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珂
(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河南 鶴壁 458000)
引言:現階段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使養殖規模逐漸擴大,農民收入提高,為人們提供豐富充足的食物。由于養殖規模的擴大,動物種類不斷增加,一旦有動物產生疾病,就會迅速的感染其他動物,對人們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動物疾病預防控制問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保障我國畜牧養殖業平穩安全發展,應當采取相關有效措施,使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高效落實。
傳染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能夠對動物產生很大影響,并且其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傳播范圍廣。其流行過程就是疫病從個體感染發展到群體發展的過程,一旦病原進入動物體內,就會迅速生長繁殖,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到其它動物體內,對動物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寄生蟲病是目前畜牧養殖業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多數寄生在動物的腸道內部,吸收動物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會對宿主器官造成機械性的損傷,分泌和代謝的有毒物質會產生不良反應,導致免疫機能下降而引發并發癥,并對動物的正常生活規律、采食量造成影響,抑制畜牧的生長速度。
普通疾病在畜牧養殖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發病概率最大,但對動物的危害相對較小,一般包括內科、外科和產科等。內科病主要是消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多個方面引起的疾病,外科病是由動物外傷導致的,產科病則主要是動物生殖系統及幼畜疾病。不同動物的普通病發病概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1]。
由于養殖人員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對養殖場的管理,致使在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對動物疾病防治工作不重視,沒有按照相關規定標準進行管理,動物的飼養密度過高,飼養棚的溫度及通風情況無法達到標準,容易滋生許多細菌,導致動物產生疾病。大部分養殖場仍然處于初級運作階段,缺乏科學統一的管理,沒有合理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在動物產生疾病時,一些養殖戶存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對動物疾病防治的觀念淡薄,缺少相關專業知識,不了解疫苗的使用方法,甚至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給患病動物注射疫苗,導致疾病爆發。
目前大部分養殖場仍然采用混養、散養的模式進行飼養,養殖過程不規范,為了降低成分選擇陰暗、潮濕、臟亂的環境,對養殖場環境衛生不夠重視,不能做到定期清潔和消毒,極易導致動物疾病爆發。在動物發病后,不能及時地進行隔離治療,病死動物也沒有進行焚燒和掩埋等無害化處理,導致其他動物也很容易受到感染。
由于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導致動物可能無法適應外部環境而產生不良反應,可能造成動物的生理代謝功能減退,影響其健康成長。如果動物長時間處于無法適應的外部環境中,其發病率將大幅度提高,并且對動物的生活、發育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動物免疫下降而感染動物疾病。
為了對動物疾病更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需要對動物養殖進行科學的管理,養殖人員需要提升自身養殖水平,樹立科學養殖的意識。在養殖過程中,要預防為主,運用預防治療相結合的方式,以達成對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的目的,有效地抑制動物疾病的產生及疾病產生后的傳播。
政府應鼓勵個體小型養殖場共同承包中大型養殖場,規范養殖場設置,根據動物數量搭建相應數目和規模的棚舍,規范棚舍的通風、日照、濕度等條件,注意養殖場的安全衛生,避免由于潮濕寒冷的環境導致動物引發疾病。在選擇養殖場地址時要遠離水源,并保證光照充足;同時需要遠離居民區,避免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此外,要針對不同動物的特性構造相應的養殖場區域,并重視建立隔離圍墻,在養殖場內部劃分出隔離區域,以便于對以后感染疾病的動物進行隔離治療[2]。
在日常管理養殖場過程中,必須要注重養殖場的棚舍、開放地區等的環境衛生,每日必須做好清潔消毒工作??梢詫︷B殖場工作人員進行區域劃分責任制管理,分配每日各區域的負責人員,對區域內的衛生進行打掃消毒,提升區域內空氣的流動性,通風消毒,對動物日常的食物和飲用水進行清潔,飼料槽定期打掃,發現變質食物要及時清理,減少寄生蟲、蒼蠅等容易引發動物疾病的生物存在,并設置管理人員對各區域日常檢查,如果存在沒有符合標準的區域,需要對相關人員實行懲罰措施,與其薪酬相掛鉤,嚴重者需要追究其責任。在動物的飲食方面,養殖人員要保證飼料的質量,定期為動物補充營養物質,保障動物的飲食安全,提高動物的免疫力。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動物疾病,養殖場需要做好全面的防疫工作。首先,需要提升防疫人員的專業性,確保對不同的動物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了解不同動物疾病在潛伏期、發病期等不同時期的特點,以便于對動物疾病進行快速、高效地診斷和治療;其次,防疫人員對不同種類的動物進行不同階段的疫苗注射,并規范疫苗的注射劑量,保證疫苗能夠在動物體內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在注射疫苗時需要嚴格按照注射程序進行接種,避免動物間的交叉感染而造成更嚴重的后果;最后,增加對疫苗生產企業的扶持,通過增加勞動人員工作報酬,給予資金支持等方式提高企業的疫苗生產質量和效率,保證對養殖業的疫苗供應。
現階段,動物的疫苗接種和藥物治療過程中,生物安全體系已成為非常重要的預防控制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的實際成效。
雖然在各方面已經開展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工作,但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動物感染了疾病,這時養殖場應當及時隔離和治療。為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傳染,需要對患病動物進行針對性地診斷治療,查出病源,做好消毒清潔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它動物被傳染的情況。
目前我國大部分養殖場并沒有建立完備的動物疾病防控措施,以至于在出現動物疾病時,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診斷治療,從而產生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在發現動物疾病之后,要合理運用好養殖場內隔離墻的作用,將患病動物進行有效隔離,切斷與其它動物的感染路徑,使疾病能夠有效地控制,避免造成更大規模的疾病感染。
由于病情過于嚴重、病情發現不及時、對病情的診斷治療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一些患病動物死亡,養殖場需要在第一時間將這些死亡動物進行焚燒、掩埋等無害化處理,避免死亡動物對其他健康動物的影響。尤其是在高溫天氣,死亡動物不及時處理極易引發各種疫病,不僅對動物的健康產生危害,還會對人類和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要全面做好病死動物的及時處理,避免病死動物對其他健康動物產生的影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病死動物尸體焚燒處理的時候,要確認附近是否有水源,不能在水源上流進行掩埋,會對水源造成污染。
想要有效預防和控制動物疾病,需要相關部門重視完善獸醫管理制度,增加畜牧養殖獸醫隊伍,招收相關專業的優秀畢業人才,給予專業人才相應的政策扶持,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意識,提高畜牧養殖業的動物健康監管能力和動物檢疫水平,促進畜牧養殖業的獸醫技術水平發展。
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加強清潔消毒的工作力度,加強動物疾病相關藥品的管理,動物發病后需要獸醫診治后在給予適當、合理劑量的藥物。加強對畜牧養殖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的定期培訓,提升畜牧養殖人員及防疫人員的專業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強對各地區動物防疫人員的管理,制定嚴格的考察機制,設立日??己藰藴剩瑫r增加對防疫設施的基礎建設,升級各種安全保護設備。
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對畜牧養殖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控制在養殖過程中的生產安全風險。在養殖過程中,一旦動物爆發疾病,會導致養殖場內的其它動物無法控制地受到感染,不僅對食品安全造成了影響,還會影響到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必須制定嚴格的疾病預防控制制度,嚴格進行疾病的預防控制,一旦發現動物疾病的苗頭,養殖人員應當按照動物預防控制制度進行嚴格的處理,將疾病及時進行遏制[3]。
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養殖場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定期落實對養殖場進行安全衛生、疫苗等方面抽檢工作,讓養殖人員感受到國家部門對畜牧養殖及動物疾病防治的重視,從而提高養殖人員對動物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積極性,使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防治工作能夠有效地開展。
結語:畜牧養殖中動物的疾病預防控制對人們的食品健康安全有著重要影響,相關防疫單位及工作人員應該對動物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引起高度重視,對養殖場應當合理地開展免疫工作,完善養殖過程規范,提升養殖人員對動物疾病預防控制的認知。只有加強對動物疾病的預防控制,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畜牧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更有效地維護廣大群眾的食品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