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大浪淀鄉葉三撥小學,河北 滄州 061500)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它對培養學生的數理化邏輯思維奠定了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需要牢牢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并基于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并以多元化教學方式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終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能動性以及提升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查缺補漏,那么就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造成負面影響,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
在新課改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上存在教學模式單一、陳舊的情況。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是死板地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的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等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對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的引導也存在偏差,這種情況下由于許多學生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導致部分學生會因此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最終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策略,而不顧及學生是否能夠完全理解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時在教學上缺少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能動性的正確引導。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忽視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正確引導,這只會適得其反。有些教師盡管在制定教學方案時也會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方面進行引導,卻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以及對相關內容的探討,導致在課堂上只有教師的一言堂,造成了課堂氣氛特別沉悶,這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
事實上,許多小學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是很不足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事物產生著濃烈的興趣與好奇,但在學習過程中有時候因做得不好而被老師或家長責備后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厭惡感。也有的學生則是發自內心對數學不感興趣。加之部分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授課時缺乏創新思維,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小學數學教師認為以往的教學方式是一定正確的,并沒有結合不同學生個體的特征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等方面進行嚴格推敲,由于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因此也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看來,教學只要完成教學目標、只需要將相關的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這是不對的,因為一味地照本宣科而不考慮學生是否接受,這只是使最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文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人格培養以及全面發展為根本,積極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這樣才能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能動性,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后輔導時,教師要密切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個體對課堂的學習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漏洞等,這對于教師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在增強課堂趣味性方面,要基于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等,制定因材施教的策略,并盡可能地增強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相應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能夠增強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以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時為例,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向學生進行講授,然后再布置作業的方式進行,那么這樣的教學顯然是比較死板,也不利于對學生積極性以及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所以在進行這一課時的教學計劃制定時,教師可以適當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節,比如可以在課堂上加入搶答環節以及其他的游戲,這樣就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同時學生也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游戲環節的設計可能以學生個體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兩種模式穿插著來進行。又比如在《元、角、分》這一課程的課堂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一些學生扮演超市里面的售貨員,一些學生則扮演顧客,然后再基于各個小組一定的經費,讓學生親身感受貨幣計算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學習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學習等諸多方面都提供了便利。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上,也需要與時俱進,在教學上盡可能地發揮多媒體以及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優勢,使科學技術在教學上能夠為之所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多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小學數學教師特別看重學生的成績,但對于學生是否對相關內容感興趣以及是否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產生正面作用等方面卻不看重。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下的學生的學業成績可能會比較好,但對于其人格培養、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學習興趣的培養等方面起到了負面影響。因此,在科學技術的輔助下,可以使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與具體。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方式可以進一步豐富原有的教學內容,也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一定的擴展。
比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程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更多的多邊形的例子放入教學中,可以以ppt、動畫、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對生活中的多邊形物體有直接的、直觀的認識,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時學習效率、學習效果也得到了保障。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多邊形的多感官視覺、聽覺等體驗,進一步感知多邊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為其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事實上,小學數學的教學是比較抽象的,但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卻能夠使數學從抽象變得更加具體,從而增強了學生對多邊形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他們將多邊形和生活中的例子結合起來,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思維能力具有很好的幫助。
多元化教學模式關鍵在于提升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而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習氛圍是否活躍,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起到了重要影響的。因此,教師需要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增強其趣味性以及提升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增強互動,才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才能使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興趣,同時還能夠鍛煉了他們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實踐能力等等。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教學環節設計上,一般采用分組形式進行,有的教師則通過小組方式將不同學習能力與層次的學習進行分組,甚至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小老師”通過將自己的見解進行分享的方式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同時也能夠減輕了教師的許多教學負擔。而“小老師”在傳授過程中,也能夠增強其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等等,這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起到了積極效果。
比如在進行《認識乘法》這一課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數學最重要的是什么嗎?”學生們答曰,“數字?!薄=處熢俳又鴨?,“那數字的存在是為了什么呢?”學生們答曰,“數字是為了計算用的”。教師說,“對了,數字就是為了計算用的。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與減法運算,那么你們數一下我們課室里面橫排有多少個學生,豎排又有多少個學生呢?如果我們知道橫排和豎排的學生個數,那有沒有辦法能夠最短時間之內算出全班學生的人數呢?”然后教師就可以順著這個思路給學生們傳授乘法運算的相關知識了。在學習了乘法運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學習,并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上展示了一排整齊的樹林,共有9 行,并且每一行有6 棵樹木,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探討如何快速求得數目的總數量。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剛才的班級人數是如何快速得到的,進而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借鑒數班級人數的方式思考數樹木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對生活的觀察能力,進而推而廣之,解決生活中更多類似的問題,最終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同時在組課后作業的設計上,教師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設計,使學生在課后都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完成作業。例如學習了《分數計算》這一課程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個親子作業,要求學生和教師一起完成作業。要求學生根據家長的要求從一堆豆子中取出幾分之幾,又或者反過來,讓家長從一堆豆子中取出若干數量,然后讓學生回答這是幾分之幾。這樣的家庭作業無疑是喜聞樂見的,讓學生課后可以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寓教于樂,同時還可以拉近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并且還增強了完成家庭作業過程中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溫故而知新。
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教”,同時也需要學生的“學”,而教師的“教”只是起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作用,關鍵學生要學到內容,而且是在學的過程中培養對學習的能動性與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有利于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