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萍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
0-3歲嬰幼兒接受教育的黃金階段,而在這一階段開展教育活動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與支持。早在2006年,國務院就曾經指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漸通過多種手段來推動早期教育行業的發展,而國內針對早教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直到近幾年才逐步開展。
早期教育簡稱為早教,其主要針對的教育對象為學齡前的嬰幼兒,一般是指0-3歲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可以簡單理解為開發嬰幼兒的智力、情感和社會能力。由于受教育對象的年齡相對較小,多方面發育不夠成熟,且存在神經、心理發育不一的情況。因此,早期教育需要根據0-3歲嬰幼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策略,最終達到促進嬰幼兒智力開發,提高嬰幼兒神經心理發育的目的。
每一個行業都對從業人員有著明確的專業素養要求。然而由于早教行業的發展時間較短,國內的早教體系尚不完善,因而社會各界對于早教教師的專業素養標準有著各自的看法。一般情況下,早教機構在選拔早教人才時會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但實際上這種人才選拔、考核標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早期教育和學前教育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對象不同。
在二胎政策的推動之下,我國的新生兒數量不斷增加,同時也成了推動早教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早教行業屬于學前教育的一大分支,其只針對0-3歲的嬰幼兒教育,盡管與學前教育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但由于受眾的年齡相對較小,故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由于早教行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國內尚未完善相關的教育體系、教育內容和教育職責,且對于早教教師的約束相對較為寬松。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從事早教教師工作的人員主要以中專學歷和大專學歷為主,其占比超過了70%,本科學歷的教師占比較低,僅為10%左右,且屬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占比僅為30%,總體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而從從業資格的角度來看,30%的教師持有學前教育資格證書,40%的教師持有育嬰師資格證書,但由于國內針對早期教育的管控較為寬松,其權威性還有待研究。經過調查發現,由于早教教師屬于一個新興職業,且與學前教育有著一定的區別,社會對于這一工作崗位的認可程度相對較低,早教機構在招聘職工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的阻礙。正是因為人才資源的匱乏,早教機構才逐步放寬了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準入門檻,最終造成了早教教師綜合水平低下的現狀。而從專業素養角度來看,多數早教教師缺乏早教教育理念、早教課堂組織能力、早教技能等專業素養,部分教師缺乏藝術課程教學能力,而這一部分教師主要集中在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身上。[1]
“早教教師”是一種全新的職業類型,而將“職業”進行細致化區分,則可以根據其特性分為普通職業和專門職業。普通職業指的是最基礎性的職業工作,相關從業人員在上崗工作之前無須經過系統、專業、特殊的培訓環節,一般身體健康、具備完善智力條件和體力勞動能力者基本可以勝任普通職業。而專門職業則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更加具體和細致,其主要包含以下幾點要求:(1)從業人員在入職之前需要接受系統培訓,包括專業學校培訓和崗前培訓等,從而具備相應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不同的專門職業對于從業人員接受培訓的周期和知識理論體系的要求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性。(2)從業人員需要為企業或者社會提供相關專業服務,并要在工作過程中體現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3)從業人員需要通過相關資格考核,并獲取從業資質證書,后續可以根據職稱等級來衡量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能力。從普通職業和專門職業的基本定位不難看出,早教教師屬于專門職業的范疇,從業人員一般具有師范類專業或者幼師類專業的學習經歷,且持有教師資格證,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且早教教師這一工作崗位并非普通人即可勝任的。
既然早教教師屬于專門職業,則從業人員必須具有相關的專業素養來保證日常工作質量。從早教教師的發展現狀不難看出,我國諸多早教機構一般依據幼師選拔標準選拔早教教師,國家針對這一領域尚未具有明確的用人準則,這也造成了早教行業發展混亂的現狀。參考國外早教行業的發展趨勢,美國幼教協會對早教教師的專業素養有著一致性的標準和要求:(1)早教教師要能夠與幼兒之間保持愉快的互動關系,要能夠成為幼兒成長路上的推動力。(2)早教教師可以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統計和評估,通過特定的量化標準對幼兒作出系統評價,并依據評估結果給予幼兒提供個性化課程。(3)早教教師需要保證幼兒的身心安全,要為幼兒創造安全的心理環境和物理環境。(4)早教教師對于兒童教育有著自己的獨到理解和感悟,且早教教師需要具有心理學、教育學的學習經驗,并能夠在實踐當中應用相關專業知識。教育在本質上并無國界之分,美國雖然在基本國情、文化理念和國家性質方面與我國有著根本上的差異性,但其推廣的早教教師專業素養要求卻值得我國參考。考慮到早教行業的發展亂象,我國相關部門需要結合我國基本國情,盡快制定相關標準和要求,從而對整個行業形成規范和約束。
由此可見,早教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專業素養:
知識結構分為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三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指的是教師的基本學科能力,且覆蓋范圍要盡量廣闊,以確保在幼兒向教師提問時可以給予準確的答復。條件性知識涵蓋了一名早教教師所需要掌握的全部理論知識體系,其包含了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早教教師要能夠準確把握受教育對象的基本心理特征,并要學會采取相應的方式開展、組織教育活動。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更為具體和全面,其涉及了早教工作的全部內容。實踐性知識無法通過系統的學習來獲取,只能通過工作實踐不斷積累和掌握。從某種角度來看,實踐性知識的獲取速度和積累高度往往取決于早教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個人工作經驗,且需要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形成,并能夠直接影響到教師個體的教育選擇和判斷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性知識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互結合后通過個人感悟而最終形成的實踐指導知識體系。
早教教師在實現教育目標過程中所展示出的各項能力被統稱為能力結構。早教教師的特殊性質和工作要求決定了其必須具備多元化、綜合化的職業素養,這也意味著早教教師不僅要能夠對幼兒富有愛心和耐心,同時也要具備兒童保健、營養管理、心理管理和認知教育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首先,早教教師需要具有標準的表達能力,必須具有標準的普通話發音,這對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發音方式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其次,早教教師需要具備出色的觀察能力,問題發現能力和解決能力,要能夠依據所有條件內容,從客觀角度對問題進行判斷。最后,早教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現代教育手段,同時具有彈、跳、唱、畫、編等多方面的技能。
從某種角度來看,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專業早教人才的關鍵所在。我國的中等及高等專科教育需要從我國早期教育的現狀出發,有針對性地對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進行調整,并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添加早期教育課程,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早教人才。此外,我國的教育體系還應當基于0-3歲嬰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嬰幼兒的生理特點、情感發展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修訂。[2]
對于早教教師而言,其專業素養主要可以體現在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從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早期教育并不屬于幼兒園的責任范圍之內,其主要由社會機構負責。社會中的早期教育機構在選拔人才時往往會以早教教師是否具備學前教育資格證書為基準,但實際上由于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目前尚未具備早期教育的內容,因而多數早教教師的專業素養相對較低,其在面對0-3歲嬰幼兒時往往會呈現出不適應的情況。為豐富早教教師的理論儲備,首先應當從教育體系的角度入手,增設早期教育課程。同時,早期教育機構也應當為早教教師提供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學習。而在早期教育課程設計方面,則可以參考美國的早期教育課程內容,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會大環境對教育課程進行適當的優化和調整,但本質上依然要以開發智力、早教游戲、嬰幼兒保育、人文藝術和運動教學為主。[3]
隨著早期教育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多,以及社會需求的持續增高。早教行業已經成為教育行業中不可忽視的一大分支。我國相關部門需要盡快了解早教行業的發展現狀,基于辯證角度制定早教行業的從業標準和要求,并為早教教師設置上崗要求及考核標準,同時還需要設置獨立的從業資格證書,進一步提高早教教師的專業水平。此外,早教教師在上崗之后應當堅持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并在實踐當中總結工作經驗,切實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綜合來看,早教教師是決定早期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早教教師的專業素養將對0-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育造成直接的影響。早教教師需要認清自己的社會職責,努力適應早期教育的工作節奏,滿足社會發展要求,不斷提高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