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弘文學校 尹增壽
新時代下,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已經納入了課程教學體系中,同時,科學作為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學科受到教師重視。通過小學科學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理性思維。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創新科學教學方法,利用新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新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全面增強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和科學實驗操作能力,強化教學的實際效果。
新形勢下,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水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明確科學教學內容,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內容等設置合理的教學方案,為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提供助力和支持。小學科學實驗內容,主要指的是在研究自然科學規律的前提下,開展一些相應的實驗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方法,以此來增強小學生的課堂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其次,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深入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將所要講解的科學知識整合在一起,利用現代化教學模式設計相應的教學課件,創新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工具。所以,小學科學課堂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較好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情境,有利于學生充分整合科學課程內容、資源和結構,實現預期的小學科學課堂自主探索教學目標。
目前,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科學實驗教學的高效性,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學生的科學實驗操作能力就很難獲得有效提高,這制約了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其中,一些小學科學教師僅僅關注科學理論知識的講授,對于一些需要實驗操作得出結論的問題,教師也只是采取傳統的說教教學模式,學生體會不到操作科學實驗的樂趣,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科學結論也不能深入理解,科學學習壓力較大。再者,教師僅僅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并沒有為學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機會,不利于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
如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做出充分的研究,這樣信息技術很難和具體的科學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一些學校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已經普及,雖然有些小學科學教師也意識到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并且也開展了具體的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但由于一些教師個人認知能力和水平的影響,很難靈活運用和操作信息技術,這樣也就降低了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再者,教師也沒有利用現代化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難獲得有效培養。
近年來,教育朝信息化方向發展,教學中融入了豐富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同時國家也鼓勵將新技術應用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所以,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現代化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探索能力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信息技術和小學科學教學課程的相互融合,能夠實現小學科學實驗課堂的重構,學生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查找與應用,最終獲得對科學知識的全面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科學學習能力。同時,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對于一些難度較大或者危險系數較高的科學實驗,學生可以不用“以身犯險”,教師可以直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科學實驗內容,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科學實驗視頻,也可以總結出一些重要的科學結論。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一邊觀看科學實驗視頻,一邊思考科學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融入信息技術教學,可以使學生學習科學實驗知識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可操作性更強,從而有利于為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增強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新教育背景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新教育理念創設良好的科學課堂自主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學習能力,助力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培養。比如:在進行科學實驗教育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與探索,以此助力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在學習小學科學“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操作一些科學實驗,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通過觀察實驗理解這部分內容的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上下載一些圖片,如被河流沖刷過的土地、一些山前沖積扇、沖積平原的圖片,讓學生細致地觀察,更好地理解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此外,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學生需要自主準備實驗器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一些實驗器材模擬土地和河流,或者建立簡易的沙盤,給學生分派具體的操作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來理解河流對土地產生的作用,全方面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科學實驗內容,助力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用語言來表達相關的科學內容和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以及課堂自主合作探索活動。比如:在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親自體驗實驗操作,這樣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相應的科學內容,這對學生的科學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需要創新教學形式,可以采取自主學習教學法,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比如:在教學一些科學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一些預習課本的時間,并且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鍛煉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再者,在開展一些實驗操作活動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在實驗中遇到的一些情況,并且對特有的科學現象進行細致、有重點的觀察記錄,以幫助學生鍛煉自主思考能力,強化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同時,學生在課下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自主進行知識擴展,查找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和學習,這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科學學習視野,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助力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新教育背景下,通過一些新式教學方式的融入,可以極大地拓展小學科學教學的范圍,為一些不可操作的科學實驗提供模擬的可能性,同時,也為一些科學理論知識的講解提供方便和助力。比如:在教學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合作教學模式,也就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此外,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模擬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對科學實驗進行不斷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科學實驗的理解不再僅僅局限在科學儀器的操作層面,學習的重點轉變為實驗的模擬過程及其結果。同時,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教學的整合為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索意識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有一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并且有些知識是用語言表達不清楚的,這受制于客觀條件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科學教師和學生主觀意識的制約,學生無法分辨錯誤,也很難正確地理解科學知識。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相應的問題,能夠為學生充分顯示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強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既需要保留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一些積極因素,同時還要融入一些新式的科學教學模式,實現科學教學的創新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科學實驗教育和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此同時,小學生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培養科學實驗操作能力,強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以此來全方面增強自身的科學學習水平,提高科學學習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