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秀萍(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為了適應當前市場的崗位需求,各個高校都相繼設立了互聯網及新媒體運營類的必修課程。在科技與經濟混合一體同步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擁有了多種渠道去獲取相應的信息,同時他們的購買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對市場營銷行業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致力打造出市場的優質營銷人才,通過研究分析市場營銷專業建設,改善目前市場的劣勢情況,并開展相應的專業實踐課程。以下主要圍繞著企業目前缺少的營銷人員類型展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目前我國高校現有的專業課程中,幾乎都是偏理論性的課程,而相關課程的實踐方面一直不被重視。在實際的銷售過程中,例如房地產銷售、燈具銷售、汽車銷售等,企業不僅僅需要熟知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的人才,更需要他們將理論知識投入到實際操作中,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習到的銷售知識。由于企業涉及的實踐范圍較為廣泛,對人才的要求也更為嚴格。目前的畢業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熟練,卻無法將其融會貫通到實際操作中,而企業需要的是有相關的經營經歷的人才,畢業生明顯無法勝任該崗位,最終企業高層在為自家崗位挑選人才時,會直接忽略掉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1]。
隨著市場營銷在社會上占領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市場營銷崗位的要求也越發嚴格。企業不僅要求畢業生擁有基本的實際操作能力,還需要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比如,團隊領導能力、矛盾溝通能力、行業創新能力、市場觀察能力、遵紀守法以及誠實守信等。相關數據表明,畢業生企業崗位實習過程中,不能夠遵守紀律,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上級的安排存有爭議,擅自改動上級安排的工作[2]。
當前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模式是以理論課為主,以實踐課程為輔。以學習課時為例,市場營銷專業的理論課時占到了大學時間的八分之七,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課上只占到了大學時間的八分之一。高職院校大多將學生的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四下學期,由于學生在大四下學期的主要工作是完成畢業論文,因此,在原有的基礎上,畢業生的實習課時又縮短了一部分。市場營銷專業注重的是實踐能力,同時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著重點,也在于實踐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若相關院校對實踐課程一再忽視,那么畢業生在大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幫助其獲得企業的offer。資金是開展實踐課程的基礎,高職院校正是因為缺少資金,導致延誤了實踐課程的正常開設時間,從而無法支持畢業生進行正常實習,讓學生的相應能力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提高,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3]。
為了讓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加快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融會貫通的速度,設立相應的實踐平臺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可以在實踐平臺上將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落到實處,從而能夠熟練運用,將課本知識融入到實際操作中。但是目前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并沒有設立相應的實訓平臺,因此學生也無法通過實踐平臺提高相應的實踐能力[4]。
市場營銷專業是唯一一門實踐能力高于理論知識的學科,市場的波動較大,營銷方式也在逐步創新,都在逐漸適應“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單純掌握了課本知識并不足以能獨當一面,實踐能力的培養才是該專業的重中之重。教師不能夠單純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而忽略了實際運營,市場營銷專業新建設,要求教師不僅僅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擁有實踐經驗。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自身缺乏實踐經驗,缺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的知識傳授中,僅僅是紙上談兵,學生對此并不會有較深的印象。相較而言,本科高校教師擁有更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會將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操作作為首要任務,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5]。
一方面要邀請具有豐富營銷實戰經驗的在職人員進入大學給學生面對面授課,并且聘請他們擔任學校的校外指導老師。同時,要制定詳細的計劃,按照計劃安排本校教師到各企業公司參觀市場營銷實踐活動,鍛煉實踐能力。只有積極促進建立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才能達到雙贏,以此辦法一定可以解決學生無處實習的難題,并且此方法有助于在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實際,教學與實踐結合,通過實踐的結果改進教學內容,把成功的實踐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充分結合到市場營銷教學的教材中去,培養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教學理論知識與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請資深教授或營銷學專家,加大力度培訓本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提升本校教師的學術理論知識水平,使其真正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教師[6]。
一些高校的教學存在只片面強調實踐教學卻忽視理論教學的情況。但合格的教學計劃要求這些院校的學生既要學習理論知識也要學習專業技能。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無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在實踐過程中就會發生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困難重重。因此,理論教學環節更是重中之重,必須要根據教學計劃的內容,要求上課教師量身打造好每節課的教案和計劃,使學生由淺到深地學習,從而熟練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7]。
待學生畢業后,企業所需要的畢業生除應掌握足夠的專業基礎知識、營銷技巧手段的方面外,還需要畢業生對該企業有大致的了解,以及畢業生在院校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能夠熟練應用到公司中,同時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比如,團隊領導能力、矛盾溝通能力、行業創新能力、市場觀察能力、遵紀守法以及誠實守信等。畢業生在企業崗位實習過程中,需要遵守紀律,保持吃苦耐勞的精神,服從上級的安排。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基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可以通過互聯網計劃性地開展相關的選修課,加強學生對行業知識的深入了解,開展課程的同時可以邀請金融專業的教師為本專業學生講解金融行業的特征以及市場情況等,或組織相關知識講座,加強學生對相關的行業的了解[8]。
市場營銷專業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水平往往高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因此在進行考核時,需要降低傳統理論知識考察的得分比重,適當增加對互聯網實踐過程的考核。如在線考核進行分組模擬分析、了解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否可以熟練地運用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專業技術水平、職業能力為核心,開展全方位綜合素質考核。
學校應該專門為市場營銷專業設立一個模擬平臺,該模擬平臺必須營造絕對真實的企業場景氛圍,并且具備基本的制度化管理體系。讓市場營銷專業的老師擔任該實訓平臺公司的董事長,由學生擔任總經理、部門經理等角色,將每個部門都規劃好,致力于打造最真實的企業經營環境,并模擬企業運營發放相應薪酬,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達到指定業績,可以適當為他們發放相應的獎勵資金,同時拿出一部分資金維持實訓平臺的發展。各個部門可以從上級接收到相應的業務,也可以從自媒體平臺認領業務,在得到董事長的首肯后,可即刻開始公司的營銷規劃、顧客服務等正常運營活動。
綜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在對原有的相關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后,把原有的理論傳授課程變為實時操作課程,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完整。高職院校通過一次次的實踐經歷,以及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改革創新,逐漸形成了對企業有利、對學生有益的課程模式,為企業的相關崗位培養優質的營銷人才。高職院校在對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以市場風向作為主要發展指標,以對企業有利、學生有益為前提,保證雙方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