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龍泉大屯小學 孫蕓蕓
在小學合理開展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其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快速提升,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對學生的學習意義重大,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均能得到有效提升。學好小學語文能夠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課堂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當下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不符合教學要求,無法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具體來說,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師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因此會導致和部分學生之間的溝通比較少,學生常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語文課堂上,部分語文教師只是單純地將語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和學生進行溝通的重要意義,因此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現如今,信息技術發達,多媒體技術也廣泛應用于對學生的課堂教學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年紀比較大的小學語文教師并不重視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語文教學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無法高效吸收語文知識,導致學生語文表達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質量不符合教學要求。
當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依舊將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均衡發展。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實踐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都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能力高低的標準,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不被教師欣賞。長此以往,學生將對語文失去學習興趣,不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也達不到預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設置討論話題,并鼓勵學生參與話題的談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設置討論話題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舉措,通過語文討論話題的設置,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語言邏輯,最終有效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設置語文討論話題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話題的趣味性和合理性,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提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語文討論話題,讓學生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
例如:在《長城》這一課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話題“談談你們對長城的認識”,并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話題設置后,學生均有了學習興趣,與同學展開激烈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對長城的看法。討論結束后,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臺對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多個學生在臺上的講述,臺下的學生能夠了解到長城的另一些知識,豐富了自己的見識。在這個過程中,上臺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將在一天天的鍛煉中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臺下的學生會在教師鼓勵下,產生嘗試的欲望,最后會鼓起勇氣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一般都比較活潑,說話直白,有話就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或者自身的原因性格會比較靦腆,不喜歡受到其他人的關注。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為出發點,采取具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表達,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表達中提升自我。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說話欲望進行保護,通過鼓勵、表揚等方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學生永遠屬于教育的主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主動進行自我表達,有效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對于性格靦腆的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將目的性體現出來,要保持放松的姿態,就當和學生進行普通的溝通。長期下來,學生將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會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學習興趣將得到有效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一天天的鍛煉中得到提升。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如成語接龍、你比我畫等,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溝通和合作,能夠有效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語言情境的創設對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創設語言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強化學生對情境的認知,科學創設特定的溝通環節,讓學生明白語言表達能力對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要在情境創設中實現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轉化,有效消除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陌生感和疏離感,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來源于生活,語文課本內容均為各個作家特定時期根據自身生活體驗、生活感受創作而來。因此,語文教師創設語言表達情境的時候,要充分重視學生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能夠在語言情境創設中獲得情感體驗和生活感知。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的閱讀。由于每一個學生對春天的感覺會有一定的區別,因此,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個和春天相關的短視頻,如春雨綿綿、春草悠悠、百花齊放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這些視頻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充分融入視頻,體驗春天的美好。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照《春》中對春天的描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將視頻中的春描寫出來。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對春的描寫分享給大家,讓學生學習彼此心里對春天的不同描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互動方式就是課堂提問。語文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設置課堂提問環節。有的學生沉默寡言,有的學生萬分活躍,有的學生躍躍欲試卻不敢回答問題,這些都是學生不同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語文教師要對這些情況進行觀察、分析,合理設置課堂提問,有效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并不斷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學生閱讀完整篇文章可以知道,烏鴉通過將小石子扔到盛了半瓶水的水瓶中,最終喝到了水。此時教師可以讓大家進行思考:在沒有石子的情況下,烏鴉還能以何種方式喝到水?問題提出后,學生之間就可根據教師的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學生再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不同性格、不同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提供同樣的表達機會,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表達技巧對語文表達意義重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將語文表達技巧普及,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社會對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越來越重視,為保證課堂教學效果,語文教師要重視對相關語文素材的收集,為語文教學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語文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量和語言能力水平,有效保障語文交流的可行性。另外,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有序觀察法、按序表達法以及邏輯思考法等,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技巧。
例如:小學課本中存在較多的插圖,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插圖進行觀察,將插圖包含的內容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通過不斷的語言表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必須具有的一項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采取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增加課堂提問環節、傳授表達方法以及創設表達情境等策略,并保證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