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澳前鎮龍山小學 周 欽
新穎的教學方式于新一輪課程改革逐漸涌現,為現代化小語文閱讀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完善,語文學科素養更為全面,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從學科素養角度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存在一定發展空間,需全面落實核心學科素養觀念,積極運用新穎教學方法實現閱讀教學創新,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結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來看,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為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集語文積累、知識學習、方法技巧、習慣認知為一體,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角度,進行文化品位提升與思維品質引導。結合小學教學結構來看,語文作為母語教學科目,其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結合試卷結構來看,閱讀在所有考查內容中占據較大比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切實落實學科素養。
基于學科素養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可表現在以下幾點:(1)小學是學生價值觀念、思想道德、興趣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閱讀作為學生認識社會、感受社會的重要方式,能夠對學生價值觀念與行為認知產生一定引導作用,閱讀故事主人翁的行為與思想可直接影響學生言行舉止;(2)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對于新鮮事物保留著強烈的好奇心,閱讀世界作為學生展開思維想象的空間,閱讀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學習興趣,并在長期閱讀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學科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教學創新,偏向于構建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在此基礎上,學生以閱讀為契機提高自身語文水平,以此逐漸提升學生學習自信。
結合現階段學科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與新課改的深化,閱讀教學的不足之處逐漸顯露。第一,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新閱讀文章的課前導入呈現出生硬且枯燥的特點,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所閱讀的文章類型廣泛,教師并未結合不同閱讀背景展開情景梳理,導致學生對于課文閱讀內容理解層次較淺,無法彰顯小學語文學科素養。第二,學科素養視角下的小學閱讀教學更加偏向于全面素質培養,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到傳統講授式課堂以及教學目標的限制,閱讀教學重點偏向于文章重點知識,對于整體結構的授課效果較差,在長期教學中,不利于學生掌握閱讀結構與技巧,繼而阻礙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第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情感,尤其是小學階段,教材文章更加注重學生心理引導。因此,在學科素養下,教師應積極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展開體驗式教學。但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以傳統講授式課堂為主,不利于形成以興趣為導向的閱讀教學。第四,小學階段需學習大量課文知識,不同單元、不同年級均存在一定的教學聯系,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并未展開系統化群文閱讀,對于教材課文內容并未進一步拓展延伸,不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學生不能構建自身閱讀體系,繼而導致閱讀教學質量下降。
為切實保障學科素養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切實發揮作用,緩解當下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可從閱讀背景前導、文章結構深化、情景對話朗讀、群文閱讀拓展四個方面展開閱讀教學。
根據圖式理論來看,知識信息在腦海中由相互聯系的知識單元按一定規律排列而成,不同信息中存在一定聯系,并按照某一主題形成知識思維圖式,以知識貯存的形式展開信息記憶。結合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學生于閱讀期間,所接觸的語義環境與詞匯表達均受到大腦單元化處理,并按知識聯系與層析進行排列。因此,融合圖式理論與學科素養,教師應于閱讀教學前,圍繞閱讀教學內容給予學生一定印象,以此便于學生按照閱讀印象對文章進行層次劃分,更易于學生理解閱讀知識。
結合閱讀教學結構來看,教師應在閱讀前導部分加強文章背景初步引導,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某種印象,繼而便于學生掌握閱讀內容主旨,增強閱讀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閱讀內容中特色詞語進行引導。例如: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圍繞“中華不振興!”“繞著走”“外國的租界”等時代特色詞匯語句進行統一化整理,給予學生國家危難的背景印象,在了解文章背景基礎上展開教學則會事半功倍,同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文章標題引導下,學生更易結合時代特色了解核心思想,體會周恩來總理的遠大抱負,以此更好地進行文章把握,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并在特定情境渲染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
文章結構的深化掌握更易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在新課改過程中,思維導圖成為現代化教育體系中行之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其結構性、整體性、便利性等特點在教育領域中可全面激發。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思維導圖的運用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及中心思想,在圖形、線條、色彩的綜合應用下,更加直觀地展開閱讀結構教學。與此同時,教師可適當增加部分思維導圖繪制課程,由學生按照文章結構與核心思想完成繪制,以此完成教育新時代的體驗式教學。
結合實際閱讀教學來看,教師可將思維導圖按照不同功能進行區分,如對比分析思維導圖、人物特點思維導圖等,繼而實現結構深化,全面落實學科素養。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白鵝》教學中,文章主要圍繞“白鵝”展開特點描述。在結構思維導圖繪制中,由“白鵝”作為核心元素進行分散,文章主要可分為白鵝的來歷、白鵝的高傲兩大部分。因此“白鵝”核心元素需借助線條向外延伸,將文章兩大部分作為思維導圖第二層次。結合文章內容來看,白鵝的高傲部分中,又可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角度進行學習,因此可將此三點作為思維導圖第三層次,以此完成《白鵝》結構思維導圖繪制。于閱讀教學中應用,更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在思維導圖應用下促進閱讀教學結構化、系統化發展。
在學科素養指導下,應注重閱讀情境中的課堂重構,主要借助文章朗讀與情景模擬的方式展開。有聲朗讀可借助聲音刺激實現右腦開發,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在有聲朗讀過程中,相較于平常而言,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在大腦高速運轉中實現閱讀文章的情感理解。結合實際教學來看,有聲朗讀是文章文字向情感認知的轉變,在朗讀過程中實現文章理解與思考。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中,作為《城南舊事》序言,文章語言文字多為活潑童趣,文中對話篇幅占比雖不多,但在“爸爸” “媽媽”和“我”的對話中,將童趣、童真全面展現。為切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情感,可隨機挑選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或采取師生對讀、男女分讀等形式進行課文朗讀,以此完成閱讀教學。
情景模擬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角色扮演進行閱讀教學。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教學中,教師可隨機挑選學生扮演狐貍、老虎、烏龜、松鼠等動物角色,根據課文內容演繹情景劇。學生在情景模擬中親身體驗學習“狐假虎威”,了解成語背后的故事,在情境閱讀教學中深化落實學科素養。
群文閱讀將相同主題的文章進行組合,以“群”的形式展開統一化教學,在對比分析、相同點類比形式下展開教學。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同類文章間的知識遷移,教師根據自身教學經驗進行群文組合,可選取課外拓展閱讀與課內整合閱讀的方式進行。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中,第四單元主要圍繞“動物朋友”展開課程學習,主要包括《白鵝》《母雞》《貓》等,教師可采取群文閱讀的形式進行對比學習,以此深入學習不同描寫方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科素養尤為重要,隨著教育事業的逐漸發展建設,部分小學語文閱讀問題逐漸凸顯。因此,在現代化閱讀教學中,可借助圖式理論加強閱讀前導,在思維導圖輔助下深化學生對于文章結構的理解,并采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優化朗讀形式,采取群文閱讀方法進行拓展延伸,以此補充學生閱讀面,在學科素養指導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