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
(中鐵南方投資集團珠三角項目集群指揮部,廣東 廣州 511457)
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創建企業職工最滿意的“職工之家”,既是企業工會組織的發展目標,也是職工的熱切期盼。中鐵南方投資集團珠三角指揮部牢牢把握建設新時代企業最滿意“職工之家”工作主線,弘揚“家”文化、倡導“學”理念。從品牌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諧文化縱深推進“家”文化建設,創建團結友愛的“和諧之家”、大有可為的“成長之家”、作風優良的“務實之家”、活力四射的“溫馨之家”,努力創建新時代職工最滿意的“職工之家”,凝聚職工思想,統一職工行動,激發職工潛力,為企業發展筑勢賦能。
一是廣開言路、暢通渠道,共謀企業發展大計。通過深入基層走訪、開展“互聯網+工會”的工作模式等,建立良好的基層工作互動交流機制,培養廣大員工“企業興衰,人人有責”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廣大干部職工解放思想、建言獻策,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重大決策上來,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等各項任務上來。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談心等形式,傾聽職工心聲,把準職工的精神脈搏,弄清他們的愿望和需求,把職工的好想法和真實需求變成惠及職工的具體辦法。在公司職代會前認真做好職代會提案征集工作,進一步了解職工對深化企業改革的所思所盼和利益訴求,有的放矢地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引導廣大職工正確理解改革、積極支持改革,爭當企業發展改革的主力軍。
二是了解員工內心世界和真實想法,做員工的“知心人”。在企業出現重組改革、定編定崗、績效考核等情況時,職工們心中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情緒,引起“牢騷語”滿天。工會組織要耐心傾聽員工心聲,把準精神脈搏,了解職工的真實需求和愿望,傾聽他們在工作中的妙計和高招。工會組織用關愛的觸角去感觸員工的精神世界,用積極正面的引導為員工營造一片“心理晴空”,在員工心理疏導室開設“心靈驛站”和“溫情行動”服務,用心用情服務員工,做員工的“知心人”,辦員工的“心頭事”。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公司重組后,為了給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工會和辦公室落實職工房屋租賃、單身職工周末就餐等生活問題,裝修職工宿舍,設立職工食堂、職工健身房等,并對職工之家進行全新改造,建立圖書區、心理疏導區以及健身活動區,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職工業余生活。近年來,公司員工上崗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實現了“工者有其崗、勞者有其酬”,有效提升了職工獲得感和幸福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營造了企業和諧健康發展氛圍。
一是加強理論武裝,搭建學習平臺。組織廣大職工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并與公司開展的黨史學習主題教育相結合,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下功夫,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直學直信中堅定政治信念,在學深悟透中銘記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始終堅持用黨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好頭腦,用于指導實踐,并進一步踐行于工作。以更加堅定的思想、政治方向、理想信念,自覺踐行工會活動,推動工會工作“接地氣”,工作干起來“有底氣”,開展活動“聚人氣”。
二是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崗位即平臺,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打造員工實現理想價值的平臺。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員工”“崗位比拼”“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分開發和培育人力資源潛力,激發廣大職工的創造力。鼓勵職工立足崗位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技術創新活動,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為企業發展迸發生機和活力。開展群安員“紅袖標”安全監督行動,結合“安康杯”勞動競賽、安全生產月、全員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100 天競賽以及結合各類安全事故防范各類事故和應急演練等活動,防止各類事故發生,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每年度在各項目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崗位練兵、導師帶徒、技術交流等業務培訓和技術交流活動30 余次,在各項目開辦職工夜校,培訓職民工2000 余人次,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
三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將“開拓、敬業、勤奮、實干”的人才選拔上來,作為選樹勞模和工匠的標準,且注重青年員工培養,選樹青年骨干作為勞模“人才池”培養,推進勞模人才梯隊建設,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條件,引導更多的員工學勞模、當勞模,弘揚勞模精神正能量。工會建立了勞模(專家型員工)工作室,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利用公眾號、即時通等載體,加強對勞模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用勞模精神感召職工群眾,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激發廣大員工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和拼搏精神,掀起學勞模、爭先進、比奉獻的創先爭優良好氛圍。
一是確保制度建設有保障。結合精細化、標準化管理要求,不斷健全完善工會管理制度。完善了工會組織機構,通過投票選舉了工會委員和工會經審委成員,明確工會委員會工作的職責分工,定期開展好會員評價活動,會員評價滿意率均在95%以上。嚴格按照《工會財務管理辦法》合理分配和使用工會經費,每年為企業基層和全體職工提供服務的工會經費使用比例保持在65%以上。
二是發揮工會功能,為企業發展筑勢。工會組織堅持一切從大局出發,一切為發展服務工作原則,自覺把工會工作置于發展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謀劃、去推進,緊緊圍繞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心任務,發揮工會組織效能,強化工會引導功能,凝聚會員的思想行動,激發會員的干事創業熱情。緊圍繞企業發展戰路和任務目標,切實發揮工會的引領作用,組職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強化使命責任擔當,樹立主業主體主角主任意識,引導會員堅定發信心、強大局觀念、提升素質能力、筑牢規范底線,營造為企業改革發展建言獻策的濃厚氛圍。
三是轉變工作作風,倡導務實之風。將勞動競賽、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等多種活動融入到精細化管理工作中,讓職工在工中更加細致入微,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倡導節儉勤勉和務實之風。對待工作堅持求真務實,在工作中下真功、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做到日清日結,睡前“三省”。緊扣中心工作,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力求簡要、簡化、簡樸。大利提倡寫短文、開短會、講短話,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多下基層與職工談心交心,多了解職工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力戒形式主義、摒棄繁文縟節,簡化不必要的程序和形式,務實高效的搭建與職工“心連心”的溝通平臺。
一是植根于員工權益,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工會組織要始終做好工會企業各方面為群眾服務的工作,將工作重點放在職工和企業間的感情聯絡和溝通上,誠心誠意干好事,全心全意辦實事,盡心盡力解難事,使工會組織真正成為員工的依靠和歸宿,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堅實后盾。公司在員工活動室專門設立了“職工服務站”“心靈驛站”“媽咪寶貝之家”等,讓服務更加貼近職工需求,并積極開展助困、助醫、助學活動,定期開展員工體檢等工作。深化“春送祝福、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服務工作,讓困難職工得到幫扶。發揮聯系職工的橋梁紐帶作用,保障職工權益,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做廣大職工最貼心、可信賴的“娘家人”。
二是創新工作思路,激發工會組織活力。利用“互聯網+”“智慧工會工作平臺”等新載體,積極開展網上教育和普惠活動,為職工群眾搭建更便捷的服務平臺,實現維權幫扶慰問等權益保護工作的常態化和長效化。大力開展職工文體活動,增強工會活動的工程,彰顯企業發展凝聚力。將企業精神融入到職工的文體活動中,倡導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不斷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緩解工作壓力,促進廣大職工身心健康發展。近年來,工會為“職工之家”配備了圖書屋、健身房,租賃羽毛球、籃球等場地,開展了書香閱讀、主題征文、健步運動、球類比賽、趣味運動、集體生日等各類活動。積極調動廣大職工讀書熱情,精心組織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讓職工真正能夠融入進來,激發工會活力、增強工會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工會建成職工感到幸福溫馨、值得信賴的“職工之家”。
三是為群眾辦實事,盡力解決實際問題。聚焦職工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職工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切實保障職工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落實解決員工的休假、薪酬、住房、福利待遇、改善施工駐地條件等問題,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用好“三幫三不讓”政策,堅持到施工一線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涼爽”慰問活動。將精準扶貧工作與“三不讓”職工關愛工程相結合,創新扶貧關愛工作的新舉措和新途徑,創建了“六幫一扶”精準扶貧工作法,真正做到了使困難職工一樣體面工作、快樂生活,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實行動態化管理,隨時隨地了解職工的實際困難,讓“三幫、三不讓”承諾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對特殊困難群體進行捐款實施幫扶,特別是疫情期間,開展了疫情專項保障升級援助活動,真正為職工解決燃眉之急,切實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有效拉近了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距離,讓職工之家更加溫馨有愛。
家,是生活的住所,是幸福的方向,是心靈的歸宿。家具有永恒的吸引力與向心力。在這里,沒有職位的高低,不分年齡的大小,大家互幫互助,和睦相處,如同家人一般。這里的“家長”把員工的長遠利益和目標愿望作為“晴雨表”,把員工對企業的評價作為“試金石”,按照員工的“生物鐘”開展各項工作,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性的現實問題,對關乎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及時“發聲”、善于“發力”、主動作為,讓職工群眾切實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這個“家”如心靈的陽光,驅走一切的陰霾;這個“家”是愛的風帆,正駛向幸福的港灣。這就是員工最滿意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