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華(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企業界,對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有了共識,并進行了大量的農村電子商務的實踐,大大推進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首先,農村電子商務可以幫助農產品獲得廣闊的銷售市場,切實提高農產品銷售收入。通過電商渠道,可以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市場,大大擴展了銷售的市場范圍。同時,農村電商減少了中間環節,產品的銷售利潤也可以有相應的提高,農民的收入可以獲得很大的提升。其次,通過電子商務可以獲取更多市場變化的信息,幫助農戶進行科學決策。各大電商平臺都有農產品銷售詳盡的數據,可以幫助農戶合理安排生產,及時調整農產品的種植。再次,借助電子商務帶來的市場信息,可以為農村提供更多商機,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如生態農業、農村休閑旅游、農村民宿、綠色農產品等新的發展趨勢可以使農村經濟發展獲得新的推動力。最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將促進電子商務配套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會帶動物流、電商運營、生態旅游等行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也為農村人口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雖然我國電子商務普及率已非常高,但在一些相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農民對于網絡交易存在疑慮,對于電子商務存在懷疑態度,還有很多農民對于開展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是否能獲得較大的銷量存在疑慮,擔心開展電子商務無法獲得相應的收益。因此,大部分農民由于電子商務知識缺乏,也缺乏學習電子商務的興趣,對開展電子商務缺乏信心與積極性。
我國國內電子商務競爭日益激烈,特別像淘寶、拼多多平臺,網店的開店門檻低,參與人員眾多,競爭激烈,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從事電商會存在較大的風險。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比較多,存在空心現象,而具有電商知識的人才則少之更少。同時,農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弱,電子商務配套不完善,很多電商人才一般不愿意到農村從事電商工作。因此,從外部引進電商人才進農村從事電子商務會存在較大的困難。人才的短缺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短板。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發展農村電商尤其重要的是物流問題。農村電商不僅要有豐富的物流渠道幫助農產品進行電商銷售,還需要有競爭力的物流費用。電商平臺激烈的價格競爭要求配套較低的物流成本,才能使產品價格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同時,農產品的不易保存也對物流運輸提出了新的要求。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經常會因為物流問題造成產品不新鮮、產品受損從而引起退貨退款或賠償,這就需要發展農村冷鏈物流。但是現階段我國農村冷鏈物流存在設施不完善、技術落后等實際問題,而且冷鏈物流的許多環節如預冷、儲存、配送等在農村很多地方都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及標準,導致冷鏈物流企業在農村實現冷鏈物流存在一定的難度。
1.產品同質化問題
農產品相對工業品,更容易產生產品同質化問題。大部分農產品差異化不明顯,附加值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同質化勢必會造成價格競爭,降價成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從而造成利潤大幅下降。
2.保存保鮮問題
農產品的保存保鮮也是目前發展農村電商急需解決的問題。農產品一般保鮮時間短,保存要求高,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新鮮度要求又比較高,如果對訂單量的預測偏差較大,會存在要么訂單量太大,無法按時發貨,要么訂單量太少,產品成熟后保存時間太長無法銷售。同時,由于農產品產地與銷售地距離較遠,經常會出現因為物流運輸時間過久造成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而產生退款糾紛。
3.品牌問題
農村電商往往缺乏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低,經常只能以低價獲取市場,往往無法獲得較好的利潤。由于缺乏品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知有限,無法形成復購與品牌影響力,消費者忠誠度差,產品銷量穩定性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戶本身對品牌的認知有限,缺乏品牌意識,也不懂得如何進行品牌運作,這使得農村電商的品牌發展相對較弱。而且農產品生產一般是采用分散經營的,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不高,質量水準也參差不齊,產品特色并不明顯,即使已經使用品牌,也無法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4.整體協調規劃問題
農村電商如果只是放任單個經營戶獨自經營,很容易造成相互競爭,為獲得銷量相互降價,導致無法獲得較好的利潤。同時,分散經營也會增加物流、運營等方面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利潤。缺乏整體協調也會造成產品供求、價格波動幅度較大,無法良性發展。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地區盲目推進,不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進行長遠的發展規劃,具體實施缺乏科學性與嚴謹性,這往往會造成農村電子商務只發展了一段時間,然后就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
1.政策支持與扶持
地方政府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積極的電商政策,提高電子商務經營者積極性,鼓勵廣大農民進行農產品網絡銷售,促進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要給予從事電商的農戶一定的資金支持及稅費減免,切實提高農戶從事電子商務的積極性。部分地區可以結合國家農村扶貧工作的有關政策,將一部分財政資金向農村電商產業方面傾斜,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扶持力度,通過農村電商助農扶貧。
2.鼓勵與引導農民積極參與電子商務
首先,政府要引導鼓勵支持農民群體參與到電子商務活動中來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農民作為主要參與群體,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推行,首先要明確農民群體的主導地位,保證農民群體可以正確認知電子商務相關的內容。其次,加強對農民的引導與培訓,支持鼓勵農民群體主動參與到電子商務活動中來。最后,要樹立榜樣示范作用,通過樹立幾個成功的典型,引導更多的農民群體參與到農村電子商務中來。
3.統一布局與協調
農村電商的發展需結合區域地理環境、資源狀況、本地特色等因素統一規劃與布局,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整體的發展規劃,引導當地農業經營者和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本地農村電子商務??梢猿闪m椀墓ぷ餍〗M,由政府牽頭,組成由政府人員、電商企業、農戶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對農村電子商務進行科學、規范、合理的協調規劃,并提供各類支持與扶持。
4.完善電子商務物流
政府應統籌協調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的深度合作,給予物流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保證農村電商獲得各大物流公司的大力支持。同時,建議地方政府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保障農產品能夠更加新鮮地運送到消費者手里,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及復購率。
農村電子商務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有電商企業深度參與。首先,電商平臺企業應積參與。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企業在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投入,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拼多多與云南政府合作的“多多果園”項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農產品訂單爆炸式增長,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其次,可以引進一些電商行業的優秀企業,由優秀企業幫助本地經營戶進行電商運作,避免電商經驗的缺乏造成運營失敗。
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
首先,加強對農村現有經營戶的培訓,由政府出面,組織各種電商培訓,培訓學習最新的電商知識,訓練實際的電商操作能力。其次,積極引導鄉村青年、返鄉人員、大學生村干部等積極參與農村電子商務。這類人群學習能力強,對電子商務有較好的理解,如果給予一定的扶持,獲得成功的概率較大,進而可以進一步樹立為典范,形成示范效應,從而吸引更多人員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第三,可以與大專院校協同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高職院校是電商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可以通過與高職院校的合作,培養與輸送電子商務人才。第四,吸引電商人才到農村電商創業。通過一定的政策優惠,吸引人才農村電商創業,特別是一些具有一定電商經驗的本地外出務工人員、本地在外大學生回鄉創業,這對于促進本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樹立品牌意識,才能使農村電商長期良性發展。第一,要利用電商平臺的數據,分析市場發展,分析重要的消費人群,精準定位,樹立符合目標消費人群的品牌形象。第二,嚴控產品質量,構建與品牌相匹配的優質產品。第三,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用天然有機肥料,生產綠色農產品。第四,根據品牌的要求,統一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包裝以及營銷推廣策略。第五,品牌的塑造一定要結合區域特點與優勢,將產品特點與優勢與地區特點與優勢相結合,突出產品差異化特點??傊挥胁捎酶鞣N針對性的措施,農村電商才能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為農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