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悅
(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巴中 636000)
高職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不僅僅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更多創新實踐活動,更好地增強自身創新意識,培養自身形成良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高職數學課程標準》中給高職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提出的新要求。從這一要求可以看出,當前高職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還應更加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所謂教學活動是指以教學班級為單位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高職學校開展教學的主要形式,其本身是一個有著相互聯系和影響的共同體。通常情況下的教學活動可以分為實踐教學活動和理論教學活動兩種[1]。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教學活動的方式開展教學,注重教學過程中“講授”的重要性。與其相反的是,個性化教學活動是一種追求個性化與創新性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再是整個課堂的中心,而是各種個性化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學生們則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各種個性化學習活動之中,從而達到“在做中學”的教學效果。
與其他類型的教學活動相比,個性化教學活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創新性,個性化教學活動追求教學過程中的創新,要求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多種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需求。第二是實踐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出更多可以開展創新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自我領悟數學原理,并找到數學原理背后的使用技巧。第三是趣味性,個性化教學活動中的活動內容及組織形式都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學生自身學習興趣點出發設計并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
在高職數學課堂中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師教學形式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當前很多高職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性采用“知識點講授+習題講解”的方式展開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個性化教學活動是在打破傳統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對教學形式的一種大膽創新,通過植入更多新的教學活動的方式使得高職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高效。
由于大多數高職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在面對更加抽象的數學知識點時學習起來更加困難。而當教師將各種抽象的教學知識點通過具象的形式融入個性化教學活動之中,能有效地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得學生學習起來的效率變得更高。
實踐創新是學生學好高職數學的關鍵,也是《高職數學課程標準》中給學生提出的最高要求。個性化教學活動中的很多任務目標都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不僅要求學生能解答一些基礎性的數學題目,更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敢于開展創新探索,因此對引導學生形成創新實踐精神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組織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的基礎前提在于對教學活動主題的選擇與設計之上,只有根據教學內容確定與之相符合的主題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在設計活動主題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是活動主題與教學內容的聯系程度。教師應圍繞本節課教學主題設計活動主題,既不要超出主題范圍過大,也不能與教學內容完全相同。第二,在設計主題過程中應考慮學生對相同知識點所表現出來的差異,綜合學生個性差異設計相同知識點下的不同活動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加入不同的活動之中,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
在確定活動主題后,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在個性化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應針對不同活動主題為學生設計不同的任務要求,從而幫助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所學知識。第一,針對以動手實踐為主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通過記錄不同學生的學習表現的方式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個性表現記錄下來。第二,針對以創新實踐為主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通過將創新過程分為創新實踐與創新方法兩種方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三,針對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的教學活動應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趣味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學生主觀意識的形成是激發學生對高職數學綜合掌握能力的前提,這里所說的主觀意識是指學生對于某一知識點所形成的不同認識和見解。其一表現在對某一題目解題思路的看法之上,要求學生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其二表現在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之上,要求學生從不同的側面對某一知識點展開理解。
為此,在設計好相關的設計主題后,教師應圍繞教學主題有秩序地引導學生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并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學生的主觀意識。第一,針對個性化教學內容安排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活動,在保證學生基礎學習方向不跑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我解決問題。比如在講授《勾股定理》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的主題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尋找其與生活之間的關聯,讓學生在自我探索與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第二,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過程中應多為擁有不同興趣或技能的同學融入一個小組之中,引導不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將自己的主觀想法與小組合作內容相結合,為小組最終完成任務付出不同的力量。
《高職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應在課堂中借助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獨自思考問題的能力”[2]。由此可以看出獨自思考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學好高職數學的前提。在個性化教學活動中增設不同的趣味環節對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欲望、增強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積極性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只有當學生自愿加入個性教學活動之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因此從這一角度上看,學生獨立思考的養成需要學生在個性化教學活動開展中增設更多趣味性的實踐環節。
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在個性化教學活動中開展的趣味環節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第一類是課前導入式趣味教學,這一類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學課堂開展之前進行的,教師可以根據即將講授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趣味導入任務,引導學生圍繞這些趣味問題開展思考。比如在講授《概率》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買彩票”作為教學切入點開展課前導入活動,通過預設彩票金額及張數的方式讓學生判斷彩票中獎概率,并在學生們開展獨自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即將學習內容的感興趣程度。第二類是活動開展過程中的趣味教學活動,由于處在活動中間,因此這時開展的教學活動可以更多地以小組競賽、趣味問答等形式開展,主張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逐步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
在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這些狀況的出現與之前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相悖且會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停電、器械故障等非人為事故,再比如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學生表現不積極甚至打架等行為。面對這些突發狀況教師如果不給予及時的引導很容易影響整個個性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效率。
對于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一些突發狀況來說,如果教師處理不到位會對整個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影響,相反,如果采用合適的手法對其進行處理將會對增強學生核心素養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如下幾個角度嘗試對各種突發狀況進行處理。第一,在小組個性化活動開展過程中委派一名負責任、有擔當的同學做班長,當突發狀況出現時讓這位同學直接處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針對一些設備故障性突發問題,教師應嘗試將設備故障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將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分析設備出現故障的基本原因,并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故障問題的基本途徑。第三,針對活動過程中出現因意見不合而形成的爭執性突發問題時,教師應在認真傾聽雙方分歧的同時給予逐步引導,并有選擇性地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歧放到課堂中展開集體探討,這樣既能讓學生判斷自己想法的正確與否,又能給學生一方足夠的自尊,對增強學生核心素養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個性化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由于個性化教學活動中具有創新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因此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形式、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和引導學生創新實踐都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而要想提高高職數學教學效率,將個性化教學活動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之中,教師應在認真思考活動主題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觀能動的學習精神,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點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才能真正讓高職學生在自身核心素養綜合發展的基礎上達到《高職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更高級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