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三元第三小學校 孫曉莉
STEAM 教育是多個學科綜合在一起的一種教育模式,能夠實現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融。教育工作者研究發現,深入對多個學科領域展開學習,能夠實現對學生各個領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STEAM 教育的推行豐富了教學手段,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有利于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其現實價值尤為顯著?;诖?,本文就STEAM 教育的基本理念、價值與意義展開研究,總結實踐措施,期望對相關從業人員有所幫助。
STEAM 教育已成為發達國家提升綜合國力的人才培養戰略,正在進入課程教學,促進綜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育。探析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學教育的滲透,對迎接新一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有重要意義,能為課程標準修訂、教科書編寫及教學實踐提供新的視角。深入探析我國小學數學教科書,不難發現其中已滲透STEAM 教育理念,主要表現為學科融合的滲透、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關注學生的綜合實踐體驗、注重培養創新意識。
STEAM 教育更多地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知識的方法、工具的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情感思維的培養,這些教育目標有機統一在一起,以實現STEAM 教育。目前,STEAM 教育理念逐漸在教育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為例,在STEAM 理念下需要積極重視其在跨學科領域中的應用以及實踐措施,探索跨學科領域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實現跨學科領域的教學,在提升當前學科教學效果的同時,促使學生與教師挖掘當前學科的潛在內涵,使教學效果得以升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面對國際競爭力逐漸衰退的威脅,美國科學委員會提出了STEM 教學理念,因其包含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四部分內容而被命名。隨后的2006 年,其在原有STEM 的理念上增加了藝術“A”,將教學方法豐富為STEAM,此教學理念的提出也強調了藝術教學在STEAM 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STEAM 教學理念并不是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藝術在內的所有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不同學科內容的相互融合,在開展相應學科的教學時,可以從其他學科中汲取養分,得到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提升。STEAM 中的“A”代表藝術類科目,如音樂、美術、表演等,這一學科的豐富讓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STEAM 教育理念也更加完善。STEAM 中的“S”代表科學,其目的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認識整個世界,掌握世界中萬物的規律;STEAM 中的“T”與“E”分別代表工程和技術,其目的是幫助學習者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STEAM 中的“A”則是為了讓學習者發揮自己的現象力,為豐富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STEAM 中的“M”代表著數學,其傳輸給學習者的是思維方法和分析工具。以上學科融合所得的STEAM 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
STEAM 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實現新時代的教育創新。STEAM 教學理論是課程改革后最突出的教學方向,不僅能夠使各學科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實現、完成知識體系與知識背景的構建。值得注意的是,各個學科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依托的關系,開展滲透融合教學,能夠讓學生挖掘不同學科內容的潛在價值,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從小學課堂教學的角度來看,在跨學科融合的基礎上進行學科的構建以及課程的開展,還能夠達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內涵的效果。
因此,對于小學教育來說,從STEAM 教育理論入手進行研究與探索是十分值得嘗試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其已逐漸應用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借助網絡技術的線上課堂、多媒體教學等,充分證明了信息技術的普遍性應用以及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必要性。立足于STEAM 教學理念,小學信息技術的跨學科教學需要做到積極挖掘其與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點,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并付諸實踐,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和掌握全新的學習內容,使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綜合關于STEAM 教育理念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開展STEAM 教學的關鍵在于將教育工作生活化、情境化,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其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正確的反應。這也完全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即將開展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化簡組合,選擇最為有效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授,以使學生可以充分掌握抽象的知識。為提升情境教學的開展效果,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需要做到盡量聯系實際選材,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
例如:在進行PPT 制作中的藝術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平??梢姷男麄鲝V告語為例,建立起所學知識“藝術字”與生活的聯系,進而使學生清楚信息技術學習的一個重要用途,在清楚其應用價值的基礎上,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完成教學工作后,為鞏固教學效果,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廣告,采用情境構造的教學方式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對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也是推動學科融合的有效途徑。
STEAM 教育模式強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對自己的定位,明確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基于STEAM 理念實現跨學科領域教學,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實際開展教育工作時要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或者與其他同學協作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積累經驗,得到綜合素養的提升,為跨學科領域教學奠定基礎。
為順利達成合作教學的目標,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并明確不同小組的學習目標,使小組內所有學生為了同一個學習目標而努力,進而積極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最終達成共同目標,形成團隊凝聚力。以PowerPoint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為例,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確定一個主題并制作幻燈片,最終目標是制作一個內容豐富的幻燈片,并總結制作幻燈片的收獲與不足。此類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和利用,促進學生創新潛能的有效發揮。
STEAM 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其并沒有將單一學科的考核成績作為教學重點,而是讓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成長,不斷積累跨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最終得到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鐚W科領域融合STEAM 教育就是讓學生沐浴在不同的學科內容中,建立起不同學科的聯系,挖掘不同學科的潛在含義,得到創造性潛力的提升。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局限于進行常規且淺顯的信息技術知識傳輸,此時,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認識也停留在一個較淺的層次上,不利于學生深入挖掘信息技術的價值并付諸實踐。基于此,STEAM 教學理念堅持推動跨學科領域的教學。
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組織興趣課程實踐活動、專題學習實踐活動等。如學生在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學習后,要求學生在下一節信息技術課堂上講述自己所認知的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或者以生活中實物來證明信息技術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深層次挖掘其中的規律與方法。此時,跨學科領域教學得以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強化,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STEAM 教育理念起源于國外,屬于舶來品,拿來主義并不能使其價值在國內教育工作中完全發揮,需要立足于教學現狀,從跨學科領域教學實踐出發,總結實踐對策并做出教學經驗的總結,讓學生適應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和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進而得到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以及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素養的提升。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藝術等領域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關系。STEAM 教育是對不同學科領域的整合,注重交互應用、相互促進,也是深層次學習和理解式教學的體現,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這也是教學目標實現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