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光 江文濱
(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 萊州 261400)
前言:玉米是一種高光效產物,其自身的生長特性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量產的要求,只需有效的施加肥料,即可使玉米的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要想生產出優良品質、產量居高、一年兩熟甚至多熟的玉米,還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把握相關農業技術,才能確保玉米的供應量滿足社會的生產需求。
玉米是谷實類飼料的基本主體,其在我國的種植面積非常廣闊,是開發能量飼料的主要農作物之一。玉米味美、口感甘甜、適用性好,應用廣泛且營養豐富其內含的礦物質高達80%以上,是北方以及旱谷地區人們的主要糧食之一,也是為家禽、畜牧業提供能量飼料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玉米的生長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出苗期、拔節期、開花期。在出苗期到拔節期的生長階段,玉米會大量吸收氮元素,此時玉米對養分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氮、磷元素的需求,此時應在土壤內充分補充氮磷元素,使玉米的根系茁壯成長,增強玉米的抗旱性。從拔節期到開花期是玉米旺盛發育的主要階段,植株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上升,此時滿足玉米充分的養分需求,直接決定了玉米的長勢與產量,是施肥的關鍵時期。
運用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是保障玉米高產與品質的關鍵技術。
第一點,應采取以產量為目標進行施肥,即首先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從種植面積、土壤特性、氣候條件等方面分析定產所需的營養總量。然后,再根據合適的計算方式,排查種植過程中可能造成影響的生產因素。最后,在施肥工作開展前,做出全面詳細的施肥計劃方案[1]。
第二點,可采取最大潛力的施肥策略,這個指導方針是以發揮玉米種植的最大潛力為目標,在整個施加肥料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肥料供應,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鼓勵種植農戶盡量將玉米施肥工作中可能出現的生產風險,提前排查達到可控的范圍內,以避免大量肥料資源的浪費。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應當得到玉米農業種植業的高度重視,是提高玉米生產效率的基本手段,其發揮的應用價值直接促進了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的增長,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在玉米種植的生產實踐中,為了確保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的應用得到最有效的價值,使玉米生長發揮最理想的狀態,除了需要了解玉米高產施肥技術的概念,還應掌握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遵循的準則。
一方面,施加有機肥料是關鍵因素,通常情況下,有機肥料指的就是農家肥,是由動物排泄物或植物殘留下富含有機質的主要原料,經過發酵后形成的一種肥料,其營養物質豐富,所包含的有機物與微生物使肥效長而穩定,能夠提高土壤的有機含量,起到活化土壤、減輕病蟲害的作用,施加有機肥,是改善土壤狀態的重要手段,從而進一步提升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另一方面,應施加足夠的氮肥,就是以氮元素為主要成分的肥料,因現代化農業模式下,土壤中的氮元素損耗快,玉米的生長需要足夠量的氮,因此需合理的施加,使其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且把握時間的合理性,從而保證氮肥運用的高效性。
在玉米生產的種植作業中,基礎肥料應及時足量的施加。基礎肥料主要以有機肥為主,是在種子播撒前在土壤中施加的肥料,使土壤中含有更多的有機物,改變土壤環境,使土壤中的物理環境穩定而健康,疏松土壤,增強微生物活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強土壤活性,強化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土壤緩慢釋放養分,很大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環境,以保證播種后玉米苗有足夠的營養供應。基礎肥的施加方法,通常情況下,是以撒施、穴施等常用的施加手段,用量一般情況下占總施肥量的60-70%,其在施加過程中需注意,有機肥應用比例需考慮當地的土壤結構,基礎肥料施加的深度與用量比例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標準,肥料充足是可以施加后耕翻土地,若肥料不足時可采取穴施的方式[2]。
種肥的施加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種肥施加的技術決定了玉米產量的高低,是玉米種植關鍵的環節。不僅為玉米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還大大地提高種子發芽率,為玉米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種肥一般采用速效化肥,是以氮、磷、鉀為主要微量元素的肥料,尤其是氮素肥料,因其是植物必須的三大營養元素之一,作為玉米種植肥料的應用最多,并結合過往的玉米種植經驗,根據土壤狀態補充鉀肥與磷肥,豐富營養成分的供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玉米的產量,從而實現目標產量的達成。對于種肥一般采取速效化肥,其中氮磷元素濃度較高,能夠快速補充玉米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除此之外,可以根據土壤肥力來選擇種肥的施加方式,若給予玉米更好的生長養分,可采取穴施的方式施加氮磷鉀肥,以保證玉米根系更好地吸收肥料的營養,并結合土壤狀態確定肥料的使用量。在施用種肥的過程中,在施肥的同時將動物糞便一同施入土壤中,可有效增強土壤肥力。
追肥指的是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土壤缺失肥力需追加施肥。追肥指的是在玉米生長階段,原施肥基礎上土壤由于自然因素或玉米生長態勢過猛,而導致土壤中的養分降低,不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此時應適時地進行追加施肥。主要追肥的時間段是在玉米生長的拔節期與孕穗期,這兩個時期是追肥的關鍵時期。在玉米拔節的初期,應盡早展開拔節肥的施加,通常每公頃需要追施150公斤尿素,或追施硝酸銨,用量標準為225 公斤每畝即可。這個時期的施肥工作,是決定玉米面生長水平的高低的關鍵時期,如果有效施肥有助于幼苗與枝干的分叉生長,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時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期基礎肥與種肥的施加非常充分,土壤環境肥力好,需適當性的減少拔節肥的施加,以避免肥力過剩而導致玉米退化的現象。施加追肥的過程中需注意的要點是,分次追肥。
1.提苗肥
在玉米從出苗期過渡到拔節期時,其根部、莖部以及葉片的生長是非常旺盛的,在此階段玉米穗開始進入分化,是分化速度最快的時期,此時玉米的生育器官發育非常快速需要大量的養分供應才能滿足其生長需求。如果這個階段的營養成分供應不上去,會導致玉米植株出現秀頂、倒伏的現象發生,巧妙的追加提苗肥是解決其生殖器官快速發展與營養需求不平衡矛盾的根本途徑。提苗肥的用法用量是:硝酸銨15 千克每畝或尿素10 千克每畝+腐熟過的油渣或30 千克羊糞投入至田中,有利于促進玉米分化、稈狀且大胎,進而提升玉米的品質。
2.孕穗肥
玉米在孕穗期間是旺盛發育的時期,因其生殖器官生長速度迅猛,需肥量較大,除了氮磷主要需求元素還需增強營養供應的多樣性,從而促進枝梗、小穗的快速生長,這個環節的營養供應情況直接決定玉米結果的果穗大小、籽粒多少。因此,在這個環節應著重采用速效肥,施肥用量是氮肥總量40%左右,按照硝酸銨5-7 千克每畝或尿素3.3 千克每畝的比例進行施肥,并結合灌水操作,在追肥的同時開溝大水灌溉,迅速發揮肥效。
3.花粒肥
花粒肥的功效是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避免葉片過早衰退、提升玉米果穗的結實率,這個肥的追加可以很好地保證玉米高產。主要施肥期在玉米進入生殖系統生長階段的中后期,此時,玉米的籽粒已生長出來,玉米發揮光合作用90%要靠玉米葉,同時對玉米穗具有保護作用。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應實時注意觀察玉米葉的生長狀態,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及時施用肥料,從而保持玉米葉片長期青綠,延長玉米葉片的功能期。花粒肥主要以速效氮肥為主,施用量是7-10 千克每畝,施用中可在玉米植株周邊打穴追施。
4.葉面噴肥
該肥的應用作用主要是降低玉米發病率,防止玉米缺營養元素。其施用的特點是補充式施肥方式,在葉面中噴灑肥料,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主要施用的是稀土微肥、有機化合物葉面肥等等。
生物菌肥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在玉米種植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物菌肥是以微生物為主要成分的肥料,含有多種多樣的活性菌,包含腐殖酸和多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玉米穗的生育進程,玉米可提前生長成熟,并對玉米成熟的狀態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增產效果上具有實際意義。無論是普通玉米還是甜玉米,無論什么品種的玉米在施加生物菌肥后都會增加玉米粒的重量,使玉米籽粒更加飽滿,同時還可促進玉米植株生長進程以及內外在品質形狀的改變,能夠增加玉米植株的高度、穗長、穗粗,降低玉米禿頂概率,滿足玉米生長中對C、H、O、N、P、S、K、Ca、B、Mo 等17 種微量元素的需求。微生物還可分解土壤中的礦物質,保留有機物質,改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肥力,為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全面的營養條件。且施加生物菌肥,還可以減少其他肥料的施加量,在時間上玉米生長的任何時期,都可以施加生物菌肥。
結論:綜上所述,應用優質玉米種植高產施肥技術,應堅持科學的施肥原則,選擇品質優良的肥料,結合當地的土壤環境嚴格掌握肥料用量,可采取目標產量與最大潛力兩大施肥策略,選擇適合自身生產條件的施肥手段,從播種前的基肥到種肥、追肥嚴格把控每種肥料的施加時間與用量,結合玉米種植的經驗,并根據土壤肥力做調整,使其達到最大的應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