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迪(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事實上,仫佬族具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技藝,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以廣西為例,該地區自然環境較為優越,在發展金屬、染織以及編織等方面將有更多的天然材料。正是在自然資源多樣化的基礎上,匠人們通過自身的技藝創作出更為豐富多彩的藝術作品。仫佬族群眾擁有非常豐富的智慧,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中,留下了許多款式多樣、顏色豐富的陶瓷、金屬制品、挑花刺繡,除此之外還有各類民族民間樂器、服飾縫制等。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少數民族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傳統手藝。但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優秀的傳統手工藝一方面是少數民族所創造的瑰寶,另外一方面則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仫佬族在對鞋子制作中,不管是從款式還是從顏色來看,基本上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其中有草編涼鞋、布織繡花鞋等。現今依然完好保存著清代絲織品上的花紋,則是通過織錦手工制作而成。另外一種就是孩童背帶上的花紋,整體看起來較為工整,且內容較為豐富。在仫佬族中有一句俗語便是“吃不得酸辣,上不得高坡”,該民族基本上家家都有酸、辣椒缽,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傳統工藝,專門用來腌制酸品的陶制容器,這些東西可作為招待賓客的最佳食品。
仫佬族為了能夠生存下來,在與大自然不斷的斗爭中總結了一些民間醫藥,比如說可以利用動植物或者是礦物資源來進行醫藥的創造,因此一些民間單方、藥方極其寶貴,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仫佬族便有了屬于自己的醫術。事實上,仫佬族醫生較為擅長的一點便是就地取材,喜歡用植物來制作藥物,在這樣的一個醫藥文化融合當中,在吸納漢族醫療經驗的同時,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在這些醫術當中,針對發熱、骨折風濕、風寒等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針刺出血退熱法,還有燈火點灸療法等。這些較為常用的藥物,一般會利用趕集的機會去街市上進行購買,或者是直接到山里面自行采藥。
結合相關專家研究的情況來看,當前已經獲得的仫佬族藥已經達到了246種。在羅城縣有一大批有一定技能的醫生,比如說吳遠山、廖太蘭等。結合大多數的學者的觀點來看,需要對這些有一定技能的醫生的專長,采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挖掘,然后向社會推廣。當然這些技能的挖掘與運用要真正在廣大百姓當中使用。羅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那么一方面要考慮到在本地大力發展民族醫藥時,需要將這些民間醫生的專長進行適當地發揮,同時對該民族醫療資源的搜集、挖掘與整理需要進行規劃操作,制定明確的相關操作計劃,如果沒有的話,對于這項工作的開展還是需要進行更為細致的考慮。
事實上,仫佬族最早的詩歌來自本民族人民的歌謠,還有的則是一些民謠。1950年以后,仫佬族詩人包玉堂等人創作了許多優秀詩篇,比如說《虹》等。另外還有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散文集《琴心集》。這些非常獨特的優秀作品是文學殿堂璀璨的珍寶,能夠將人的內心的想法更為玲瓏有致地表達出來。另外,在民間文藝方面,該民族還有開壇歌、走坡歌等。除此之外還有山歌、民謠等。該民族的彩調表演主要是由桂林等地的藝人傳授而來,該民族的人能歌善舞,善于學習,將唱腔曲調運用于仫佬族的民間歌謠當中,其中有關彩調方面的素材則來源于該民族的日常生活當中。正是因為這類活動場所的設定,對于仫佬族文化生活的開展是非常有利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將異質類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仫佬族處于生活條件較為匱乏的地區,這個民族一直以來較為崇拜的便是原始的信仰,其信仰的便是歷代祖先和世界萬物。隨后在受到壯族、漢族等民族的文化影響,仫佬族受到了來自神靈、祖先等方面思想的影響,因此該民族信仰當中帶有較為多元化的要素。今天的仫佬族博物館,有一座白馬娘娘的銅像,是來源于一位神仙化身為白馬營救仫佬族人的神話傳說。為了表達對白馬的一種感恩,仫佬族將白馬當成一種信仰予以頂禮膜拜。對于這些敬仰之情均在族譜、墓碑當中有所體現。舉個例子,在四把鎮石門田心村有這樣的一個銘文《吳姓祖墓總碑序文》:“竊維木必有幸,而后枝葉成長;水必有源,而后流溢廣遠。然祖而生后人者,可以異如是哉。”該民族的信仰具體涉及日常節日活動等環節當中,這樣的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除此之外,仫佬族對于雷公、樹木等均有一定的崇敬,具體表現在該民族的采取神話故事中。同時仫佬族對耕牛、土地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愫。舉個例子,在紀念活動環節,會在宗祠上設定“土地公公”的牌位,向崇拜對象表達自己的愿望,希望來年能夠獲得較大的豐收。對于設定“圣母娘娘”這樣的牌位,其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家庭人丁興旺。這些信仰的存在,一方面民族的生存訴求有著很大的關系,另一方面則是該仫佬族為了能夠得以生存發展下來所自發地形成的一種文化信仰。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該民族的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同時有關于該民族的相關信仰會逐步淡化。但是原本的一些法事等則流傳下來,成為較為珍貴的資料憑證。
民俗的奇緣與人類社會群體生活有著較大的關聯,民俗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且在不斷地傳承當中獲得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民俗所包括的內容比較多,比如說節日、飲食等。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一定的血緣、地緣綜合起來的村社組織,不管是從居住形式,還是宗族力量,對于該民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伴隨著仫佬族的不斷發展,原來的宗族組織則由現在的區域行政機關取代,那么相對來說與宗族相關的活動同樣會取消。再來看看依飯節,該節日在2006年被納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依飯節上的表演,主要包括固定的幾個流程,這是不可更改的。具體涉及依飯節唱本等相關內容。總的來說,該節日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既有該少數民族的信仰多神的特點,又有一些五行八卦說等相關內容。因此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則是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
不管是從何種角度來看,仫佬族具備較為濃郁的民族風情。不過由于自身民族文化形成的獨特體系,加上在民族文化保護等方面的相關機制,相對來說與外界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中國文化當中,其主流便是漢族文化,這種帶有強勢的文化滲透到了各少數民族文化當中;仫佬族為了保證自身的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會自動地吸納這樣的一種文化,從而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具時代特色性。
事實上,在仫佬族當中,如果是同一個姓氏,那么基本上會聚集生活在一起。所以雖然這一民族留存時間較長,但是整體搬遷的范圍并不大,所以存在著較為典型的群居的特點。不過,一旦出現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情況之下,彼此之間則會相互搶奪生存資料。結合相關資料調查分析來看,仫佬族在農忙時節,往往會選擇相互耕種,這樣可提高作業效率。另外在這一民族當中,大家有著非常強烈的學習積極性,這是民族生存發展的關鍵性力量;同時在文化吸納這一塊,主要是主動吸收漢族優秀文化,這樣便能夠將漢族文化與仫佬族在風俗、民間工藝等各個方面加以滲透,體現出了該民族具備一定文化包容性的典型特質。
仫佬族在服飾設計上存在著一定的創造性,不管是帶有圖騰的服飾,還是在飲食風俗上的選擇,說明仫佬族在改善生活條件,增加生活的娛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少數民族文化在自身的發展中逐步完善,具體涉及民族歌舞、神話傳說等內容。這些關于仫佬族的口述資料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地域多元文化特質,具體表現在生存空間、表達方式以及傳承保護等方面。在較長的歷史演變當中,民族之間發生過分化、重組的情況,這就意味著不同的民族之間有著自身的語言、風俗等。這就表明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較為顯著。所以不同的居住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決定了生活在具體某一地區的民俗文化存在差異性。
在廣西地區,大部分少數民族不管是在文藝、文學、醫藥等各個方面,基本上采取的是口傳的方式保存下來。那么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背景之下,這些資料則存在著損毀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需要利用相關的設備或者是特定的技術加以保存下來,可具體所選擇的方法便是將仫佬族口述史資料進行保存,這些口述資料內容較為豐富,其中有表演藝術、口頭表達等相關內容。所以要采取多媒介的方式進行保存,比如說文字、聲音、錄像等,這樣才能將仫佬族的各類知識內容合理地留存出來。具體保存的方法有紙質載體、照片、磁帶、視頻等。采取這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將最為真實的內容表達出來,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史料及仫佬族文化遺產的發揮其實實在在的價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