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偉
(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鋪鎮第二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現代教育觀認為,不能把單一的學校教育稱之為教育。學校的力量有限,很難顧及到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故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2001 年6 月我國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建立教育部門、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有效參與課程建設和學校管理制度。在實施基礎教育新課改的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更應相互配合,以保證課程改革在農村的順利進行。
在農村,許多教師對家校合作缺乏全面清晰的認識。他們認為:家校合作就是家長和學校一起教育學生;家校合作,主要是教師告訴家長應該做些什么,注意孩子的哪些方面。教師對于家校合作的認識比較表面化,為了合作而合作,即使沒有合作教育的價值,也要求家長配合,這樣不僅對學生的教育毫無作用,還會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困惑。大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的教育全盤托付給學校,按學校要求配合學校教育就是家校合作,缺乏對家校合作的正確認識。
家校合作是家長與教師雙方積極合作、平等交流的過程。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和教師只是教育場合不同,二者應該處于平等地位,應該互相合作。但目前的家校活動,卻總是以學校為中心,教師掌握著主動權。農村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思想觀念存在很多的誤區。他們認為,家長的主要任務是“養”,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應該由家長來滿足,而“教”是學校的任務,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歸老師管,教育是學校的責任。
現階段我國農村的家校合作主要形式是家長會,最多在家長接送孩子時進行短時間的交流,合作方式過于單一。另外,家校之間的交流內容局限性大。學校組織的家校合作活動主要是教師通報學生情況,專講學生的不足與缺點,很少涉及到如何與家長合作,解決學生問題的方面。或者僅僅將合作范圍局限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忽視了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合作內容范圍狹窄,欠缺深度。
許多家長和教師合作的態度不積極是源自于他們對家校合作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各自在家校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職責不夠明確。所以,要做到家校真正合作,家校必須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共識。首先,學校可定期舉辦一些教育講座,利用一些家庭教育的講座視頻,請一些專門研究家校合作的教師來給家長上課,提升家長的素養,讓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科學有效的教育途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家校合作中。其次,教師可充分利用QQ 群、微信等軟件,就班上學生出現的問題與家長進行積極地探討。可以開展一些具有共性的學生問題進行專題討論,也可以讓家長提出問題,大家一起來想解決策略,激發家長參與學生教育的熱情。雙方進行協商,在教育目標、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最大限度地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
由于家長受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所以教師應該在家校合作中采取主動策略,改變傳統的崇高、威嚴形象,利用多種方式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共同探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找尋解決辦法,調動家長參與學校和學生管理的積極性。家長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主動配合教師,通過學校或其他渠道增長科學育子知識,及時向學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情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校要重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參與,把家長看作是平等的合作伙伴,主動承擔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工作,健全組織,建章立制,多方面地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為家長參與學校日常活動和管理活動提供便利。
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例如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聯系簿、設立家長開放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等,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讓家長、學生與教師三者有良好的溝通。通過這些活動,拓寬家校合作渠道,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把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傳達到學校,也讓彼此在交流中增進感情。在開展各色活動時,還應豐富合作的內容,擯棄陳舊的觀念,不要把考試成績當作唯一的內容。學校和家長應該對學校的管理狀況、班級的教學動態、學生的心理等情況進行交流,在與家長的共同探討中,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
現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學生家長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有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言行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有的家長過于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和道德教育;還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老人帶,這些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管束不努力學習甚至是逃學。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家庭教育不得當所造成的,因此,引導家長端正教育態度,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成了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多與家長溝通,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如發現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不妥之處,要直言相告,說服家長改變教育方法,凡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熏陶、感染孩子;建立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關系;對于留守兒童要多給予關心和關注,讓他們心里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
總之,教育是一項由家庭、學校、社會和學生共同組成的系統工程。現在農村家校合作教育中,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還不充分。家長和學校要改變觀念和方式,共同學習,不斷努力,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家校能真正發揮教育效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