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幼兒園 陳 芳
在如今的幼兒教育中,應當將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作為一個關鍵課題,積極加強研究、探討與實踐。一方面,我們要客觀、深入認識到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幼兒教育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學的游戲化教學模式策略,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幼兒教育教學成效。
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對幼兒的啟蒙教育,并且流傳有“三歲定八十”的民俗說法?,F代教育研究也明確證實,一個人在幼兒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引導將對其一生的成長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幼兒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從實際的幼兒教育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幼兒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如果缺乏趣味的教育方法與教學手段就難以在他們身上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甚至可能導致他們對教學產生抵觸和厭學情緒,這為幼兒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而所謂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的設計、實施過程當中,以游戲作為基本的教學形式載體,將教育教學有機地融入游戲當中,讓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當中鍛煉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其原因是游戲能滿足孩子的天性和身心需求,他們不愿意參與沉悶的學習活動,但是卻愿意參與富有趣味的游戲活動,因此將教學融入游戲是獲得更好的教育成效的理想途徑。而且在我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都對幼兒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強調要通過課程游戲化豐富教學方式,促使幼兒自主參與,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主觀、深刻的學習體驗。為此,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要加強游戲化教學的探索。
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差,因此開展數學教學難免會給其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所以,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理念普遍主張“去數學化”。幼兒教育教學中去數學化的出發點是完全正確的,不過在實踐當中卻并不能完全忽視對幼兒數感的培養,因為這還關系到“幼小銜接”的問題。如果幼兒對數學沒有任何的概念認知,那么其進入小學之后,就會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那么,如何解決“去數學化”和“幼小銜接”之間的矛盾呢?最好的辦法便是將游戲化教學模式合理地應用于幼兒的數感培養中,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逐步增強幼兒的數學概念認知。
讓幼兒能夠感知到“數”的存在,并形成對“數”的基本概念認知,是幼兒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在游戲化教學模式下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開展“識數釣魚”的游戲。例如:采用現成的釣魚玩具,將0—9的數字分別清晰的寫在魚身上,然后讓幼兒“釣魚”。不過“釣魚”的時候有要求,即按照教師所說出的數字,釣上相對應的魚。這樣一來,幼兒并沒有被迫地去認數、記數,而是在游戲當中,主動記住并識別數字。為了讓幼兒真正明白數的概念,教師還可以設計“聽聲計數”的游戲,用各種發聲玩具作為教學材料,讓幼兒閉上雙眼,聽教師手中的玩具發出了幾次聲音,最后在說出答案的同時,數出相應數量的珠子,看誰能夠又快又準確地完成游戲。這樣便可以讓幼兒逐漸明白數的概念和含義,以及數與量之間的關系。
“音樂教育”與“美術教育”是幼兒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一方面是更加符合幼兒的學習認知規律,更容易被幼兒接受;另一方面是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素養,塑造幼兒健康的審美觀念,對幼兒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同樣,為了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與美術學習中來,從中獲得美育的熏陶,教師依然要嘗試以游戲化的方式開展教學。
例如:在《丟手絹》的兒歌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丟手絹的游戲作為活動的導入。首先將《丟手絹》這首歌作為活動的背景音樂,組織幼兒一同參與丟手絹游戲,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快樂氛圍中。在幾輪游戲過后,再點明活動的主題,幼兒在玩丟手絹游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學會唱《丟手絹》這首歌曲,直接建立起游戲和音樂活動之間的聯系,幼兒將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音樂上來,積極參與音樂的學習和審美。在美術繪畫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借助“你畫我猜”小游戲,讓幼兒兩兩一組,教師給出不同的命題,讓其中一位幼兒畫,另外一位幼兒猜畫的是什么,下一輪再相互調換位置,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一來,可以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認真仔細地去繪畫創作,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
幼兒戶外體育教學的開展,對于幼兒的身心發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人格品質。原因是在戶外體育教學中,幼兒不僅可以得到身體素質方面的鍛煉,使其身體變得更加的強壯、健康,增強其肢體行動的靈活性,并且幼兒的心理情緒也能夠在戶外體育活動當中得到有效的釋放,從而使其心理保持更加健康的水平。再者是在戶外體育教學中,幼兒需要與他人競爭合作,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合作能力、公平的競爭觀念等,進而使幼兒得到綜合、全面的提升與發展。不過,單純的戶外體育教學,同樣會讓幼兒感到枯燥和無聊,因此依然需要通過對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來吸引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戶外體育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教師可以將戶外體育教學活動設計為“闖關挑戰”的小游戲,對幼兒園操場進行全面的整理,移除阻擋物,消除各種危險因素。然后將提前準備好的玩具材料,如汽車輪胎、梯子、軟墊、呼啦圈等,搭建成一個充滿挑戰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場景,讓幼兒使用跑、跳、平衡走、匍匐前進等方式通過各種玩具構成的路障。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保護和引導,在使其正確理解游戲規則,安全通過各種障礙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人格品質方面的培養。如在平衡走通過梯子的時候,梯子容易搖晃,幼兒容易跌倒,為了克服這樣的難題,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合作幫助固定梯子,讓梯子上的幼兒能夠快速安全地通過,完成了路障穿越的幼兒,馬上回來幫助繼續固定梯子,由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另外,在活動中幼兒難免會出現相互之間的競爭,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公平競爭方面的引導,并且引導幼兒學會謙讓,不擁擠、推搡。
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將讓幼兒受益終生,幼兒應當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為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其要求教師要能夠科學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幼兒優選圖書,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和能力?!?—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同樣對幼兒的早期閱讀提出要求,其指出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并切實地開展好幼兒的早期閱讀教學,培養幼兒良好的早期閱讀能力,使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并養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讓幼兒通過閱讀獲得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的主體性素質能力發展。然而,對于活潑好動的幼兒來說,閱讀是“靜止”而“枯燥”的,教師同樣可以通過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來讓閱讀活動變得多樣、有趣。
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閱讀教學與戲劇結合起來,讓幼兒基于繪本故事,制作道具、編排戲劇。如《石頭湯》《小恩的秘密花園》《花婆婆》《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等繪本,都具有非常強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幼兒的讀物和“劇本”,讓幼兒在閱讀繪本后,再進行戲劇游戲表演。這樣就淡化了閱讀對幼兒帶來的束縛,使幼兒能夠更加樂于閱讀,并且為了戲劇游戲表演還會更仔細閱讀,由此逐漸養成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總而言之,游戲化教學對于幼兒而言是一種適宜且有效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主觀學習需求。因此,在如今的幼兒教育當中,教師應當加強對游戲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優勢發揮出來,從而提高幼兒教育教學的成效,促進幼兒實現更好的學習、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