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洋(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目前,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科研活動不斷增多,人才引進與學生規模不斷擴大,收費項目不斷增加,各種規章制度不斷健全,以及各種收費、物價檢查更是頻繁不斷,這一系列變化,都對高校的收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開票難、繳費難、記賬難”等老大難問題,依然制約著高校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做好日常的收費管理工作,各高校基本上都建有自己的收費管理系統。但是,這些系統要么是單機版的系統,要么僅僅是基于WEB平臺的系統。尤其是隨著各高校學分制的全面實施,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這些獨立的系統,已遠遠滿足不了高校的收費需求,特別是獨立的收費系統,已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全面打通財務系統與其他業務系統間的數據交互,杜絕數據孤島,構建一個數據共享的高校一站式綜合收費管理平臺已迫在眉睫。
高校收費項目主要有學生收費、教師收費以及其他零星收費。學生收費有學費、住宿費、等級考試報名費、服務性收費以及代收費等,施行學分制的高校還有學分學費以及重新學習費等。教師收費一般有職稱評審費、房租、水電費等。其他零星收費,主要是針對一些校外單位或個人的收費,像會務費、論文查新費等。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的收費系統,只支持從系統中導出應收款數據,發送給銀行進行網銀代扣,或者通過pos機現場刷卡收費。特別是遇到新生報到時,現場收費點也成為整個報到環節的堵點,學生、家長體驗差不說,財務人員也疲于應付。收費完成后,還要把銀行收款成功的數據導入到收費系統,由于學生未及時存款,往往需要財務人員多次進行批扣,大量重復的工作,也容易造成少扣、漏扣的情況。收費完成后,還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為學生開具非稅收入統一票據。
目前,高校的收費系統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僅僅只有學生的基本信息和應收款、繳費情況等信息。遇到學生學籍變動,更改姓名、銀行卡號變更等情況時,如果不及時更新收費系統,往往會造成扣款失敗,錯扣、少扣的情況。后期,各部門還需對各個有問題的數據進行多次核對、校正,工作效率極其低下。以學費繳納為例,現階段財務人員首先需要將學生信息、應收款信息在財務收費系統中錄入,需要扣費時,將應收款信息從收費系統中導出,然后將導出的數據發送給銀行,由銀行批量扣款。扣款成功后,銀行再將扣費情況反饋給學校,工作人員再根據系統要求,將數據整理導入到收費系統,然后打印非稅收入票據,再通知各系部到財務處領取票據,由各系部負責分發到學生手上,整個流程,自動化程度低,基本由人工完成,同一信息要在多部門、多人手上流轉多次,效率低下,容易出錯。
其次,像學費、住宿費以及代辦費等可以通過現有的收費系統,通過網銀批量代扣的形式扣款,但像等級考試報名費、重新學習費以及會務費等,因涉及人員、收費時間、場所以及標準各不相同,需要財務管理人員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管理,特別是一些現金繳費方式,還容易出現賬實不符、假幣等情況。
像會務費這樣的零星收費,也占據了財務人員的大量精力。一次大型學術會議,基本上都是現金或者POS刷卡收費,往往繳費人員還需要排隊等候繳費,交費完成后,收費人員還得根據繳費信息到稅務系統中逐一開具發票,效率低下。
因高校收費系統相對獨立,不能和其他系統實現數據共享,效率低下。收費管理人員每天忙于處理大量繁重的數據導入導出,信息核對等事務性工作,無暇做到對收費工作進行精細化管理,收費效果差,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的反復核對致使收費管理人員工作強度大;二是信息更新不及時導致錯收、漏收時有發生;三是因不能及時處理收費工作,勢必造成學費收繳率低,惡意欠費數量增加。
根據高校的收費現狀以及收費特點,大體上可以將高校的收費分為三類,第一類事業收費,主要有學生學費、住宿費以及代辦費等,通過現有的收費系統即可收繳;第二類主要為涉及師生的各類報名費,需要和其他系統進行對接,像學生等級考試報名費、重新學習費以及教師的普通話報名費,學生的網絡費、宿舍電費等;第三類主要為其他零星收費,像各類會務費、論文查新費等。
為了更好地解決高校的各類收費問題,筆者認為,高校的收費應該以構建“一站式綜合繳費管理平臺”為目標,以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簡化繳費流程,提高繳費效率,花大力氣在支付渠道、系統互聯互通、零星收費平臺以及統一電子票據上深入剖析研究,充分和軟件供應商進行溝通交流,最終實現高校所有收費均能在綜合繳費平臺上完成,實現“統一收費、統一支付、統一查詢、統一票據”的目標。
首先,應建立統一的支付平臺,支付平臺與財務收費系統、教務系統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業務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實現人員、繳費信息的實時更新。收費完成后,實時生成電子票據,用戶可以自助下載打印,實現繳費的自動化閉環管理。
高校財務部門應積極和學校信息中心、收費管理系統軟件供應商以及合作銀行溝通交流,拓寬收費渠道,建立統一的支付管理平臺。將銀聯、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納入到支付平臺上來。不僅要支持在PC端繳費,同時也要能夠和微信公眾號、企業號等進行對接,或自建自有繳費平臺APP,實現移動端繳費。
“讓信息多跑路,人員少跑腿”,系統間的互聯互通,是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收費系統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和校內其他應用系統進行對接:一是和財務核算系統對接,預先在核算系統中進行設置,學費、住宿費、代辦費收繳后,或學生繳費完成后,財務核算人員可以根據預先設置的記賬規則一鍵生成收費賬務處理憑證;二是利用單點登錄技術和校園門戶系統對接,實現一個賬戶一次登錄,即可進入收費系統或其他業務系統;三是和教務系統對接,實現學生等級考試報名費、重修費直接在教務系統中繳費,費用直接進入到財務銀行賬戶中;四是和學校電控系統對接,學生繳費后,宿舍電量即可實現自動增加。
高校中除了學費、報名費等收費項目外,像會務費這樣的零星收費也需要納入到綜合繳費平臺中來。管理這種繳費人員不定、金額不定,又需要獲取繳款人員的單位等信息時,需要開發一個零星收費平臺來進行管理,且要和收費系統對接,收費項目、標準以及收費管理人員均可自定義,收費項目設置后,繳費人員可以在系統中通過手機掃碼繳費,繳費時輸入繳費人、繳費單位、稅號等基本信息。繳費完成后,財務人員可以統一將繳費人員信息導入到稅務系統,統一開具發票。例如,一高校教務處要承辦一教務管理方面的研討會,收費標準500元,會務組管理員張XX,收費管理員收到會務信息時,可以在收費管理平臺中設置一個“教務管理研討會”會務,會務管理員張XX,收費標準500元,并生成一個繳費二維碼。兄弟高校參會人員李XX掃碼二維碼繳費(可提前繳費也可現場繳費),繳費時同時輸入繳費人、聯系方式、單位名稱、稅號等信息,繳費成功后,直接開具電子發票。如果沒有和電子發票系統對接,收費管理員張XX可以在零星收費平臺中實時刷新繳費情況,并將繳費數據導出,發送給財務出納,進行開票。
現階段,電子發票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有的地方面對高校收費,業已開通了非稅收入電子票據。在一站式收費管理平臺中,學生在線繳納的學費、住宿費等非稅收入應和地方財政非稅電子票據系統對接,其他非稅類收費,應和增值稅電子發票平臺對接,用戶繳費完成后,平臺即刻生成電子票據,高校省去了購買發票、打印發票、整理發票、發票蓋章等環節,用戶也節約時間。
高校收費管理工作人少事雜,而且對時效性、準確性以及規范性要求較高。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構建一個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以及各業務系統間數據共享的一站式綜合收費管理平臺,不僅可以規范高校的收費管理行為,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學校日常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