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慧
(長春市機械工業學校,130011,吉林長春)
中職學校的學習內容中技術操作的偏多,技術操作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在進步的,因此中職學校教學模式也需要不定時地進行改革。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改革建設屬于較為特殊的改革建設,因為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在企業招聘中的錄用率,所以不只是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配合,最重要的是需要企業的協助,促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全新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適應行業的發展為重大目標,學校進行全新的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中職學校不少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習慣也不好,大部分中職學生對學習缺少獨立鉆研、沉著思考的精神。但是他們也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只是缺乏堅強的心智而不能堅持刻苦學習。不少中職學生在校學習成績不好,走上工作崗位后工作業績也不突出。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一方面可以改善學生的不成熟心智,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符合企業發展的員工,大大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的就業率。
機床電氣控制技術在我國發展已有較長歷史,許多前輩對此鉆研奮斗了半生。現在我國的機床電氣控制專業想要獲得更好的持續的發展,最基本的就是需要該專業的學生繼承學習機床電氣控制這門課程。知識在不斷更新,這門課程也在不斷更新,只有不斷改革和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潮流,課程改革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發展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可以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更加全面,為優秀學生日后就業及對行業技術知識進行更深入的鉆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好的教育才能讓國家有好的未來,目前國家非常重視和關注教育問題,其中包括職業教育。對好的中職學校投入更多的教學資金和優秀的師資力量,還會對優秀的學生設立助學金。我國對職業教育會越來越重視,中職學校也會更加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可以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對機床電氣控制課程進行改革就是很好地遵循了我國的國情,可以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實踐過程,教師主要傳授理論知識,實驗內容相對較少,主要是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點動和連續控制正反轉實驗等,整體來看理論教學明顯遠遠多于實驗教學。我國部分中職學校已經落實了理實一體項目任務驅動教學措施,教學比較先進,形成了“以學生為主,以協作為要求,以探究為方法,以創新為目的”的教學理論。但是還有一些學校實施的是理論化教學,主要過程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遇到疑難點在黑板上書寫下來,學生將黑板上的理論知識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過程無聊,很容易讓學生降低學習興趣。對于大部分的中職學生來講學習理論知識并不容易,大部分中職學生學習習慣差,理論知識并不能全面掌握。相反的中職學生對實驗十分感興趣,課程實驗除了理論知識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操作技術,動手能力要求較突出,中職學生動手能力方面較強。因此建議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改革應關注實踐方面。
建立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打好課程改革的基礎,為達到改革目標起到管理作用,加速課程改革進程。按照社會對人才、企業對人才乃至整個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當前必須培養全面型人才。改革委員會的骨干主要是企業專家、資深專業教師、行業領頭人。人員組成不只是校內人員還包括這個行業優秀的校外人員,按此組成的改革委員會是從全方面考慮的,不僅從學校的利益出發也從企業需要出發甚至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要求出發,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
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教學大綱主要是由專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及教學難度設計的,還要將一些隨時會變動的因素也考慮在內。為了讓教學大綱設計更為合理,學校可以定期檢查教學大綱的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實施進度,一方面是督促和監督教師是否按照要求教課,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程度和學習難度。因此教學大綱可以為教學質量的優劣提供評判依據。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早已全球化,我國十分重視教育的發展,因此早已致力教育信息化。許多學校已經將教材立體化,教材立體化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一步,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中職學生來講,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增強實踐能力。結合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還有學校任務為主進行改革,按照技能為主進行培養,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多用案例教學,教師不只傳授課本知識還要將行業標準告知學生,擴大學校實訓內容,保證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許多學校已經順應國家的政策方針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如在教學“繞線式異步電動機及雙速異步電動機的運行控制”這章內容時,把課堂需要講解的知識原理制作成視頻或動畫,讓同學不只是在課堂中也可以在下課后或者在家在宿舍只要用手機掃二維碼就可以找到上課的資料,使學生學習更方便。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相互配合做到“教、學、做”一體化,不是單方面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聽講,而是需要雙方的互動,教師保證“做中教”,學生則保證“做中學”。傳統的機床電氣控制教學模式“上完一段理論+中間穿插實習”應該及時改革創新,調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學生在一周的實習過程中的心態,然后改進成易變通處理的“2+4”模式或者“4+2”模式。
教學改革已經進展多年,最突出的改變就是實現教學信息化。在中職學生課程學習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多媒體的廣泛運用,教師結合材料制作PPT 課件。機床電氣控制課程運用多媒體查找相關的視頻,例如倒順開關正反轉控制電路安裝和單向連續運行電路安裝的視頻,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可以很好地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的興趣。在機床電氣控制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融合進去,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同學播放機械原理和工作過程的相關視頻,不只是教師口頭講解機械知識,運用多媒體講解更加生動。信息化教學的優點就是先進性、普遍性,最重要的是高效性。因此信息化教學應該全面普及到中職學校的教學中。
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全新的考核,這方面的革新對于教師來說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學生的水平,對于學生來說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傳統的考核方式是考試,這作為考核來說不全面,考試分數在評判學生的業務技能時只能起參考作用。需要加大對實訓尤其是對技能的考核力度,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不只是技能訓練還有全面的綜合性訓練,這樣可以全面測試出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于教師來說傳統測評的主要模式是對學生簡單地ABC 式評級,考核內容較為單一。考核測評改革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因此,既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又要對教師教學方法及態度進行考核。為了更好地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企業對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技能測評必不可少。
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改革需要相應投入,中職學校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就業率,需要加強專業實訓室、供配電實訓室、自動化綜合實訓室等建設,配齊設備,以滿足學生實踐實訓的需要,不只是接受理論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是與教師的高素質分不開的。學校一方面應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校內開展培訓讓全體教師參與,結束后應進行考核。在校外可以聘用有能力的教師,來補充學校的師資。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企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對員工的技術能力要求不斷提升。中職學校為了跟隨企業和國家的高速發展,也在不斷地改進傳統的教育方式,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和教師相互配合,制定和實施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這需要學生的配合和相關企業的協助。學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進行課程改革,以滿足企業需求為目標進行全面改革,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水平,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中職學生就業率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