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南寧 530101)
引言:近些年水產品消費不斷提升,進而帶動整個水產養殖行業迅速發展,但是病害是現階段水產養殖業普遍面對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基層養殖實踐中發現,水產養殖常見病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環境、養殖方式、養殖管理等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進行綜合防治避免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發生流行,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現階段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種類繁多,例如常見的三代蟲病、鯉魚出血病、草魚爛鰓病、蝦類寄生蟲和細菌病等等,由于長期使用藥物很多水產養殖病逐漸加大用藥量導致水產品抗藥性增強,例如現階段的中華鰻病、赤皮病、腸炎病以及魚類敗血癥都越發頻繁且難以治理。
細菌性的敗血癥主要是由于單胞菌、革蘭氏陰性菌導致感染照成,會出現腹水現象,造成出血或溶血爆發性較強且能迅速造成流行現象,瓜蟲病主要常見于淡水魚中,對魚苗的傷害性較大,在20°以上瓜蟲會迅速寄生在宿主體內,而在溫度過高達到三十度以上時由于蟲體發育受限制則不會發生病害,一旦發病會導致魚的表體及鰓部出現白點。
現階段通過分析實驗,得出水產養殖常見病害流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一是水質,如果水質不好或者出現水體污染的現象則會導致病害頻發,一般情況下水質污染主要是由于工業排放以及濫用藥物等原因造成,二由于水產養殖從業人員對各種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的認知不足對藥物的作用功效了解不足,一旦出現病害,對病害認知不足錯用藥物,或者一味的加大用藥量不僅不能達到治療的作用還會直接造成水產養殖減產,三是在進行水產養殖之前沒有對魚種進行消毒和防疫處理,且對養殖魚塘沒有及時進行殺毒和清理,在日常投餌管理方面都不夠科學都會導致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發生流行現象。
為了滿足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水產養殖規模的也在不斷擴大,由于不同水產養殖產品的病害有一定的差異,進而提升了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的基數,進而導致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管理治療防治難度提升。據不完全統計,水產養殖常見病害有近一百五十種,且全國平均每年水產養殖由于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二百億元,主要病害類型分為細菌、病毒植株、寄生蟲等等,因此針對性進行防治時需要科學分析病害種類。
現階段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工業、農業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導致整體生態環境越發復雜,水產養殖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氣候不斷變化,水產養殖常見病害愈發復雜,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的種類不斷增加且發病頻率也愈發頻繁,需要針對性制定解決方案。
水產養殖常見病害都是日常養殖管理中總結出的流行性傳染性較強的病害,很多時候一經出現就引發大范圍流行造成嚴重的損失,這種短期爆發造成大范圍死亡的病害需要側重預防,例如鯉魚細菌性敗血癥和蝦類水產品的白斑病,一旦發生致死率高達八層以上,嚴重阻礙了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
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由于養殖環境往往都極易發生互感現象,一旦發生感染迅速造成流行,因此需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且部分水產養殖常見病害具有一定的發病節點,在特定的季節和時間點發病率較高,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提前預防。
水產養殖常見病害需要從養殖生態方面著手進行優化,逐漸構建優質的養殖環境,并適當調整養殖結構,避免外界因素造成的養殖區域水體污染水質破壞;可以通過適當的投放生態分解類有益生物來進行水質優化并有效抑制細菌微生物的繁殖生長,進而實現對水產養殖的保障[1]。
水產養殖的日常管理直接關系到水產品的質量和抗病性,在投入養殖之前需要對魚種進行消毒防疫處理,并對魚塘進行清理,并在養殖過程中定期對池塘底部的淤泥進行清理,由于長期堆積淤泥中會含有大量的有害細菌和微生物,很容易導致水產品發生病害,在清理淤泥過程中需要預留出部分淤泥進行殺毒處理,在對魚塘進行殺菌消毒時需要注意藥劑的選擇和比例,避免對水產品造成影響。
不斷提升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的認知,對各種常見的流行病害有著清晰準確的認知,避免由于判斷失誤導致錯誤防治錯誤用藥的現象發生,并嚴格控制用藥量,避免對水體水質和水產品生長造成影響。
現階段由于水產養殖人員普遍專業性較低,對各種養殖知識認知不足,各種養殖技術掌握程度較低,因此需要針對性的組織水產養殖從業人員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實踐技能培訓,針對技術難點需要進行觀摩交流學習,并不斷優化人才架構加強水產養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利用信息化技術,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來構建水產養殖網絡信息化平臺并設置專欄領域,對各種水產養殖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進行記錄,發病節點頻率和防治方式效果進行記錄,逐漸汲取經驗形成完整的水產養殖常見病害防治體系,以提升水產養殖的經濟收益[2]。
鯉魚細菌性敗血癥是鯉魚的周身性病癥,這種病癥主要是由于病菌造成的溶血性或者出血性腹水,且由于養殖環境互感性極強治療是需要內服和外用兩種方式同時進行。
鯉魚細菌性敗血癥的治療方式需要將0.25PPM 二氧化氯在養殖池內進行潑灑,具體用量需要根據實際的病情科學進行,一般情況下潑灑頻率在一周三到四次左右,先準備藥量十倍的水,將藥物摻入到水中并進行攪拌,隨后靜置半小時,等到藥液呈現深黃色,隨后進行稀釋作業,稀釋到兩千倍后進行潑灑,內服則是在餌料中摻入季銨鹽絡合碘,具體藥量是沒1000ML 的藥混合400KG 餌料,藥餌全天都進行投喂,連續二十天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
爛鰓病的傳染速度極快且很難控制,主要是由于嗜纖維黏細菌,嚴重的時候爛鰓病會導致鰓絲軟骨外露進而導致魚類感染或者缺氧死亡,當水溫在15°C 就很容易發生,七八月盛夏是爛鰓病的高發期,主要對草魚、白鰱、青魚、蝦、蟹類都有著極大的威脅,當發生爛鰓病的時候魚會獨自在水面緩慢游動并且呼吸困難反應極為遲鈍,在嚴重時病魚基本不會對外界刺激做出應激反應,而且不進食鰓絲會出現腐爛或者充血現象,爛鰓病主要是由于養殖環境造成,很多時候魚池用的糞肥未經發酵或者發酵不充分都可能造成爛鰓病。
針對爛鰓病需要采取中藥和化學藥品結合的方式來防治,中藥是通過魚腥草和大黃等藥品制成爛鰓散,按照500KG 飼料10KG 藥物的比例來制成藥餌進行投喂,每日一次連續投喂三天就可以起效,而西藥則需要分析病原體科學進行治療,如果是黏細菌則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進行全池潑灑,如果是原生動物則需要硫酸銅或者硫酸亞鐵每畝500g 用量進行潑灑,也有極少部分爛鰓病的發病原因是中華鲺引起,可以采用敵百蟲進行噴灑可以有效治療,爛鰓病防治過程中發病原因和病原體的檢查難度較大,很多時候由于未能對癥下藥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一旦出現病癥需要科學進行發病原因分析,提前預防避免造成大面積流行。
車輪蟲病主要是出現在魚苗中,很容易由于發現不及時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主要的病原體就是車輪蟲,且車輪蟲病屬于季節性病害,主要流行于溫度較高的5-8月份,一般車輪蟲病會寄生在魚苗的體表或者魚鰓部位,有的魚會出現環游不止以及魚體發黑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車輪蟲病在魚苗體表進行移動并通過皮膚或者鰓來汲取養分,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出現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大范圍流行。
車輪蟲病也需要用中藥和化學藥品結合治療,中藥采取苦楝樹的樹葉來漚水,每畝潑灑20KG 左右,每周一換即可有效祛除消殺車輪蟲,車輪蟲病的化學藥品選擇硫酸亞鐵或者氧化鐵粉每畝潑灑500G 一周兩次即可,具體用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調配,一般情況溫度較高的時候需要適當降低用量[3]。
打印病對魚苗或者成魚都有著嚴重的影響,主要是出現在鰱鳙養殖中,且全國各地都有打印病出現,由于很多時候病情在前期表現不明顯,因此很難得到及時的治療,導致魚類生長緩慢這種病主要是由于顏值操作或者養殖環境造成的。
打印病的治療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與鯉魚細菌性敗血癥的治療方式詳談不做過多介紹,第二種則是內服,通過將餌料拌入鹽酸諾氟沙星制成藥餌來進行投喂,一般情況下1KG 魚的藥用量在20mg 左右,每天一次連續投喂一周左右即可見效,同時也可以通過抗生素軟膏或者高錳酸鉀來對病魚的患病處進行涂抹,如果親魚的病情較為嚴重則可以通過注射硫酸鏈霉素來進行防治,具體用量與餌料一致,藥物的用量往往與養殖環境和溫度有一定的關系,需要科學進行調整以保證藥物的效果。
總結:現階段水產養殖常見病害種類繁多且爆發性強,需要針對性從養殖環境、日常管理、養殖從業人員專業性方面著手進行優化,從多方面提升水產品病害的抗性,以深度挖掘水產養殖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