需要與各個行業相合作,擴大運營體系,延長產業鏈。依靠鄉村旅游原生態、純綠色的特點大力宣傳營銷,利用鄉村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化鄉村居住行業等特色產業,為鄉村旅游的發展鋪平道路,加強鄉村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產業聯系,從而擴大鄉村旅游特色文化的優勢。
打造原生態、純綠色的品牌文化,從而增加產業收益。如把具有特色的鄉村民謠作賣點,宣傳其樸素生動旋律與歌詞,以此推動游客消費行為,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其次,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注重質量提高、價格保持的同時,要嚴格遵守市場準則,謹防惡意抬價的行為,為鄉村旅游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我國政府曾在報告中指出,要實現我國農村產業的融合發展,就要支持并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增加其就業機會。利用各地農村的特有優勢,充分發揮當地特色產業,推動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休閑娛樂的特色小鎮,加強旅游業與農業、醫療業、文化產業的聯系,重點發展當地生態產業,共同創建具有特色文化的農村鄉鎮線路,積極建設農村鄉鎮,保障鄉村旅游與其他行業的產業聯系,推動特色農產品流通,加強鄉村旅游的互聯網建設,增強與其他產業的合作,共同發展,依靠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連同發展,推動農村互聯網的發展。讓農民收獲產業融合發展的果實,增加居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
農業經濟的內容十分豐富,振興農業經濟需要長期廣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經濟技術被包含在內,休閑放松是鄉村旅游中的主要風格,在創新特色鄉村的道路上,要不斷探索,優化產業結構,為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鄉村旅游只有發展得科學、合理、健康,才能充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鄉村旅游與農業經濟的關系,延伸拓展鄉村旅游的產業鏈。鄉村旅游業要引導城鄉之間加強合作,在發展中堅持特色創新,充分利用旅游資源,減少環境破壞。同時要有度合理地開發農村自然資源,使農村經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