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芙
(山東愫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61)
古箏是我國彈撥樂器之一,歷史悠久。此獨特表演藝術需要演奏者能夠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同時也需要演奏者針對作品自身的思想情感頗具表現力。所有的音樂都是經由人的內心需求所生,更是人內在情感的一種具現。它可以加強大眾相間的思想表達和溝通,也讓演奏者和聽眾相互間形成共鳴。
藝術源于生活,需要充分挖掘箏曲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其一,需要充分獲悉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每一曲箏曲的創作都有其特定時代背景,因此,每接觸一首箏曲,我們就應當先了解時代創作背景,充分感悟作品描繪出的意境,而后感受作者創作作品的意圖,對作品藝術背后的思想情感深刻分析,充分挖掘作品情感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以掌握和感觸箏曲內涵,感受到作者的情緒表達和變動。進而將此情感融入作品里。
比如應當充分獲悉作者曲目創作的來源。在學習新的箏曲《秦桑曲》的時候,我們應當充分了解作者周延甲創作此曲目的時候參考了李白的詩作。由作者創作題材的源頭,我們能夠知道作品自身的情感表達,感受到作品盡管描繪的是春天,不過傳遞的是一種遠方思想,滿含等候夫君的深情。從主人公視角看樂曲,對箏曲挖掘情感因素,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如此才可以將演奏中的情感表達導向充分把握好。
古箏演奏中涵蓋的情感表達,既要求獲悉具體風格,又要求掌握理論知識,對箏曲作品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此同時,需要在閱讀作品之后讓自身融入箏曲作品里,根據自身的音樂感觸顯現作品,發揮藝術想象,實施箏曲的二次創作,投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給音符以生命,而后將作品的主題思想確定好,使得情感交融、聲情并茂。
比如對于箏曲要完成情感交融和聲情并茂。《漁舟唱晚》這首曲子意境深遠,語言簡練。在曲目演奏前,應當從王勃的《滕王閣序》詩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切入進行想象。在《春江花月夜》曲目演奏之前,腦海中自然會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映襯。在月夜扁舟上的游子,樓上鏡臺前面坐著的思婦,夜里做夢夢到了花落閑潭,這一幕幕的花林、江月的畫卷,無論是落花、流水或是殘月等都是烘托手法,襯出思歸情誼。唯有充分獲悉這些,演奏者才可以和作者實現情感交融,情感表達才可以更為真切和感人。
嫻熟的技能屬于整個情感表達中的重點,所以,演奏人一定要可以正確的將音色、力度和速度等管控好,同時也將旋律、節拍的變動把控好,運用飽滿的情緒將演奏技能發揮出來,如此才可以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構成獨特的演奏風格,如此才可以真正實現“琴音合一”“物我合一”,在技巧熟練之下,將自身情感融入,如此才可以將完美藝術形象塑造起來。
比如運用左手按顫技巧彰顯“靈魂”。在古箏演奏中,左手以“吟、揉、按、滑”就能夠將古箏演奏人的情感表達出來,所以,左手顫音就是凄婉類的顫音,奏出的旋律比較哀傷痛楚。左手的顫音頻率比較快、振幅比較大,隨帶有棱角的猛顫,箏曲發出的旋律就是悲憤和惱怒的;左手的顫音振幅又小又均勻的,發出的旋律就是優美如歌的旋律。與此同時也需要關注觸弦點,觸弦的深淺、力度的輕、重、緩、急等各不一樣,彈出的音色也各有不同,給出的情感表達成效也不一樣。因此,演奏練習的時候,手上的基本功比較扎實,為了呈現更好的音樂,一定要確保手指能夠管好琴弦,只有管控收發自如,讓演奏技巧中融入情感表達里,如此才可以讓音樂的靈魂完完全全地表現出來,切實推進到人琴合一境界。也就是說,嫻熟的技能就是整個音樂情感表達的重點。唯有技術比較嫻熟,演奏的時候樂曲才可以更優美動人。
引人入勝的曲目既要求曲子情感緊扣心弦,也看重演奏人的技術。假使演奏人不具備嫻熟演奏技巧,就無法讓曲目涵蓋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與之相反的是假使演奏人具備高超演奏技術,就能夠讓曲目中涵蓋的情感被充分表達出來,也可以和觀眾自身的精神情感形成共鳴。因此想要讓每一首曲目演奏好,演奏人就需要將各個演奏技巧掌握好,唯有積極進行強化練習,構成自身的獨特演奏風格,在各個曲目演奏里,切入自身對于作品的感悟,還有加入自身對于曲目的情感感悟。
比如演奏方式選擇的不同,情感表達也不一樣。對于古箏的演奏,要看演奏人手指的把控和操作。只有演奏人的手指對琴弦進行細化管控,各個指法才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意境。再疊加上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能夠較好地將曲目中蘊含的內涵充分表達出來。整個演奏全過程里切實做到情由表述,實實在在的做到收放自如,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將各個旋律演奏出,使得作品的情感被充分表達出來。這些都需要通過長年累月的反復練習才可以做到,因此需要看重演奏練習的展開。
總之,古箏藝術中的靈魂就在人內心情感里。彈奏的時候,演奏技巧和情感表現就是古箏演奏里無可或缺的因素。唯有切實將這些因素有機結合才可以將作品演奏好。因此,較高水平的古箏演奏就是運用多種演奏技巧,收放自如、合理安排,使得表達和作品內涵呼應好情感。音樂情感把握好、表達清楚才是各位演奏人不可或缺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