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菲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214400,江蘇江陰)
伴隨信息專業技術的逐漸普及,還有社會對此的逐漸重視和開發,很多全新的教育方法產生了,微課是其中的一種,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廣泛關注。基于國內外現狀,微課的定義是,基于短小的課堂教授內容視頻,為某個主題知識或課堂教授內容鏈接設計和開發的新的網絡課程資源。它具有簡單、實用、多維和智能的特點。
為了適應所選主題并遵循微課程設計的原理,課件制作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選擇課堂上需要的措辭的時候,應該使用親切自然的話語,最好是口語化的,以減小距離感。同時,應該依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事物的能力,從學習者的角度選擇適當的語言風格。
在畫面的展現方式上,要有視覺上的親和力和吸引力,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展現方式。教師不宜在視頻中出鏡。圖片要美觀、清楚、利落,突出課堂教學內容,從學習者的角度看畫面。課文應標明課堂教學內容重點和關鍵詞,最合適的方式是加上字幕。語音方面,講解聲音要規范,說話要勻速、不做作、順暢,情感要到位,使學習者之間的對話有意義,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而不是與機器對話。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音樂。如果視頻課件沒有語音解釋,那么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搭配。如果視頻課件有語音解釋,建議不要用音樂,以免干擾解說引起負面影響。該表達技術應該堅持創新的想法,嘗試使用卡通、動畫、素描或其他新渲染法,鏡頭語言可以在課件中使用,選擇嘗試細節、推拉甚至蒙太奇等電影和電視性能技術。在敘事風格上,注意幽默、自然,表現手法要親切、自然,充分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和經驗積累。
微課的錄制看起來不難,但要做到高質量卻非常困難。要保證錄音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以保證很好的錄音效果;注意衣服和坐法,調整最佳錄像姿態;錄制時,不做和課堂內容沒有關系的事,不要打開無關的網頁和程序,并在拍攝屏幕鏡頭時不透露個人信息;注意在錄制過程中說話的速度,說話的速度和鼠標點擊的速度應該很好地匹配,以避免產生不真實的負面效果。微課錄制完成后,要對視頻進行回顧,依據實際情況剪輯,然后轉換成相應的格式文件保存。
數字控制技術主要是從資源存儲、資源導航、資源檢索、資源管理、用戶管理、評估中心等方面開始實施。依據整體規劃,關注實際效果,應積極組織數控技術課堂教學內容資源數據庫的構建,還有實用平臺的應用和推廣[8-9]。
為了構建數字控制專業的課堂教授內容資源數據庫,應該規范課堂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基本要求,實現數字控制專業課堂教授內容資源數據庫的高分享;基于數控編程和加工崗位的要求,實現能力培訓和促進就業;開放學習環境,以滿足數字控制學生的自學需要。
通過研究和加強高職院校數控技術專業教室教學內容資源數據庫的頂級設計,可以科學掌握發展方向。加強圖書館資源建設,促進學校數控專業教育改革。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通過遠程信息技術實現高質量課堂教學內容資源基礎的共享,為教師、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獨立的信息服務,最終促進相關專業課堂教學內容資源的開發,推動數控專業課堂教學內容改革的實施,提高數控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高職教育專業社會服務發展能力。對于數控技術行業和企業來說,資源庫的開發有利于合作培訓和技術交流,同時可以發布產品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促進產品和技術的使用和推廣。
優秀的微課應該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組合,兩者都是實用的。學習者的特征決定了微課程視頻的形式。一般來說,微課程視頻可以吸引學習者的眼睛和注意力,滿足他們視覺快樂和心理快樂的意愿,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否則,費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可能是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學習者無法理解。在微課制作中,要關注服務對象的差異和專業,注意不同年齡的學習者之間的差異。當然,不應該過度關注可視化、動態和有趣的表達方式,避免學習者的注意力對內容表達形式的過分追求;否則,它不僅偏離學習目標,還可能會使學習者輕易形成思維慣性和糟糕的學習習慣。因此,應該仔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指導學習者積極思考并激發他們探索新知識的愿望,積極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應該注意教師不應該在畫面上出現太多或者說太多,以便為學習者提供足夠的時間來獨立思考。
微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應該在主觀和客觀條件下形成,不能盲目實施。對于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和學生主觀設計課程內容,可以在客觀條件下開展;如果學校沒有條件,缺乏支持條件,盲目開發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應按照計劃的步驟來規劃和實施微課的開發和應用。此外,應突出實用性,以便學生掌握課程的關鍵知識及技能。微課的開發可以有效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于具有強大適用性的課程,進行微課教學是非常有益的;對于理論課程,它不一定適合應用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內容不可能孤立存在,不可能承擔個別教學內容的重要任務,它應該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以達到教學預期效果。依據實際情況,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進行組合或統一。課前主要是基于微課的預習功能,讓學習者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教學上,采用微課教學,對一些難點和重點、知識和技能分別進行展示;課后,學習者需要通過微課堂復習教學內容,加強對難點和重點、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吸收。
整個資源庫的開發實際上是課堂教學內容資源環境的開發和資源共享支持平臺的開發,需要遵循共建、共享、教與學的原則。根據企業的需求選擇數控技術的人才培養數量,確定數控專業的培訓目標,課程系統設計、實用技術被視為發展焦點,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開發并整合。數字課堂教學內容資源的設計、實施和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對數控技術人才培訓項目進行市場研究,闡明數字控制技術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數字控制規劃能力,優化課程系統,建立資源中心、案例中心、課程中心、虛擬中心、評估中心,以及就業交換平臺等;培養專業發展資源等數字控制專業人員的發展能力;完成六個核心課程,如數字控制處理技術和編程,匯編課程標準、學習指南、評估方案等,設立并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并為支持課程制作課件;建立多元化的教學材料庫,以問題為中心,系統規劃多種教學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源;整合數字控制專業課堂教授內容資源,再處理形成計算機輔助編程典型工作和工程案例;依據數控專業的特點,選擇典型的任務來完成知識點的虛擬資源構建;利用網絡資源優勢,以專業能力培訓為主線,以計算機輔助制造程序員職業培訓為目標,系統形成設計編程制造核心能力培訓包,以滿足能力培訓和專業職業培訓的要求;為實現課程、培訓和考核的雙重功能,構建數控專業課程考核方法和科學的考核體系,并依據計算機輔助制造程序員標準制定考核方案,構建相關習題庫;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促進校企信息交流和資源更新;搭建數控專業技術展示平臺,展示數控專業質量課程,開展技術推廣工作。
綜上所述,數控專業課堂教學資源庫的開發應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遵循通用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通過網絡開發和數據庫技術建立擴展模塊,整合數控專業課堂內容資源,構建功能先進、強大、高度標準化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庫,打造區域特色。同時,規范課堂教學資源選拔機制,保證資源質量,從而可以不斷推動高職院校數控專業課堂教學內容資源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