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雪寧
(唐山市豐南區尖字沽鄉人民政府,河北 唐山 063306)
引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漸加深,人口發展條件發生顯著變化,特別是時代發展下使人們生育觀念發生變化,育齡婦女人數逐漸減少,造成勞動力減少,并弱化養老扶幼功能。面對這一情況國家宣布二孩政策,對于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新時期計劃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鄉鎮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較城市相比略顯不足,因此基層衛生服務部門人員薪資待遇不高,很多求職人員不愿到鄉鎮工作紛紛選擇到城市求職,導致鄉鎮基層衛生服務人員數量較少,后備力量不足。因為醫生缺少,不光要延長候診時間,還會影響醫療服務質量。二孩政策提出增加了高齡孕產婦數量,針對高齡孕產婦、危重孕產婦篩查與助產技術提出高要求,醫護人員需長時間處在神經高度緊張狀態、堅持高強度工作。當前,產科門診量與高齡孕婦、高危妊娠比例顯著上升,給鄉鎮基層醫療機構提出挑戰,由于醫護人員不足導致的醫療服務矛盾逐漸凸顯。
造成鄉鎮醫療單位醫生流失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醫院大多實行績效定薪制度,兒科效益要弱于其他科室,但工作強度卻要高出很多,所得待遇往往不甚理想。第二,在基層醫療單位存在兒科醫生留不住、找不到現象,醫科院校畢業生在擇業時并不看好產科與兒科,尤其在鄉鎮部分醫生在經過輪轉培訓后在注冊科室時會直接避開兒科,新醫生兒科注冊比例還不到1%。第三,產科和兒科醫患糾紛問題頻繁,妊娠行為本身風險較大,加之病理增加,病情復雜,影響預后不穩定因素較多,對母體和新生兒產生健康威脅,醫護人員由此受到人身傷害,長時間身心受到打擊導致產生棄醫心理。
首先是床位緊張問題。鄉鎮基層醫療預算資金有限,相關配套設施數量緊缺。隨著二孩政策逐漸普及,孕產婦人數上升,基層醫療部門產科和兒科床位均供不應求,長期需要加床。其次是產前診斷服務水平不足。鄉鎮由于地區限制,技術手段更新較城市相比存在滯后性,一般在產前診斷取樣后要送往城市醫院檢測,對于取樣存儲、運輸以及結果極為不便。但高齡孕產婦逐漸增加,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新時期高齡孕產婦數量明顯高于適齡孕產婦。高齡產婦與大齡產婦人數上升,增加難產、自然流產、早產、染色體異常以及宮外孕發生幾率,也會增加各種先天性疾病和先天缺陷發生率,給母體與嬰兒生命造成傷害,產前診斷服務水平和服務需求之間矛盾逐漸上升。最后是兒科搶救和后續康復治療條件不足問題。鄉鎮醫療機構普遍缺少兒科重癥監護室,嚴重限制兒科危重癥疾病救治工作。近年來,由于早產導致發育遲緩、先天不足、腦癱、多動癥以及自閉癥等孩童醫療康復需求逐漸增多,醫療康復設備不足、場地空間較小、床位緊缺等問題都給鄉鎮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造成限制。
大多數婦產醫院注冊醫生和專業婦產醫院都分布在城市中,鄉鎮地區尤其是農村較少,專業醫生儲備不足、技術設備更新不及時。鄉鎮婦幼保健工作項目普遍比較簡單和常見,并未合理進行兒童重癥醫學、婦科腫瘤以及母胎醫學等學科培養。鄉鎮地區人員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對于優生優育概念理解不到位,鄉鎮地區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落實高齡孕產婦孕前優生檢查推廣工作不充分,優生咨詢人數較少,僅在城市大型綜合醫院以及婦幼專科醫院中針對二孩生育創設了咨詢門診與高危妊娠檢測管理部門,受到技術設備、專業人才和資金等條件限制,鄉鎮孕產婦和新生兒危重癥醫療救助體系還不完善,普遍要到臨近城市中進行危重癥急救,鄉村基層醫療單位不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當前婦幼健康工作存在地區差異。
行之有效的危重癥轉診機制沒有明確建立,鄉鎮基層衛生部門出現危重癥產婦要向市內大型醫院轉診時,經常出現由于床位緊缺、資源不足等因素導致拒收而延誤病患治療現象。并且,高危孕產婦急救用血專用機制落實效果不佳,始終存在輸血難、用血難問題,致使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等癥狀時得不到及時救治進而威脅生命安全。另外,當前生殖輔助技術推廣受到限制,與當地現實需求不相符。根據當地實際來看,不孕不育人數在逐漸增加,尤其是二孩政策落實后給高齡孕產婦受孕加大難度,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需要借助生殖輔助技術才能順利懷孕。當前鄉鎮地區還未獲得進行生育輔助技術實力,不能良好應對鄉鎮生育現實需求,致使很多病患需要離開鄉鎮到一線城市接受生殖輔助技術治療,給病患與家屬帶來經濟負擔。
為有效提升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質量,基層衛生部門要深化高齡孕產婦家庭健康干預。適齡夫妻傳統優生優育措施與途徑收效顯著,不用過多調整。要將健康干預重點、難點放在高齡孕產婦家庭方面,要深化落實高齡孕婦自身健康干預,并且要重視男性健康狀況加強與評估。高齡孕產婦家中男性一般年紀較大,工作繁忙的同時養成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鍛煉機會較少,容易存在營養失衡、精液量少、精子畸形率高、活力較低和精子總數少等問題。基層衛生部門進行家庭備孕階段健康干預要立足于培養夫妻雙方健康生活習慣、加強夫妻二人身體素質等方面開展[1]。
在進行健康指導與優生優育宣傳工作方面,要結合新時期先進技術調整傳統宣傳方式,創新宣傳方式、拓寬宣傳渠道。首先,組建一支專業強、水準高的宣講隊伍,聘請專家學者到基層衛生部門進行備孕期和圍產期健康知識講座,定期到各村部舉辦“男性、女性生殖健康”以及“婚育保健”等主題宣講活動;其次,要推廣網絡信息平臺建設,通過網絡媒體實施知識宣傳,對備孕人群定期推送備孕、孕期健康養護知識;最后,深化落實孕產婦指導工作,在鄉鎮基層要科學整合計劃生育服務工作與婦幼保健工作資源,提升孕產婦咨詢宣傳工作質量,強化孕產婦自主保健水平。
要持續強化婚檢、孕檢工作規范,完善后續檢查服務環節,及時跟蹤訪問,做到健康管理工作從一而終。健全檢查方式,強化基層服務質量。在現有檢查基礎上,根據二孩政策,還可以對高齡孕婦實施系統化、規范化醫學篩查,高齡孕婦由于年齡原因會導致卵子質量降低,致使胚胎發育出現異常幾率上升。高齡男性會受到不健康生活習慣影響使精子活力低、畸形率高,對胚胎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醫學篩查是高齡夫婦判斷是否要二孩主要依據,也是基層醫療服務人員實施健康干預重要基礎。
鄉鎮基層衛生服務部門要吸取其他地區基層衛生部門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研究,清晰工作責任,優化工作方法,補充工作各項流程,切實強化鄉鎮當地衛生健康工作中隨訪調查、組織發動、藥品發放以及宣傳教育等環節把握。通過有機結合鄉村醫生到戶調研和鄉鎮信息反饋,提升目標人員搜索,充分促進待孕人群葉酸服用率。并且,深度健全優化葉酸發放平臺建設,通過婚檢、孕檢信息系統,實時掌握目標人員信息和服用葉酸人員具體情況,做到和婦幼健康服務系統良好連接,實現初期服用、二次補發以及跟蹤訪問等環節信息交互,有效完善葉酸增補項目管理,有力控制神經管缺陷兒童出生率。
當前鄉鎮地區婚檢和孕前體檢屬于免費項目,針對檢查出不利于生育病情的人員,可以通過城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獲得優先就診服務。認真落實孕婦分級建檔診療,切實加強鄉鎮基層醫療部門產科服務水平與技術能力,加強鄉鎮醫院接診高危孕婦實力,盡快落實有序就診規劃,必要時可與社會助產單位合作。并且,在原有高危孕產婦急救平臺基礎上,圍繞區域醫聯體組建助產專科醫聯體,確保高危孕產婦轉診通道暢通、建檔工作順利;提升新生兒危重癥急救水平,確保母嬰健康。
結語:綜上所述,二孩政策背景下,鄉鎮基層衛生服務部門要針對基層衛生服務人員總量不足、基層婦幼健康服務體系不完善、婦幼健康地區發展不平衡、基層醫療硬件配套設施更新不及時和基層醫療單位醫生流失率高等問題盡快調整現有工作模式,轉換思想,從深化高齡孕產婦家庭健康干預、深化健康指導與優生優育宣傳、倡導孕前優生健康體檢、早孕檢查、深化葉酸增補項目管理工作以及積極開通孕婦分級建檔診療開設綠色通道這五方面著手完善基層衛生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