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珍
(甘肅省廣河縣城關學區賈家村城北幼兒園,甘肅 廣河 731300)
在科技和工業迅速發展的時代下,全球都在面臨著生態環境危機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無論是工業發展、行業建設還是教育都需要落實生態發展理念,才能夠促進地球可持續發展,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為此,作為幼兒園,也需要落實生態教育理念,加強幼兒園的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生態文明教育,從小培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意識,為國家的生態發展帶來幫助,同時培育幼兒的良好道德品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和成長。筆者在本文中,結合了自身的幼兒教育經驗,提出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通過筆者地調研發現,當前幼兒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時,主要針對理論方面進行教育,對幼兒的情感教育過于薄弱。并且,大部分幼兒教師沒有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思路,常常設計的情感教育內容不夠合理,很難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和情感體驗,常常會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失去了生態文明教育的最初價值和意義。為此,日后教師和幼兒園都需要重點針對情感教育進行提升,思考如何在生態文明教育加強幼兒的情感體驗。
當前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的知識教育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幼兒教師的理論知識過于薄弱、教育觀念過于落后,并且大部分教師所設計的知識難度不符合幼兒的實際接收能力。
建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教育目標,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前的重要工作,有了目前的指導下,教師才能夠有明確的方向,朝著目標前進,設計更加符合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提升教育的質量。通過筆者地調研發現,當前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中,各個角色和維度所設計的教育目標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導致整體的教育不夠均衡,沒有充分地配合和合作,從而影響了教育的質量。只有在統一方向的目標指導下,幼兒園才能夠明確如何進行校園建設,幼兒教師也能夠清晰如何設計教育方法和內容,幼兒教師也能夠意識到如何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生態文明教育,對于幼兒園教育而言,有別于其他行業的生態建設,它需要結合幼兒的特性,考慮到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教育需要更加貼合幼兒的試卷情況,真正地落實對幼兒的情感、知識、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為此,幼兒教師和幼兒園需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統一化的生態文明教育目標,以此來提升教育質量。
例如,幼兒教育可以先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年齡段,如小班、中班、大班,之后根據不同班級的幼兒的情況進行細化。按照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生命意識、對環境保護的態度、所掌握的生態文明理論知識、生態文明保護的能力等因素進行劃分,將不同年段的幼兒也細化成不同的層次。之后按照具體的層次的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針對性的生態文明教育教育目標,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生態文明教育效果。
幼兒園的生態文明教育過程里,除了需要提前確定教育目標之外,還需要在開展教育實施前,建立完善、科學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才能夠給幼兒教師帶來真正地教育實施指導,讓教師能夠依據教育體系和制度,落實到實際幼兒課堂教育中,達到教育目標。因此,作為幼兒園的領導人員,需要和幼兒教師一起分析,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學化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在幼兒園教育中落實生態文明教育,是一個連續性、遞進式的教育,不能夠每節課分割開來單獨進行教育,這樣十分不利于培育幼兒的生態文明意識,失去了教育的最初意義。因此,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則顯得十分重要。幼兒教師需要通過整個課程體系,幫助幼兒深入地感受和理解生態文明精神,提高自身的生態文明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落實相關行動。在建立課程體系時,幼兒教師需要遵守三個原則:第一,滿足幼兒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同時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提升性,讓幼兒能夠更好地進行鍛煉和提升;第二,符合幼兒的長遠需求,讓幼兒能夠在長遠落實生態文明精神;第三,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能夠有更好的代入感。例如,本幼兒園在建立課程體系時,結合不同年齡段、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程體系。對于小班的幼兒而言,他們的接收能力較差,生活也比較簡單,因此,本幼兒園將課程體系內容重點放在了幼兒園內的生態文明教育職工,如讓幼兒對班級的垃圾進行分類、做好班級值日、收拾好自己作為的衛生、定期開展幼兒園內的集體值日等等;對于中班幼兒,他們有了前期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升課程體系的難度,如要求幼兒借助可回收資源進行手工實踐和義務拍賣、要求幼兒對本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等等,讓幼兒能夠獲得一定的實踐能力和生態文明知識提升;對于大班的幼兒而言,他們有了較強的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幼兒教師可以將課程重點放在課外實踐和拓展上,如帶領幼兒到校外進行生態文明宣傳、做好社區的生態文明建設輔助等。
對于幼兒而言,單調和枯燥的理論講解,很難讓幼兒真正地理解生態文明的價值和意義,并且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為此,幼兒教師和幼兒園需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過程里的活動建設,通過更加多樣化、豐富性的活動,讓幼兒能夠在實踐中感受生態文明精神,落實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
例如,首先,幼兒園可以開展戶外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如讓幼兒在幼兒園周邊撿一些“寶貝”進行手工實踐,可以是石頭、樹葉、飲料瓶等等,通過實踐,將其“變廢為寶”。在戶外活動的過程里,幼兒可以認識到周邊環境里的點點滴滴,感受物品的更多價值,提升對資源的保護和珍惜,從而更愿意熱愛自然、珍惜資源。結合內隱學習理論可以發現,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幼兒園也需要加強環境建設,發揮出環境的價值,讓幼兒到戶外環境中獲得更好地鍛煉,以此來達到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
其次,幼兒園可以聯合幼兒一起在家庭、周邊社區展開生態文明教育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以此來形成更加濃烈的生態文明教育環境和氛圍,潛移默化地感染幼兒,讓幼兒能夠更好地踐行生態文明精神,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效果和質量。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第一,幼兒園可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講座,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參與,在講座上宣傳生態文明精神;第二,幼兒園可以在幼兒園內組織生態文明教育有關的親子活動,可以是游戲、比賽等多種形式;第三,幼兒園可以讓幼兒在家庭中進行生態文明精神宣傳,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的同時,還能夠讓幼兒加深對生態文明的理解和認識;幼兒園可以在社區組織生態文明教育有關的活動,如情景劇表演、主題歌舞表演等,以此來實現對周邊社區的生態文明教育宣傳。總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幼兒園的生態文明教育能夠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和欲望,同時讓幼兒更加深入地感受和認識生態文明精神,達到更好地教育成果。
在開展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時,幼兒教師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幼兒教師的正確引導,幼兒才能夠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到生態文明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感同身受履行生態文明建設,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幼兒教師需要認識到自己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內容設計,達到教育的目標。但是,通過筆者地調研發現,當前大多數幼兒教師對生態文明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入,其自身所具備的相關理論和教育方法比較薄弱,無法適應生態文明教育建設的需求,導致教育質量一直不盡人意。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達到更好的生態文明教育成果,幼兒園和幼兒教師自身都需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培訓和學習,提升相關理論和教育技能,拓展幼兒園整體的師資力量,以此來為生態文明教育打好基礎,同時促進教師的個人職業發展和成長,滿足幼兒教育的基本需求。在實際教育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幼兒教師的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
例如,第一,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題教研活動,讓幼兒教師報名參與,通過多個教師之間的共同調研、分析、討論,以此來促進交流和溝通,針對生態文明教育進行更深入地學習,提升各個幼兒教師的相關知識;其次,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主題培訓和講座,邀請更多生態文明教育的專家和生態文明建設人士參與到其中,針對國家的現狀、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道路、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方針和方法策略,進行詳細培訓,以此來提升幼兒教師的相關知識;接著,幼兒園之間還可以聯合,創辦教師交流會、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等,以此來提供給幼兒教師更好的學習和提升空間。
綜上所述,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是新時代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幼兒教師,需要思考和分析如何落實對幼兒的生態文明教育,提升幼兒的生態精神,以此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