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
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副總經理趙福堂,總經濟師杜平;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任庚,阿里云智能通用行業副總裁、西北大區總經理衛煒,阿里云智能架構師委員會規劃咨詢師吳杰,阿里云智能西北大區行業總監游弋等出席簽約儀式。趙福堂與衛煒分別代表陜煤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約。
在簽約前,任庚介紹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戰略,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要關注幾個方面:內生驅動、外生牽引,數字化轉型涉及到業務流程變革、商業模式創新、技術方向選型,一定是內因主導;頂層設計先行、繪好藍圖,數字化轉型發展要統一標準、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避免重復建設、信息孤島、各自為政;從價值出發、需求出發、產品出發,找準工作切入點,挖掘數據價值、協同效能、結構調整潛力。任庚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將與陜煤集團進行賦能合作,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形成行業輸出服務的能力。
楊照乾介紹了陜煤集團基本情況,他指出陜煤集團具有3個特點:資源優勢突出,優質的煤炭資源決定了煤炭、煤化工、鋼鐵冶煉、燃煤發電、新材料等相關產業發展優勢;注重技術創新,已設立了西安、上海、深圳3個技術研究院,煤炭開采、煤制烯烴和煤炭分質分級利用技術水平均居于世界前列;實現了產融結合,除擁有傳統產業外,還擁有證券、信托、期貨、財務公司等金融企業,實現實體產業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
楊照乾表示,陜煤集團是一個開放的企業,非常歡迎與上下游企業以及同產業類型的企業展開合作,期望在阿里巴巴的技術帶動下,把陜煤集團產業數字化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隨著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陜煤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將在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管理、信息與技術共享等方面展開合作。
陜煤集團企業管理部、阿里云智能、勝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員參加了簽約儀式。
2020年,晉能控股集團克服疫情以及改革重組等因素影響,重大改革取得突破,經營管理提質增速,全年完成煤炭產量3 億t、發電量722 億kWh、產值2275 億元、營業收入4799 億元、利潤68 億元、上繳稅費268 億元,各項生產經營任務指標增幅6%~8%,企業發展質量大幅提升。
在晉能控股集團旗下子公司中,晉能控股山西科學技術研究院公司揭牌成立最早,現有11 家科技研發單位,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科研平臺25個。
在晉能控股集團,5G+智能煤礦、智慧電廠,充填開采、保水開采、小(無)煤柱開采、井下水庫、巷道儲能、地熱資源開發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賦能高質量發展。小(無)煤柱開采為大同礦區提高回采率7%~9%,延長服務年限5年以上。
該集團上線運行山西省和煤炭行業唯一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目前已接入438家企業,達到了物資、設備、資金的科學管理,實現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查詢和共享。
該集團還牽頭聯合中煤科工集團、太原理工大學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校的優質資源和頂尖科學家,正在共同建設具有全球引領、具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煤炭綠色低碳清潔利用國家實驗室,為煤炭產業轉型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晉能控股集團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0 年關閉退出馬口煤礦、天池店煤業、山陰晉泰煤業等16 座礦井,占2020 年山西省總退出產能的62.4%,圓滿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去產能任務。
按照山西省屬企業探索實施“六定”改革要求,晉能控股集團完成了集團總部及下屬煤業集團、電力集團、裝備制造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等二級公司的“六定”工作,組織機構、人員等全部到位。此外,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僵尸企業”出清等工作。完成了醫療改革、廠辦大集體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等,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歷史性改革難題。
該集團堅持“項目為王”,塔山等10座礦井產能核增凈增產能2720萬t;朔州熱電、陽高熱電以及聞喜二期等7 個風電項目并網發電;漳澤百萬電廠具備并網條件。目前,該集團已實現初步煤炭優勢轉化為電力優勢,把電力優勢轉化為電價優勢,把電價優勢轉化為支持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勢,將電價降到了0.3元/kWh。
該集團確定發展38 個“六新”產業項目。積極研究廢巷儲能技術、裝備制造3D 打印技術、煤系伴生鋁及稀有金屬開發利用等新技術;研發應用石墨烯、煤系高嶺土、煤基新材料等新材料;研究應用井下機器人、多臂掘支錨快速掘進裝備、激光熔覆技術生產線等新裝備;加快建設液氫及配套加氫站、煤炭分質梯級利用與煤氣化制氫耦合、地熱資源、煤層氣開發利用、太陽能薄膜電池等新產品項目。同時,加快煤氣化技術研發,JM—H爐、JM—S爐先后試車成功,為全省乃至全國高灰熔點無煙塊煤氣化提供了高效、清潔、經濟的新路徑。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經營華中分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長航貨運有限公司等聯合起草的《煤炭內河水運物流服務通用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被國家發改委作為國標正式立項。
長江流域煤炭物流通道呈現區域廣、運距遠、環節多、周期長、降雨頻等特點,區域內煤炭物流市場運力散、管控難、損耗大、糾紛多的問題突出。
面對復雜的物流運輸管理難題,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經營分公司采取對物流鏈條中的運力、中轉碼頭、第三方質數量檢驗機構資源等進行集約化管理的方式,逐步將物流管理職能概念化、制度化,形成專業化管理趨勢,推動形成穩定的物流資源供應生態。
首推的苫蓋標準、商務合同條款、質數量獎罰規則等管控措施被第三方企業照搬到與區域同類型煤炭銷售企業的合作中;首創的“綜合熱值交接法”,解決了數量損耗與質量損耗綜合判斷的難題,建立了長江流域全程運輸質數量糾紛判定標準,被《規范》完整采用。
據悉,《規范》正式發布后,將作為我國內河煤炭運輸的首個國家標準,為長江流域的煤炭運輸建立統一規范。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能源集團”)于近日投資成立山東能源集團物資有限公司。
據悉,1 月15 日山東能源集團物資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3 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鞏學剛,經營范圍包含化工產品銷售;汽車新車銷售;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食品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等。該公司由山東能源集團全資持股。
山東能源集團目前對外投資公司共30 家,其中控股比例占100%的共有17 家。梳理山東能源集團對外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時間,可以發現最早是投資的是1989 年2 月份成立的龍口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在山東能源集團物資有限公司成立之前,最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為2019 年3 月18 日成立的山東能源集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系于星光,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經營涉及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