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杰
(江西省地質局九〇一地質大隊,江西 萍鄉 337000)
礦山的開采需要做足準備,在開采時應做好十足的準備工作,還應不斷加強在礦山開采中的事故管理工作,要做好防護保障開采人員的自身安全,我國發展的能源需求離不開礦山的開采,所以在每次開采時應做好地質環境的保護,最大限度的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1]。
在平時礦山地質開采時會遇到一些問題,會遇到廢水,廢渣,廢石,因為這些東西的阻礙會影響到地質的開采,所以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進行出現問題的研究,那么在遇到這些問題時都會變得不知所措。因此在礦山開采之前應該做足準備,把可能發生或者一定發生的情況安排清楚,合理的規劃布置每一個環節,為后期礦山地質開采業的發展墊下一個堅定的基礎。
科學發展的核心是要做到以人為本,在礦山地質方面應該做到以人的思想為基本理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的把礦山地質業發展成為對國家機器有用的行業,用建立安全的生產系統,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擬定符合要求的相關制度。加強對地質員工的安全保護,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對安全問題的認識程度,在嚴格要求下進行地質管控。
露天礦山的地質條件差異比較大,上下邊坡失穩現象較為常見,邊坡形態由于受到采礦工程以及爆破振動的影響,暴露的坡體很難及時得到維護,而且露天礦山邊坡的暴露巖層比較多,邊坡穩定性就會受到巖體性質、地形、地下水以及氣候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常見的地質災害類型有塊體崩塌、土體滑坡、泥石流以及滾石等現象。對于石膏礦、飾面石材以及巖礦這幾種礦種,使用水溶、水力以及堆浸等這幾種方式進行開采,引發災害的幾率、產生災害的類型以及由災害帶來的危害強度都超出一般的露采礦山。
地下采空區因其井巷系統復雜以及隱蔽性等特點,會對地表產生影響。再加上由于受到采空區水文工程地質條件、監測治理條件以及開采條件等的限制,其安全性也會受到威脅。地質災害的發育規律會受到地下采空區特征以及地質條件的影響。對于采場作業面附近的采空區,其圍巖應力并沒有得以重新分布,打破了地下水的平衡狀態,很有可能誘發地面開裂以及巖爆等現象。頂板變形或者采空區垮塌發展到地表時很容易誘發山體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方面的問題。采空區的環境問題和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一些礦業村鎮發展、城市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性因素[2]。
礦業活動不止是采掘活動,還包含冶煉加工作業。排土場作為掘進和礦山剝離產生廢石并且集中堆放廢棄物的場所,影響地質災害的因素有巖土力學性質、選址、排土工藝、人為因素以及地表水等各項因素,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滑坡以及滾石等現象。尾礦庫主要用作管理一些礦山附屬設施的單獨管理體系,對金屬礦進行選別之后排出的尾礦或者其他的工業廢渣都存貯在此處。在尾礦庫中,滑坡現象比較常見,尾礦壩滑坡會導致潰決事故以及其他的環境污染災害,因此,即便是對小滑坡,也應該給予高度關注。
要想提高礦山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做好礦山開采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正式開展礦產資源開采工作之前,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進行實地考察,對礦山區域內的環境和地質構造情況有著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后續的礦山開采計劃,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在開采過程中突發的巖石碎裂或者變形問題。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要加強對礦區邊坡的實時監測,并針對邊坡做好相應的加固工作,對于容易發生災害的區域要進行特殊標注,并在開采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要想在礦產開采工作中,使整個開采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一線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加強對比開采現場的管理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采現場,首先要在容易掉落碎石的地區設置相應的防護網,降低碎石掉落造成的安全威脅,同時還要安排專業的管理人員在整個開采現場進行定時的巡視,這樣就能夠及時發現開采過程中存在的險情以及一線工作人員操作上的錯誤,并及時的整改和制止。最后礦產開采企業還要針對一線的技術人員,開展定期的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從而能夠使全體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得到大幅的提升。
有效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就需要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工作,確保地質環境能夠得以改善。如今,我國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和政府部門已經越來越重視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但是,由于在具體執行一些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導致改革措施的執行嚴重受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也遲遲得不到明顯的成效。不僅如此,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一些礦產開采企業將礦渣隨意堆放,甚至是將其至于山沖峽谷地帶,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出現泥石流現象的幾率,一旦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不僅會威脅到礦區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會嚴重破壞開采現場,致使下流河流堵塞,從而形成堰塞湖。因此,礦山開采企業應該編制明確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機制,為有效避免和解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可靠的依據。具體而言,應該選擇一個專業化的實施和管理編制機構來落實礦山地質環境的評估工作,在此基礎之上,工程管理人員應該根據評估和檢測的結果,制定明確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方案,以便盡可能減少發生礦山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一些開采礦區,在開采之前就會對植被進行清除,這樣可以順利的進行后面的開采工作。在開采完之后,也不對礦區周圍重新種些植被,導致礦區周圍植被覆蓋率低環境惡化。我們開采完成之后應當進行礦區植被恢復工作,可以種一些符合當地氣候環境生長的樹木和草,提高植被覆蓋率,可以有效的減少泥石流、山體滑坡災害的發生,對于長期生活在礦山周圍的居民的生命安全進行保障。礦山植被提高可以改變礦山的氣候,對于礦山遭到破壞的土壤、水源、空氣都有很好的修復作用,讓礦山的自然環境慢慢好起來。
在加強對礦山地區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落實好礦山的恢復治理和地質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主要的保護措施如下:
(1)要嚴格按照開采前制定的開采計劃開展開采工作,嚴禁出現違規開采行為。
(2)對于礦山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渣土來說,嚴禁胡亂堆棄,要放置在規定區域內。
(3)開采單位還要加強對渣土堆放區域內的管理工作,要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加強對現場管理的巡查和監視。
(4)開采單位要針對整個礦區進行全面的監控,并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開采人員的監管,從而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誤問題的出現。
對于采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要能夠針對開采過程中的一些不穩定區域,建立相應的安全防護體系。例如,在礦產開采工作開展之前,需要對地下涌水量進行計算時,如果地下涌水量過高,則需要提前制定應急預案并制定好相應的應急排水方案,這樣就能夠有效防止出現水量增多的邊坡失穩問題。對于礦山開采工作來說,保證其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強安全管理,在保護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環境安全的管理,對于開采地區的生態平衡問題,則可以通過增加種植、回填礦坑的方式來實現。
礦山企業環保工作的落實,不僅要做好生態恢復方面的工作,還應該增強礦山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礦山日常生產管理工作中納入廢棄地復墾內容。比如,在開采礦山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覆蓋無紡布的方法來避免揚塵現象的出現,并且要對開采廢渣進行集中堆放,對廢石場以及矸石山等一些永久性坡面,應該制定科學的開采計劃,盡可能降低開采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礦山企業還需要通過總結廢棄物的利用經驗,比如,用煤矸石來填充礦區采空區的試驗,盡可能降低煤矸石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這樣一來也減少了土地資源的占用,控制了采空區對周圍區域建筑的影響。
爆破是礦產資源開采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術手段,爆破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其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其危險發生概率也非常高,因此在山體爆破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能夠對火藥爆破中火藥的使用量進行精確的計算,并合理確認安裝位置。爆破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不僅能夠給礦山開采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使整個開采工作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巨大的提升,還能使后期開采過程中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顯著降低,所以對于現代化礦區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當前階段爆破技術運用的過程中,要能夠對光面爆破技術進行合理地運用,其中加強對炸藥使用量的控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爆破開采工作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3,4]。
目前我國的經濟水平發展迅速,日常生活中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擴大,礦山業的開采在近幾年中也呈上升趨勢。隨著人們對礦區大規模的開采,我國的礦產資源逐年減少,而且在開采的時候對旁邊的地質造成了極大災害,非常嚴重的破壞了土地的生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因為有了以上這些情況,我國對礦山的開采方法也在進行不斷的更新,探討能夠使用最簡便的方法最安全的形式完成能源的開發,我們要不斷的關注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最大化的保證我國經濟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