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樹市教師進修學校 楊天宇
信息素養的發展能夠讓高中生綜合素質更快發展,信息教師應對學生信息核心素養培養有足夠的重視。本文從六個方面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展開討論。
“信息意識”是指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這是學生在信息知識學習過程中首先要養成的重要能力。教師對于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即引導學生在活動里主動內化知識的過程中,深切體驗到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豐富課堂教學資料,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是教師助力學生素養發展的開始。
例如:教師在教授“常見文本類型”一課時,就結合了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將本課知識與現實生活產生了聯系。教師為學生展示了數個文本信息類型的傳單資料,提問:“我們在假期中做社區服務期間,有沒有為社區人員發放過傳單?”學生給出肯定的回答。另外,教師還向學生提問:“大家有沒有利用記事本或者word軟件來記錄自己筆記的經歷?”學生也給了肯定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展開了“在word中對文字進行編排”的知識教學,學生也懷著可以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思想進行了學習,實現了信息意識的有效發展。
知識的學習在于實際運用,信息技術實操能力作為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學習信息知識的過程中必須要養成的實際素養。信息操作能力的養成不僅是學生對于信息理論知識理解的表現,更是學生提升自身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認知、拓展自己學習范圍的基礎,對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水平有實際的促進意義。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引導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達”一課時,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運用了任務驅動和競賽創作的方法,鼓勵學生以實踐模式對本課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在為學生簡單展示對版式、格式、行號、字號、字體、圖文混排、頁面信息等多項文本信息的處理方式后,以“標語”“廣告”“通知”“信函”“詩文”等多個主題作為學生的課堂實踐任務。學生每次實踐的目的不同,所操作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所以學生能夠實現持續的有效學習。在學生完成前兩個任務后,教師鼓勵學生按照技術應用程度和所用時間,對剩下的任務進行競賽實踐,學生的信息實操能力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計算思維不僅僅屬于科研人員,更是每一個現代人的最基本技能。計算思維可以應用于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因為計算思維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來解決問題,設計系統的問題。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被提上日程。因而,教師需要結合任務,引導學生的計算思維發展,促進學生信息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一課時,就以“幫助體育教師分析數據”為主題,對多個班級同學的“運動項目愛好人數”“體育項目測試成績”等數據進行了“求和”“求比率”“求平均數”“求總數”等多種計算為主的任務實踐。教師鼓勵學生首先分析問題,然后結合數據的實況,將問題分解為多個重復的操作步驟,對要用到的知識點進行連線。以期學生能夠對任務的處理有清晰的思路,實踐過程有正確的順序,并能夠實現每個步驟中小問題的實際解決。學生按照教師建議的思路,根據任務進行問題分析,劃分解決步驟,最后實踐。實現了計算思維的實際應用,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思維應用能力。
信息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知識的應用創新方面,教材中有些地方借用了繪畫中的留白方式,沒有標準答案,留給學生更多思考機會和空間,更多地考慮發展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深挖教材,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實踐操作練習外,還將所學新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相聯系,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應用于興趣的發展,允許學生自主實踐甚至創新主題,以達到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章節內容后期,就鼓勵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自選自擬主題,為其自身在課堂上創新實踐創設感興趣的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設定了“雪”“動物世界”“動畫樂園”“熊出沒”“花的世界”等多個方向的創新任務主題。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用網絡資源對制作成品所需要的“介紹文本”“圖片資料”“聲音素材”“視頻片段”進行搜集。因為學生能夠在興趣的推動下實現Power Point文件的制作,對主題的呈現十分突出,對創意的表達也具有創新意味,對軟件中的多種信息展示方式進行了利用,有效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
在新時代,文盲不再是缺少知識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索取知識的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等素養逐漸在信息綜合素養中占據了一席之位。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學習能力強,對于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強,這對學生的高效學習的實現極為有利。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此種現狀,拓展教學途徑,幫助學生發現其高效學習的途徑,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整個章節知識期間,結合學生生活各方面充滿信息工具的現狀,對信息工具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師從學生的預習方面入手,將本課知識制作為簡短有趣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周末在家中觀看,提前對新課知識進行大概了解。其次,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互聯網的多媒體尋找適當的網絡資源。一方面,為活用信息知識,拓展學生對學習方法的認知;另一方面,還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搜索思路。最后,教師還將教學過程錄制成為視頻,并按照知識點的講解與學生討論的內容,剪輯成多個短視頻,分享到慕課等網絡平臺以及校園學習網,同時在班級微信交流群中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途徑的拓展和學習方式的展示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意識,助力學生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行為是影響學生學習狀態、學習成果以及素養發展方向的重要根本。高中學生由于對信息技術有輕視的心理,容易在教學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這會影響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整體的良好發展。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讓學生在后臺程序中打開過程性評價量規表格,增進對“情感態度”“合作交流”“技能應用”“實踐成果”“創新部分”等多項課堂學習表現行為進行量化評分的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及時發現其中沒有自己學習行為對應的選項,通過學生的互相監督和關注,鼓勵學生糾正自身錯誤的學習行為。教師對學生的良好表現給予必要的肯定,在課堂上實現了更輕松、更高效的教學,學生的良好習慣也逐漸養成。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需要結合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多種素質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的信息意識得到發展。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實踐學習,可使學生的信息實操能力得到發展。此外,教師還應結合任務鼓勵學生實踐,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素養。拓展教學途徑,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擁有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信心,助力學生信息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