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規范開展智能化煤礦建設管理工作,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監局聯合印發了《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和《煤礦智能化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兩個辦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國家能源局黨組高度重視能源技術革命,要求大力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與能源發展深度融合。2020 年2 月,國家能源局等8 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能源領域“新基建”穩步推進。
目前,國家首批71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但仍處于起步和探索實踐階段,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規范管理、有序開展。考慮到智能化煤礦建設是一項創新性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專家予以支持。制定出臺“兩個辦法”,既是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規范管理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的具體舉措,也是促使專家客觀公正提出咨詢意見、提升行政科學決策水平的有效保障。為此,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監局聯合印發了“兩個辦法”,自2020 年12月28日起實施。
《智能化示范煤礦管理暫行辦法》共6 章25條。第一章為總則,共5 條,分別規定了制定辦法依據、智能化示范煤礦定義、管理原則、職責分工等。第二章為示范煤礦申報,共4 條,明確了智能化示范煤礦應符合的政策要求、建設方案、申報程序等。第三章為示范煤礦建設名單公布,共4 條,明確了煤礦智能化專家庫的建立和使用、材料審核、建設名單公布等。第四章為示范煤礦驗收,共6 條,規定了智能化煤礦建設單位的職責、驗收程序、抽查和名單公布、政策支持、經驗模式推廣等。第五章為監督管理,共4 條,明確建立工作專班、定期通報、經驗推廣、加強監管等。第六章為附則,共2 條。
《煤礦智能化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共15 條。分別規定了辦法制定目的、適用范圍;專家遴選的原則、范圍、條件和程序;專家抽取的要求、專家權利和義務,以及專家庫更新等方面內容。
一是簡化示范項目工作流程。在制定《智能化示范煤礦管理暫行辦法》過程中,嚴格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注重簡化程序、公開透明,減少行政干預和自由裁量權。具體而言,國家層面明確建設目標、推薦原則、推薦對象和條件,并負責項目督導、抽查驗收結果和經驗推廣;地方和中央企業總部負責示范項目推薦、組織建設和項目驗收。通過示范項目管理方式的優化調整,確保權力下放到位,充分發揮地方、企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是組建工作專班。煤礦智能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強、涉及領域廣、任務艱巨繁重的系統工程,需要集中力量統籌協調。為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監局牽頭建立煤礦智能化建設工作專班,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中煤科工集團組成,協助負責智能化煤礦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建立專家庫。煤礦智能化建設系統集成性強、技術復雜、創新任務重。《煤礦智能化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從專家遴選條件、專業方向、專家名單公布、工作紀律等方面作出規定,充分發揮專家在項目評估、咨詢、驗收中的作用,確保示范工作客觀公正。
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鼓勵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制定達峰專項方案。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并制定達峰行動方案。
同時,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優先選擇化石能源替代、原料工藝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等源頭治理措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推廣節能和新能源車輛。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強化污水、垃圾等集中處置設施環境管理,協同控制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協同控制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的創新舉措和有效機制。
積極推動部分地區和行業先行先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推動已達峰的地方進一步降低碳排放,支持基礎較好的地方探索開展近零碳排放與碳中和試點示范。選擇典型城市和區域,開展空氣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試點示范。在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開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試點示范。
近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建設的意見》,提出強化安全生產追責問責,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取消負有領導和監管責任的相關人員當年各項評先評優資格。
山西省強調,要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定期研究解決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問題;健全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制度措施;建立省、市、縣黨政領導干部安全巡查制度,經常性深入一線,檢查指導安全生產工作;建立事故警示教育制度,用事故教訓切實推動安全生產工作,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落到實處。對黨委政府安全生產決策部署落實不力、推進緩慢、違法違規審批發證、發現問題隱患不依法處罰等行為,嚴肅追究相關安全監管人員責任。
日前,甘肅省應急管理廳會同甘肅煤礦安全監察局、甘肅省發改委制定了《甘肅省煤礦瓦斯等級鑒定信息公示制度》。
制度明確,甘肅省應急管理廳、甘肅煤礦安全監察局、甘肅省發改委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管全省煤礦瓦斯等級鑒定工作和信息公示管理工作,對全省高瓦斯礦井等級鑒定信息進行公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熟悉煤礦瓦斯等級鑒定業務正式員工不少于10人,具備這些條件的瓦斯等級鑒定機構和核定生產能力120萬t/a及以上的煤礦企業,可以從事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和從事本企業所屬礦井瓦斯等級鑒定工作。
制度規定,低瓦斯礦井每兩年應當進行一次高瓦斯礦井等級鑒定,高瓦斯、突出礦井應當每年測定和計算礦井、采區、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因長期停產、停建等客觀原因沒有進行瓦斯等級鑒定的礦井,按上年度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管理。
各地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各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屬地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的監督檢查工作,發現鑒定機構(單位)或企業所報送的信息不真實或者存在失信行為之一且情節嚴重的,三年內不予公示,并納入聯合懲戒對象和“黑名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