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辛安初級中學 莊鴻禧
對中學生而言,物理是一門很有難度的學科。雖然這一時期的物理知識所涉及的大都是尋常可見的現象和事物,可是他們仍然覺得物理晦澀難懂,對物理本能的有一種害怕、想逃避的心理。而初中物理是整個中學物理學習的基礎,初中時期的學習情況必定與學生以后更深入地學習物理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確保學生能夠理解物理知識所包含的邏輯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趣味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而言,教師要發散思維,認真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精彩別致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向學生講述有趣的故事、播放生動的動畫、展示直觀的圖片等方式導入課堂教學。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持續的學習熱情,從而學好物理。
例如:在講授“導體和絕緣體”這一知識點時,我先給學生講了陜西師范大學的一位劉教授曾經在課堂上做過的一個有趣的實驗,并借助多媒體同步展示了實驗現場錄像:教授站在一次性塑料拖鞋上,手上拿著帶絕緣柄的圓形銅拍,把銅拍和一塊放在木桌上的毛皮相互摩擦,然后立即用銅拍拍一下自己胸部,反復幾次后,他的花白頭發根根豎起。學生聽完我的講述,滿臉的疑問與不可思議的表情,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摩擦起電”,并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劉教授為什么要站在塑料拖鞋上?為什么要用帶絕緣柄的銅拍?把與毛皮摩擦后的銅拍拍一下胸部,反復幾次后,為什么頭發就產生電了?一堂課下來,我發現單純地講授“導體和絕緣體”概念對學生來說枯燥乏味,可是如果用奇異的物理現象導入課堂,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拉近學生與物理的“心理距離”,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或者發現一些規律。
教師在滲透趣味教育的物理課堂中,要以學生的心理為主導,以提高物理學習樂趣和學習效率為目的,啟發引導學生在有意義的猜想、質疑、討論交流中,自主探索、發現事物現象變化因果關系,主動深刻地理解和建構正確科學的物理概念。趣味教學表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全部體驗中,教師在物理課堂中,通過情境化、體驗化、實踐化的教學設計,精確、精準地激發學生探究意愿和認知沖突。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可以自主調整到最佳學習心理狀態,享受最大的物理知識學習情趣。
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受到啟迪,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一句話講人笑,一句話講人跳。”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語言表達、專業知識等能力更是學生產生崇拜心理的基礎,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影響尤其明顯。教師的教學語言風趣幽默、講解知識生動活潑就很容易贏得學生的好感,并使其保持比較長久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較為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習得知識。比如:我曾經觀摩過“光的折射”一課,這位物理教師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在這堂課上,這位物理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看到的水里的魚其實是虛像,是光從水中斜射進空氣中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而產生的,這條“魚”(虛像)比實際的魚的位置要淺,將這條“魚”形象地稱為“假魚”(甲魚),同學們聽到后哈哈大笑,后來的考試證明,對于這一知識點,學生掌握得很牢固。需要注意的是,物理作為一門理科課程是非常嚴謹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邏輯性,切不可自說自話。同時,教學語言的幽默必須建立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決不能脫離課本。
對學生而言,實驗是直觀、形象、有趣、生動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實驗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在具體教學中,我經常借助各種有趣的實驗進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物理學習中,并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例如:在講授“圓周運動、向心力”這一知識點時,我把一個裝有乒乓球的水果罐頭瓶倒扣在講臺上,要求學生用手拿起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東西遮擋,連同瓶內的乒乓球一起運到教室后面。聽到我的話,學生興趣頗高,紛紛上臺嘗試,可是卻屢屢以失敗告終,后來我提示學生可以用手握住瓶子先在桌面上轉圈。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瓶子內的乒乓球順著瓶子內壁旋轉,就可以把瓶子和乒乓球拿起來,再運到教室后面了。在我的提示下,學生再次踴躍嘗試,并且成功完成任務。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對“向心力”這一知識點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再比如:給學生講授“大氣壓強”這一節時,我向學生演示了水杯倒置而水不流出的實驗。我先準備了一個完好無損的玻璃杯,把玻璃杯灌滿水,水稍稍溢出,再把提前準備好的一個硬紙板一點點覆蓋玻璃杯口,然后把玻璃杯迅速倒過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把杯子倒過來的時候,要一手摁住硬紙板,一手托住杯子底部,快速將杯子倒過來。玻璃杯倒過來以后,我們會發現,松開按壓硬紙板的手以后,硬紙板并沒有掉下來,水也沒有流出來。接著我向學生講解原因,之所以出現水杯倒置而水不流出的現象,是因為水的表面張力彌補了瓶口處的縫隙,致使空氣無法流通,形成了氣壓差,空氣中的大氣壓從而能夠將硬紙板托住。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實驗,物理教學變得生動而吸引人,學生也因實驗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在物理課堂中,要突出教學的趣味性、實用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思維特性。并能基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對物理知識展開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在趣味與挑戰并存的學習體驗中,更全面地思考問題、理解問題,更嚴謹地推理判斷分析。促使學生在增強物理學習興趣的同時,逐漸增強自身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愈發廣泛,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在具體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把課堂上不能或者不便演示的實驗現象、實驗過程等,通過逼真的動畫、直觀的圖片等方式展現給學生,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不再有“物理晦澀難懂”“新知識難以接受”的感覺。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逐漸接受物理,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所謂“久久為功”,長此以往,學生必定會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物理學習效果。
例如:在“并聯電路的應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采用了拍攝生活錄像的方法展開教學。在本節課之前,我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拍攝周圍和生活有關的并聯電路的錄像,以此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求索知識,幫助學生深化對并聯電路知識的理解。再比如:給學生講授“浮力”這一節知識點時,我借助多媒體播放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輪船在大海里航行、鴨子在河里嬉戲游泳、潛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潛、熱氣球載著重物飛上天空等。然后啟發學生,將學生引入新課“浮力”的學習中。借助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自發地投入物理學習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更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物理知識。
總之,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體驗和主體地位,把學習的時間和權利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趣味性的思考探究中,深刻感知物理知識的價值和作用。教師應始終以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強調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讓學生可以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獨立自主地從物質運動形式的觀察、歸納、類比、探究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的基本規律。進而讓學生在科學與趣味相融合的猜想與假設中,主動深刻建構物理概念,有效實現科學精神、科學思維與物理觀念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