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婷
(江西農業大學職業師范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創客”由“Maker”直譯而來,原指創造的、制作的人,近年來專門指利用3D打印機、Microbit和各種新技術用于創新實踐,努力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的人[1]。學界普遍認為,“創客”不以營利為目的,是一群敢于創新、實踐,強調分享、協作,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且不怕失敗的創新人才的總稱[2]。
創客教育的內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概念介紹,各路學者各抒己見。祝智庭教授[3]等認為“創客教育融合了當代信息技術,結合了體驗學習、項目學習、創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張茂聰教授[2]等人強調創客教育以其創新性、實踐性、開放性、共享性等特質,成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的新抓手。楊現民教授[4]等認為“創客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各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的的新興教育模式,它融合了信息技術,秉承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堅持‘開放創新、探究體驗’的教育理念”;創客教育與傳統教育不是分隔開的,它是在傳統教育的理論基礎上嵌入“創客”的理念,與新課改強調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不謀而合。基于我國現有國情,綜合多位學者的解讀,筆者認為創客教育就是將新興的“創客”理念融入現有的教學系統中,旨在將學生培養成具備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問題、團隊協作等綜合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教育者應不辱使命,竭盡全力培養創新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貢獻力量。
一般認為,創客運動(Maker Movement)最早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的微觀裝配實驗室(Fabrication Laboratory)的創新項目中被提及,在此背景下,Fab Lab創新項目逐步發展,“個人動手設計”的創新理念受到多方認可,激發了全球的“創客”投身實踐,原屬于實驗室網絡中的創客活動開始走向大眾。美國麻省理工的Neil Gershenfeld教授指出,Fab Lab的創新項目有利于讓普通人實現創造的想法,為普通民眾進行創客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多方平臺[5]。
創客活動在美國的發展,如日中天,在國家層面、地區層面和學校層面,都頒布了各種戰略、倡議書,或是創建各種創客空間以便進行創客活動。美國在2014年6月舉辦了第一屆“白宮創客嘉年華”活動,該活動的宗旨是:助力推動美國全民參與“創客運動”;此活動結束后得到了美國各界的好評,之后便將該日期定為“國家創造日”。2015年新媒體聯盟發布《地平線報告》,該報告把“創客空間”列為未來一年以內采用的技術,并且學校領導正在積極探索將創客空間納入正常的學習環境中,鼓勵學生和教師完成自己的創意制作[6]。創客教育在美國高校發展極好,目前已有近百所高校開設了免費的創客空間,不限制學生的年級和年齡,以供所有大學生投身創客活動中。美國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發展則晚于美國高校,2013年左右美國中小學校開始開展創客活動,旨在給全美學生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平臺。美國創客運動影響著西方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開展本國創客教育,如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開設了相應的創客教育活動。
這場緣起美國的“自己動手將創意變成現實”的“創客運動(Maker Movement)”之風于2015年左右刮到中國,2015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初次造訪了“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創客”的理念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關注,李克強總理又于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創新與創業”將會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7]。基于此背景,2015年后創客教育得到蓬勃發展,教育界著力發展創客教育。
在中國知網中,以“創客教育”為關鍵詞對文獻進行檢索,截至2020年9月,共檢索出4211篇文獻,其中學術期刊1817篇,碩士論文227篇,博士論文2篇。本文統計了2010-2020近十年的文獻發現,從2015年起,相關發文量逐步呈穩定上升趨勢。此類文獻主要來源于中國信息技術教育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文獻發布機構主要是陜西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一流師范類院校。
總的來說,雖然創客教育正在積極影響著我國的教育事業,但是對創客教育的研究主要還停留在實踐層面,對于理論層面還有待研究,同時在創客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層面也是較少的。雖然各大高校和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各項創客活動,但是這些學校大多數處于經濟發展較好的一、二線城市和設備、師資齊全的高等學府,創客教育未能在普通地區以及普通院校中順利開展,這都是值得思考和解決的。
創客教育問世以來,吸引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高校以及中小學學校也在開始設立創客空間來推行創客教育。但這其中所體現出來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并亟待解決。
第一個問題關于教師,創客教育所需要的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還需要熟練掌握新技術,如熟練掌握3D打印等技術性較強的硬件。創客教育專職教師有別于原有的一線學科教師和計算機教師,這就要求創客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提上日程,培訓出一批致力于發展創客教育的“新教師”。
第二個問題關于經費,如果學校里已經有了創客教育的專職人才,那么創客項目的進行以及創客教學的順利開展就需要多方設備以及資源的支持,這就涉及經費問題,如引進3D打印機、航空模型、Arduino開源硬件等。
第三個問題關于傳統教學模式與創客教育理念切合性,國內一直遵行的教學模式與創客教育所強調的“動手創造”理念有所不同,急需能根據創客課程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服務于理論的新教學模式,為今后我國創客教育的研究和發展作出貢獻。
國內學校中較順利推廣創客教育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在其他一些中小城市沒有得到大力普及,甚至對創客這一概念不甚了解,所以應同步將這一新模式推廣到國內各個城市,讓學生們了解創客教育所蘊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對其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各級有關部門和各類學校也要關注教師創客思想的教育,教師要清晰認識到實施創客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創客教育本身的優點和特點,切實根據教學需求合理有效地在課堂中逐步應用。
在開展創客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應面向全體師生,充分利用校內現有的資源并整合內外資源,提供互聯網、3D打印機以及開源硬件等設備,打造學生“創客空間”,使學生勤于思考、勤于動手、勤于創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8]。將創客教育逐步滲透到日常教育中,鼓勵學生組成創客團隊或創客社團,通過協作交流分享打造優質的學生“創客空間”。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技能,必須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不能使創客教育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真正意義上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課堂外,大力開展創客活動宣講、創客比賽、創客作品交流等,各種形式的創客實踐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同時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有重要影響[9]。
專職教師培訓是順利進行創客教育的一個切入點。我國現有的教師團隊缺乏完整的專業知識以及新科技知識和系統的創客教育教學模式[10]。可實現課前培訓和課中培訓雙階段的模式,致力構造一只全力發展創客教育的專業教師團隊,為后續發展做好前期規劃。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領域順應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其中“創客教育”的重大作用將對各行各業產生重要影響。創客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技能,培養出符合國家所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理念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教育者應竭盡全力,不負眾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