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太湖路幼兒園 李若男
幼兒的語言認知能力還處于稚嫩的發(fā)展階段。教師要在輕松愉快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下促進幼兒語言認知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正確認識語言教學活動與游戲化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教學意義,并且抓住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教育問題,貫徹落實針對性的教學措施,讓游戲化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煥發(fā)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由于幼兒的智力處在比較稚嫩的發(fā)展階段,其在語言認知、語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弱。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是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新發(fā)展趨勢,教師應細心觀察其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認清其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輔助性質(zhì)比較明顯,教師沒能讓游戲化理念真正為語言教學活動服務,使教學過程存在“走形式”的問題,導致游戲化理念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滲透力度不足,影響了它的教育實效。
其次,有些教師在開展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時,為了維護課堂教學秩序,還是沿用固態(tài)的程式化教學方法,導致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缺乏靈活性。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會影響幼兒靈活反應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這會限制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的教育效果,很難讓幼兒在語言游戲活動中輕松地獲取自我的進步。
最后,幼兒教師缺乏豐富的游戲化教育手段來支撐語言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教育效果,降低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理應在幼兒的養(yǎng)成教育時期,采取有效對策,全面落實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游戲化。
促進幼兒智力發(fā)育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語言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幼兒智力的提升,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認知能力、理解與領悟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則可將智力游戲貫穿在整個語言教學活動之中,讓幼兒能夠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智力游戲,促進智力的開發(fā)、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
教師可將“以字連詞”的智力游戲引入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根據(jù)第一個被提出來的字,想象出與之有關聯(lián)的詞語,然后與小伙伴比一比誰說的詞語更多,勝出的孩子可以要求失敗的小伙伴用任意一個詞語,流利地表達一段話。例如:幼兒教師給出了“花”這個字,于是孩子們紛紛展開聯(lián)想,說出了一連串有“花”這個字的詞語,如“花朵”“花籃”“雪花”等。教師若要增強幼兒在這一游戲中的參與積極性,則可鼓勵幼兒自己設計一個字,與小伙伴進行“以字連詞”的智力游戲。這樣的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可有效活躍孩子的思維,還可使其感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讓孩子愿意自主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既提高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切實提高了孩子對詞語的運用能力,奠定了他們的語言學習與語言運用的基礎。
幼兒的年齡雖然還小,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教師若是基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并展開相應的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則可有效促進幼兒語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可根據(jù)語言教學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在貼近生活的原則上,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生活化語言情境,并引導幼兒在教學情境的體驗之下,參與到相應的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之中。
例如:教師在開展“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的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時,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境:“路邊有標志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當我們剛吃完了水果,手上的水果皮應該丟進哪個垃圾桶?如果我們喝的是一瓶礦泉水,那么剩下來的瓶子又該丟進哪個垃圾桶呢?”孩子們都會有丟垃圾的生活經(jīng)歷,教師創(chuàng)設的這一生活情境,可激活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也可使其產(chǎn)生對環(huán)境保護知識的學習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可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們扮演環(huán)境小衛(wèi)士,學會組織語言來表達如何識別垃圾桶、正確丟垃圾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
幼兒繪本是一種符合幼兒學習特點和個性愛好的、圖文并茂的文本,幼兒教師可將幼兒繪本引進游戲化語言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在閱讀繪本的基礎上,參與到與繪本內(nèi)容相關的語言游戲之中。例如:教師可引入《逃家小兔》這一繪本,讓幼兒參與到對話式的語言游戲之中。在幼兒閱讀繪本之后,教師可讓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的孩子說:“媽媽,我要跑走啦!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變成……”另一組的孩子說:“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省略的內(nèi)容可由孩子自由想象、自由發(fā)揮。通過這一以繪本為載體的對話式語言游戲,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可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幼兒階段的語言教學,要讓幼兒意識到詞語搭配的形式和重要性,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了解日常和幼兒交流中使用的詞語搭配方案。因為如果讓幼兒了解枯燥的語法和搭配知識,甚至讓幼兒死記硬背,既增加了幼兒的學習難度,幼兒也很容易在后續(xù)學習中遺忘,同時幼兒對語言的學習熱情很可能會下降,這顯然與教育方案的調(diào)整不匹配。教師在日常教育中,要適當提及規(guī)范的搭配方法,但是無須讓幼兒進行深入的學習。
教師在和幼兒的交流中,無論是提問過程還是各類信息的傳達過程,都要在遣詞造句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同時也可以對一些常見詞語或者成語,通過填詞法讓幼兒具有更多了解,甚至可以建立以詞語為基礎的語句構造習題。例如:教師給出的習題是“____繚亂”填空,之后讓幼兒利用“眼花繚亂”詞語造句。不過教師必須要觀察幼兒是否出現(xiàn)了該詞語的搭配不當,尤其是對于評價的事物處理不當,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該問題時,教師要將該詞語使用中的一些關鍵點、側重點和常見的錯誤點直接向幼兒說明。
對于漢語來說,無論是語法使用還是詞語搭配,表面上都較為自由,在日常的交流中也無須過分關注,但是如果對所有的詞語都進行合理選用,那么個人的邏輯性、交流的合理性都會得到提升。所以,幼兒園的語言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正確使用詞匯的直覺。
直覺的培養(yǎng)階段,要讓幼兒了解到,如果認為某個詞匯的搭配具有一定的使用頻率時,那么這類搭配就是正確的,但是也需要注重一些特殊性的詞匯。例如:此時教師給出的一個詞語是“首當其沖”,很多幼兒會認為,如果個人或者自然環(huán)境中的某些設施受到了沖擊,就可以使用這一詞匯,那么此時教師要向幼兒介紹該詞語使用過程中的常見錯誤點,以及詞語所描繪的內(nèi)容。經(jīng)過教師的講解之后,幼兒既可以增進對該詞匯的了解,也可以對相關詞語的學習過程和了解過程投入更多興趣。而幼兒群體之間,也可以通過內(nèi)部的交流,讓幼兒彼此之間發(fā)掘?qū)Ψ秸Z言中所存在的一些詞匯搭配問題或者詞匯選用問題,并直接幫助幼兒構造出舒適的學習氛圍。
反饋化體系的構造過程中,要根據(jù)詞匯教育階段中幼兒所掌握的詞匯內(nèi)容和詞匯的具體學習成果,對各類信息做出合理與充分的發(fā)掘。而在發(fā)掘出信息內(nèi)容之后,要對幼兒掌握的一些錯誤解決思維和方法,直接做出調(diào)整。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以及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掘一些新的詞匯,并且在班級內(nèi)直接展現(xiàn);也可以鼓勵幼兒在日常的交流中,直接把這類詞匯直接展示,讓教師或者其他幼兒分析詞語的使用是否存在錯誤。例如:上文提及的“首當其沖”,在幼兒的日常交流中,很可能產(chǎn)生一種展現(xiàn)性的詞語使用形式,但是要分析使用對象和使用的場景。
總之,幼兒園教師要提高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認清其中存在的阻礙性問題,并基于此探索有效的對策,對語言教學活動的游戲化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與合理的安排,讓游戲化的語言教學活動真正發(fā)揮作用,促進幼兒語言認知能力、語言理解與領悟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