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膠南第一高級中學 于明輝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核心素養包括三個方面: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在音樂核心素養教育導向下,為了更好地實現高中音樂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參與音樂學科學習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必備的思想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更需要積極主動地對其教學策略、方法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教學中突出學生參與音樂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與文化理解,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學生音樂藝術素質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提升學生音樂綜合學習實力。
首先,高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時,應當對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意識和創作思維的培養,讓學生了解一定的音樂創作知識和方法。通過對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可知,部分教師沒有對音樂創作教學給予一定的重視,導致學生缺乏音樂創作意識,給學生音樂學習造成了很大影響。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作內容存在很多不足,教師可對學生的創作進行針對性指導,保證學生音樂學習質量與效果,進而達到高中音樂教學的預期教學效果。
其次,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存在錯誤認識。在應試理論學習思想及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下,學生認為只對音樂知識與音樂作品進行學習了解即可,并不需要進行音樂創作思考,這樣的心理給學生音樂學習造成了一定影響。音樂創作時,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的已有知識來進行歌詞創作、音樂伴奏、作品改編、音響編創、音樂表演、舞蹈設計、音樂小品、音樂歌劇等,逐漸的啟蒙音樂創作意識,鍛煉創作思維,提高音樂課程綜合學習實力。
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我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后,發現部分學生缺乏音樂藝術表現素養。主要是由于學生音樂基礎薄弱,導致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受限。傳統音樂教學工作開展時,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社會各層面、學校以及學生本身未能充分重視音樂課程教學,使得音樂課程教學課時無法得到保證,給學生音樂學習造成直接影響。傳統音樂課程教學中,由于教師側重于音樂理論知識教學,導致學生缺乏音樂審美能力,無法從音樂學習中汲取更多的藝術力量充實藝術生活與精神生活。由于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所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遠遠不夠,無法保證學生音樂的創作與深度學習,不利于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
例如:在高中音樂創編時,學生找不到創作的突破口,給音樂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在對學生的音樂創編的作品進行分析得知,有一部分學生對高音概念、高音點、低音點存在知識結構模糊的問題,無法找到合適的音樂創作路徑,給學生的音樂學習造成很大困擾。由此可見,音樂基礎知識薄弱會對學生音樂學習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也會使學生的音樂藝術表現素養無法得到有序提升。這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導致高中音樂教學現狀與預期目標相悖,不利于我國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可持續開展。
在長期的高中音樂教學工作中,我發現部分學生不愿展示自己,這也使學生音樂表現素養的形成受到一定影響。在音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音樂藝術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應當對所教學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反復探究,剖析教學問題產生的誘發因素。通過綜合調查了解可知,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擔心自己的音樂表演會受到同學的嘲諷,學生自信心不足也給學生音樂學習造成了一定影響。
也有部分學生由于心理素質較弱,內心恐懼,在過度自我保護意識的影響下,學生不愿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個別學生進行音樂展示時,由于過度緊張,導致情緒失控,無法有效完成音樂作品,這也給學生的音樂學習造成了一定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客觀認識學生的音樂學習差異性,給予學生針對性學習指導,發掘學生的音樂學習優勢。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體現出音樂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實現高中音樂教學改革創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音樂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為進一步挖掘學生的音樂藝術表現力,突出音樂教育的表演性和實踐品格,提高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合理降低音樂教學難度,為學生創設藝術表現情境,有效激發學生藝術表現欲望,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的著名作品《海島冰輪初轉騰》進行鑒賞學習時,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可合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視頻片段、聽到唱腔、認識臉譜和戲服、了解舞臺美術、練習鑼鼓點、學點京劇的念白和走臺步、學唱一兩句京劇唱腔。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保證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為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教師可對音樂教學素材進行合理拓展,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拓展鑒賞《大唐貴妃》《梨花頌》《貴妃醉酒》等融合流行音樂元素的京劇音樂作品,從而使學生對理解、評價京劇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很顯然,這對提高學生鑒賞京劇藝術的能力也頗為有益。
在培養學生音樂表現素養時,教師應當輔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為學生的藝術表現創設條件。教師進行音樂作品教學引導時,應當對音樂基礎知識以及音樂鑒賞基本要素進行普及,使得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而后指導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表現和主動創作實踐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音樂教學過程和音樂表演活動當中。
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可以發現,不少的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充滿興趣,且學生的音樂創作熱情非常高漲。為此,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改革時,應當突出民族音樂教學創新改革,合理引進民族音樂,培養學生民族音樂文化自信,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在音樂教學創新過程中,為有效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音樂創造意識,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熱情。
例如:在《金蛇狂舞》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魚咬尾”與“換頭合尾”訓練,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并參與藝術表演實踐,從而使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入的學習理解。音樂的創作、表現和鑒賞都離不開人的實踐參與和體驗。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作和參與實踐活動,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對相關音樂表現技巧進行創作練習。為更好地激發學生音樂創作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恰當合理地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經典的音樂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創作積極性。在該教學階段,教師要求學生“現場創作”,即學習相關音樂表現技巧后,基于自我的理解進行音樂創作,幫助學生夯實鞏固音樂知識點,并對學生創作意識進行培養,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創作能力。
在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和培養音樂創作能力。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持,音樂教師可持續開展音樂教學改革創新,為學生構建新的音樂學習模式,更好地調動學生音樂學習主觀能動性,形成一種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精神力量,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綜合實力。
在當今的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音樂教學重要的教學目標。在加大新課程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大背景下,音樂藝術表現是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組成因子,為有效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教師應當合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采用更加恰當的方式方法對音樂教學進行優化與完善,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場景,從而不斷提高高中生音樂學習水平,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