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仔,黃秋燕
(1.廣西崇左市大新縣農業農村局碩龍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崇左 532300;2.廣西崇左市大新縣農業農村局五山鄉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崇左 532300)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加大了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力度,大新縣農業農村局利用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難題,為蔗農增產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了提高甘蔗的產量和質量,實現甘蔗種植的現代化,大新縣農業農村局對甘蔗機械化種植的現狀以及種植機的推廣類型進行研究,分析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甘蔗種植實際情況及農藝要求來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種植機,并加以大力推廣和應用。
我國對甘蔗機械化種植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時至今日,已研制出一大批適合國情和甘蔗種植農藝要求的機型,其中一部分機型已在推廣應用之中,不僅提高了甘蔗種植的作業效率,節省人力、成本和時間的同時還為甘蔗的機械化種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基于此,大新縣農業農村局針對國內推廣并投入使用的三種甘蔗種植機類型進行分析。
目前,國內推廣應用的整桿式甘蔗種植機代表機型主要為2CZY-2型,其工作原理是將甘蔗種裝入種植機自帶的蔗種箱內,蔗種箱前設置有喂入輥筒,可有序梳理整桿的甘蔗種并輸送至落種倉內,最后落入開挖好的種植溝內,能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喂種、擺種、覆土、鋪膜和填壓等多種工序,無需人工輔助即可完成自動化操作,具有喂種工作量少、作業深度可調、鋪膜效果好、機械化程度高等優點,工序連作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勞動強度低[2]。應用2CZY-2型種植機來種植甘蔗,甘蔗出芽率高、芽苗粗壯且密度適當均勻,無斷壟情況,還可降低種植成本。
目前,實時切種式甘蔗種植機國內推廣應用的代表機型主要為2CZX-2型,其工作原理是借助開溝器在機前破土開溝,隨后通過施肥裝置均勻地將肥料施放至溝內,再以淋水裝置對溝內適量淋水,由人工將整桿蔗種喂入種箱,通過輸送裝置將整桿蔗種輸送至切種器進行切段,每段保持相等的長度。切割后的蔗種經牽引機及種植機勻速播撒至開挖好的溝內,再行覆土、噴灑農藥、蓋膜、培土、最后填壓完成甘蔗的整個種植過程[3]。可一次性完成開溝、施肥、切段、播種、覆土、鋪膜、培土和鎮壓8道工序。具有作業深度可調、溝底施肥與蔗種間距合理以及有利于蔗苗生長等優點。但這種機型需要人工向蔗種箱內連續不斷地喂入蔗種,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對蔗種喂入的要求高,由于蔗種經刀切后會形成較高的傷芽率而影響甘蔗出芽率。因此,在喂種過程中如稍有停頓或間斷,就易發生漏播的情況。加之種植箱較小,種植過程中需要經常補種,影響工作效率[4]。
1.3.1 工作原理
預切種式甘蔗種植機的工作原理是先由人工或機器提前將蔗種砍成等長的蔗種,同時剔除帶病蟲害的蔗種,每個蔗種段需留一個蔗節,以便藥水消毒處理后再種植。經過消毒處理的蔗種具有較高的發芽率、存活率及分蘗率,且病蟲害少,糖分含量和甘蔗產量較高。
1.3.2 使用方法
采用預切種式甘蔗種植機來種植,通過開溝器破土開溝,再由施肥裝置將肥料均勻定量地施入開挖好的溝內,溝內適量淋水后,由排種箱將排好的蔗種按種植機行進速度播入溝內,覆土后蓋膜,完成甘蔗種植的整個過程[5]。預切種式甘蔗種植機需提前切種并一次性送入排種箱內,因而對操作者的勞動強度較低,連續完成開溝、施肥、落種和覆土等工序,蔗種的傷芽率相對較低,且工作效率高。
大新縣地處云貴高原南緣,縣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嶺間形成許多小盆地。大新縣地貌分別從西北和東北角向南伸展,北高、南略低,呈東西長、南北窄。甘蔗機械化種植需滿足連片種植、種植規模大等需求,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甘蔗種植機的作用。但是,大新縣受到地理環境因素的制約,目前一些地區的甘蔗種植存在分散種植的現象,如一些承包種植戶承包的土地不是同一塊地,而是由分散的近多塊土地面積相加而成,這樣單家獨戶種植,每戶的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均不一致,阻礙了甘蔗機械化種植的推行。加之地塊規劃整治工作未得到良好進展,整治地塊所需投入的資金緊張,也未根據甘蔗機械化作業的要求來進行配套規劃,以致地塊道路過窄,對機械化作業造成影響,存在對水利設備、農田破壞的可能[6]。
廣西是我國甘蔗糖的主要產地,而大新縣甘蔗種植的歷史悠久,也是甘蔗種植的大縣。大新縣農業農村局調查發現,大新縣的甘蔗種植機主要面向當地周邊農場、種植大戶推廣,隨著甘蔗種植規模的擴大以及甘蔗種植機推廣范圍的增大,后勤服務的壓力也隨之加大。一些種植區域距離較遠,一旦種植機出現故障,往往難以迅速趕到事發地進行故障處理,當天難以到達就只能延至第二天再去處理,而這期間甘蔗種植輔助工人的工作進度也因此受到影響。輔助工人均是雇傭關系,近年來的人工成本連年上漲,由于機器故障耽誤不僅影響機械化種植甘蔗的生產效率,還額外增加了人工成本,造成甘蔗種植大戶機械化生產的額外經濟損失[7]。
改革開放以后,大新縣受到打工潮的影響,一些年輕力壯的勞力紛紛外出打工或經商,對大新縣甘蔗種植的勞動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由于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勞動力,相對來說要比那些外出的勞動力要差一點,造成甘蔗種植機沒有專門的專業幫助機手控制行距,這些操作工文化程度偏低,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他們主要依賴機手的操作水平和責任心來控制行距的均勻性,如若機手技術不過硬或責任心不強,勢必造成蔗種播出后行距不均勻,對甘蔗的機械化作業和機械化收割造成影響。
針對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大新縣農業農村局提出了“甘蔗種植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在實際操作中采取農機+示范基地+企業的模式來進行推廣,以充分帶動大新縣蔗農及機械化種植甘蔗的積極性,發揮示范基地的引導作用。這就需要得到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及支持,給予資金上的扶持,對購買甘蔗種植機的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給予一定的作業津貼。對于重點推廣的種植機類型要列入購機補貼目錄的農機產品,加大推廣產品以早日列入農機購機補貼目錄中,通過購機補貼等系列優惠政策,激發種植戶購買甘蔗種植機的熱情,為大新縣甘蔗種植機械化的推廣與應用打下基礎[8]。
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是打破傳統甘蔗種植的創新之路,也是大新縣未來甘蔗發展的方向。因此,甘蔗種植機械化應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選取有利于甘蔗增產增收的農機,同時農機廠家應為購買甘蔗種植機的客戶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甘蔗種植戶農機作業操作的培訓,同時甘蔗農藝應提前考慮機械收割的可行性,保證種植密度與株行距的合理,推行標準化種植,以實現機械收割的要求[9]。
要實現甘蔗種植機械化的全面推廣,實現甘蔗種植、管理、收獲的全程機械化,必須保證土地的集約化以及甘蔗的規模化種植和生產。如果缺乏一定的種植規模以及可供連片機耕的地塊,甘蔗種植機就無法發揮作用。因此,相關部門特別是鄉鎮與鄉村的基層干部,要加大甘蔗種植機械化推廣宣傳的力度,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加強宣傳土地小塊合并成大塊以及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的作用和價值。當然,在土地整治的過程中,一定要本著有償自愿的原則,將甘蔗地承包經營向機種示范基地、農機合作社轉化,通過推動甘蔗機械化種植、規范化經營,進一步推動大新縣的甘蔗種植機械化發展[10]。
甘蔗種植機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甘蔗機械化種植的發展。因此,應加大對甘蔗種植機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管力度。決不能讓不合格的機械來損害農民的利益,要嚴防假冒偽劣農機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給種植戶帶來經濟損失的同時,打擊其應用農業機械的熱情。此外,還要加強對甘蔗種植機的操作培訓、維修培訓,保證其處于正常運行狀態,發揮農業機械的優勢,促進甘蔗機械化種植的健康發展。
甘蔗是大新縣重要的經濟作物,推廣大新縣的甘蔗機械化種植,就是推動大新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甘蔗機械化種植涉及機手的操作技術水平、機械作業的環境、農藝要求和種植地規模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要想實現甘蔗種植技術的機械化、現代化,必須解決上述這些因素造成的不利影響,多方參與,共同配合,努力解決甘蔗機械化種植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摒棄小農思想,實施規范化經營,以加大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推動大新縣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