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托管煤礦、資源整合煤礦和礦山外包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近日下發《關于組織開展礦山外包工程和資源整合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異地督導檢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了督導檢查對象和內容。對于礦山企業,督導檢查是否按照要求逐一對照26項整治重點內容進行全面自查;是否形成自查報告;是否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逐條整改;自查問題是否準確,是否漏報瞞報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否存在有外包、有資源整合但未上報的情況。對于礦山安全監管部門,督導檢查是否按照本地區制定的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專項整治;是否組織并督促礦山企業開展自查,是否督促企業自查整改到位;是否對轄區有外包工程的煤礦、資源整合煤礦和有外包工程的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逐礦明確檢查組,確定各檢查組負責人,是否逐礦開展檢查;專項檢查是否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發現的問題隱患是否判定準確;對查出的問題隱患是否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處罰;是否對停產停建礦山明確監督單位和責任人,是否在其復工復產時開展專項檢查;是否對查出的重大問題建立臺賬,是否納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兩個清單”。
《通知》明確,督導檢查以聽取礦山安全監管部門匯報、查閱資料、現場抽查企業(明查暗訪)等方式開展。督導工作分4 批進行,每批均派出6 個督導組(煤礦、非煤礦山各3個組)。第一批為9月,第二批為10月,第三批為11月,第四批為12月。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重點區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征求意見稿)》指出,2021 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上半年“兩高”行業產品產量、煤炭消費量等出現明顯反彈,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增大。
意見稿明確,按照“以氣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則,在保證溫暖過冬的前提下,集中資源以區縣或鄉鎮為單元成片推進清潔取暖。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清潔取暖技術路線,確保居民可承受、效果可持續。各城市要全面排查梳理散煤治理改造確村確戶情況、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情況,對未完成散煤治理的要建立清單(具體落實到縣、鄉、村及戶)。
已納入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3年以上的城市,平原地區散煤基本清零(改造戶數比例達到98%以上)。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大山區散煤治理力度。2021 年新改造尚未得到采暖季運行檢驗的,不得強制要求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設施。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等地要加強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農業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工作。根據各地上報情況,2021 年采暖季前,各地共完成散煤替代367萬戶。
全力做好氣源電源等供應保障。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天然氣基礎設施以及儲氣設施等重點工程確保按計劃建成投產,提前做好冬季調峰保供資源儲備,入冬前做到應儲盡儲。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向,采暖期新增天然氣向重點區域傾斜,優先保障居民取暖需求。2021 年采暖季前,上游供氣企業與各地下游燃氣企業完成供氣合同簽訂,將本年度居民“煤改氣”預計新增氣量全部納入居民生活用氣范疇,并按照居民氣價統一結算,實行“量價齊保”,對居民氣量有爭議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認定。各地要進一步完善調峰用戶清單,夯實“壓非保民”應急預案。地方政府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和天然氣管網建設應給予支持,統籌協調項目建設用地等。油氣、管網、電網、發電、鐵路等國有企業要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確保氣源電源穩定供應。
意見稿要求,要嚴防散煤復燒。依法將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并穩定運行的地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原則上清潔取暖穩定運行3 年以上的地區全部納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制定實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監督檢查,打擊違法銷售散煤行為,防止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用戶散煤復燒。對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地區,要采用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要求的煤炭產品,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對散煤經銷點進行監督檢查。
要加大燃煤鍋爐(含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爐窯淘汰整治力度。在保證電力、熱力供應前提下,加快推進熱電聯產機組供熱半徑30km 范圍內燃煤鍋爐及落后燃煤小熱電關停整合。2021 年12 月底前,每小時35 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基本淘汰,保留的燃煤鍋爐,要逐一建立清單臺賬。全面淘汰爐膛直徑3m 以下的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及間歇式固定床煤氣發生爐,取締燃煤熱風爐;以煤炭為燃料的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等改用工業余熱或電能,加快推進鑄造(10t/h 及以下)、巖棉等行業沖天爐改為電爐。
要實施鍋爐、爐窯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各地要以采用低效治理設施的燃煤鍋爐、生物質鍋爐、煤氣鍋爐和工業爐窯為重點,開展鍋爐、爐窯大氣污染治理情況排查抽測,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督促整改。實施治污設施提效升級,采取脫硫除塵一體化、脫硫脫硝一體化等低效治理工藝的應進行升級治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采用氧化鎂、氨法、單堿法、雙堿法等脫硫工藝的,在秋冬季前要完成一次檢修,防止造成脫硫系統堵塞,確保脫硫設施穩定運行。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對低氮燃燒器、煙氣再循環系統、分級燃燒系統、燃料及風量調配系統等關鍵部件要嚴把質量關,確保低氮燃燒系統穩定運行;燃氣鍋爐原則上不得設置煙氣再循環系統開關閥,確有必要的,應設置電動閥或氣動閥,保存相關參數歷史數據。生物質鍋爐應采用專用鍋爐,配套旋風+布袋等高效除塵設施,禁止摻燒煤炭。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和完善礦產資源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同時,加強監管,嚴厲查處“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等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整頓礦業秩序。
《通知》明確,各級自然資源部門收到礦業權人申請后,應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核實并出具意見,確定是否同意辦理登記手續;因非礦業權人原因導致不能按期提交申請的,需核實并說明原因;無特殊原因未及時出具核實意見的,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視情況進行通報、約談。同時,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建立權限內礦業權到期前主動提示制度,對120天內到期的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在門戶網站公告相關信息并提醒礦業權人按期辦理礦業權登記手續。自治區登記權限內的礦業權,各地(州、市)自然資源部門應在許可證到期90天前主動聯系礦業權人,確保在許可證有效期屆滿30個工作日前提交申請登記材料。
《通知》要求,實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方案、土地復墾方案“三案合一”。對新立的采礦權,范圍、生產規模等發生變更及原評審通過方案適用期屆滿的,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合并為《自治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修復方案》。《通知》印發前已批復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繼續有效。僅修編生態保護修復內容的,按原要求組織評審。
《通知》指出,采礦權人申請采礦權延續時,現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需要修編且采礦許可證有效期不足30個工作日的,申請人憑相關材料可先行辦理延續登記手續,待修編批復后頒證。對達不到國家和自治區最低生產規模標準的礦山,須在2年內完成整改,未整改完成的商請當地政府進行關閉并依法注銷采礦許可證。新立和延續正常生產的采礦權,根據儲量和生產規模,采礦許可證有效期按大型15年、中型10年、小型5年辦理,服務年限不足的按實際服務年限辦理。《通知》印發前已辦理采礦許可證的,依礦業權人申請補齊相應年限;停產超過2 年的每次延續有效期2年,轉入正常生產后再按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